哪種人易患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女性精神障礙中最為常見的類型,
是女性生產之後,
由於性激素、社會角色及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變化。
那麼究竟是哪種人易患產後抑鬱症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完美主義的性格 由於完美主義的女性對產後當母親的期望過高以至不現實,
而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願意尋求幫助,
所以她們可能會無法適應當一個新媽媽。
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顧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話,
她們就會覺得有巨大的壓力。
 ·懷孕期間有過情緒波動的 懷孕期間有過嚴重的情緒波動,
Advertisiment
如搬家, 有親朋離逝, 或者戰爭等等都會使孕婦更容易產生產後抑鬱症。 許多病例都顯示, 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懷孕時期已經顯示出產後抑鬱症的徵兆, 其中有許多在產後的抑鬱情緒會繼續加深。 產後抑鬱症的自測 產後抑鬱的表現與一般的抑鬱症有些不同, 新媽媽不妨自我測試一下, 近兩周內, 你是否有以下表現和感受: 1、白天情緒低落, 夜晚情緒高漲, 呈現晝夜顛倒的現象。 2、幾乎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 感覺到生活無趣無味, 活著等於受罪。 3、食欲大增或大減, 媽咪體重增減變化較大。 4、睡眠不佳或嚴重失眠, 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精神焦慮不安或呆滯, 常為一點小事而惱怒, 或者幾天不言不語、不吃不喝。
Advertisiment
6、身體異常疲勞或虛弱狀態。 7、思想不能集中, 語言表達紊亂, 缺乏邏輯性和綜合判斷能力。 8、有明顯的自卑感, 常常不由自主地過度自責, 對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9、有反復自殺的意念或企圖。 第一種情況: 如果這9道題的答案, 你有5條答“是”的話, 且這種狀態持續了2周的時間, 那麼就要懷疑自己是產後抑鬱了。 第二種情況: 如果這9道題的答案只有1條答“是”, 但每天都出現, 那麼也應該警惕自己遭遇了產後抑鬱。 第三種情況: 如果不滿足以上兩種情況, 但又感到有些情緒低落的話, 就很可能是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症對孩子的影響 產後抑鬱症一般在產後6周內發病, 疲乏、易怒、焦慮、恐怖和抑鬱是產後抑鬱的主要特徵, 如不治療,
Advertisiment
產後抑鬱症狀可持續數周。 約有10%到20%的產婦在生產後會發生產後抑鬱, 發生抑鬱前產婦常有產後心理適應不良、睡眠不足、照料嬰兒過於疲勞等情況出現。 產後抑鬱症可造成母嬰連接障礙。 母嬰連接是指母親和嬰兒間的情緒紐帶, 它取決於一些因素, 包括母嬰間軀體接觸、嬰兒的行為和母親的情緒反應性。 這種情感障礙往往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研究表明, 母嬰連接不良時母親可能拒絕照管嬰兒, 令嬰兒發生損傷, 並妨礙嬰兒的正常發育生長。 據報導, 孩子多動症即與嬰兒時期的母嬰連接不良有關。 患產後抑鬱症的母親不願抱嬰兒或不能給嬰兒有效的餵食及觀察嬰兒溫暖與否;不注意嬰兒的反應,
Advertisiment
嬰兒的啼哭或難喂不能喚起母親注意;由於母親的不正常撫摸, 嬰兒有時變得難以管理;母親與嬰兒相處不融洽, 母親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 不目擊嬰兒, 忽視嬰兒的交往信號, 把嬰兒的微笑或咯咯笑視為換氣而不認為是社會交往的表示;厭惡孩子或害怕接觸孩子, 甚至出現一些妄想, 如認為嬰兒是新的救世主(誇大妄想)、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孩子的形狀、大小、色澤改變(體象改變)或孩子變為野獸或邪惡(變獸妄想)等。 對早期嬰兒的不良影響這種影響會令孩子在出生後頭3個月出現行為困難, 嬰兒較為緊張, 較少滿足, 易疲憊, 而且動作發展不良。 對後期嬰兒(12至19個月)的影響研究表明, 母親的產後抑鬱症與嬰兒的認識能力和嬰兒的性格發展相關。
Advertisiment
母親產後抑鬱症的嚴重程度與嬰兒的不良精神和運動發展呈正比。 對兒童早期(4至5歲)的影響在產後第一年有抑鬱症的母親, 她的孩子的能力和認知指數均顯著低於健康婦女的孩子。 基於產後抑鬱症對母親和孩子的不良影響, 此症一旦診斷成立就應開始治療。 這不僅僅可避免母親病情加重甚至向產後精神病發展, 也可使嬰兒儘早地感受到媽媽的慈愛和溫暖, 健康快樂地成長。 真幸福。 產後抑鬱症患者的自我調節 如果女性能瞭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和心理治療的技術就可以學以自用, 及時調整和改善自己的情緒。 ☆ 焦點轉移:如果產後的確面臨嚴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 甚至問題棘手難以解決,不要讓精力總是粘滯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會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鑽牛角尖,心情就會越發低落,陷入情感惡性循環的怪圈中。所以要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象《飄》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對困境時所說“明天再想”,就是一種轉移法,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關注自己的喜好,不僅思維上轉移,還可以身體力行參與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動。 ☆ 主動求助:產後抑鬱的女性內心會有一種無助,心理專家分析,這種無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陰影地重現。這其實是一種希望獲得他人關注的信號,所以主動尋求和接受別人的關注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 放鬆充電法:適當調節變動生活內容,不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將孩子暫時交給其他人照料,讓自己放個短假,哪怕是兩小時、半天,也能達到放鬆自己的和精神充電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緒透支。 ☆ 行為調整法:鑒於女性生產後不適於做劇烈的運動,但一些適當放鬆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靜的畫面、聽舒緩優美的音樂等等。 ☆ 傾訴宣洩法:找好友或親人交流,盡訴心曲,大哭一場也無妨,盡情宣洩鬱悶情緒。 ☆ 角色交替法:別忘了雖然已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嬌妻、父母的愛女,誰也不可能只做24小時全職媽媽,所以要給自己換個角色享受嬌妻愛女的權力。 ☆ 自我鼓勵法:自我欣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看事物的好處,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 自我實現法:生兒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但決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還有其他自我實現的潛力和需要。也許趁著休產假的時間還能關注一下自己有擅長的事業,等產假結束會有改頭換面的新形象出現。 ☆ 食物治療法:產婦在“月子”裡通常都會吃大量補品,殊不知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煩氣躁,失眠焦慮,嚴重的還會出現種種“上火”跡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自內而外地調整身心狀態。 產後抑鬱症的預防 ·產後憂鬱可自愈 如果你只是產後憂鬱,讓自己的心緒放鬆,等待著身體對激素水準變化的重新適應。 ·創造健康的產後恢復環境 當你從醫院回家時,要限制人來看你。關掉你的電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靜、閒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 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親人照顧的親情,感謝一餐一飯的營養和愛心。 ·適度運動快樂心情 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注意力,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寶貝或者煩心的事情上,更是可以使體內自動產生快樂元素,使媽咪的心情從內而外地快樂起來。 不要用傳統的方式對待新媽咪,不能下地、不能出門、不能幹活、連電視也不能看,這些都會使新媽咪越發地感覺到生活乏味單調,加劇抑鬱情緒。 ·珍惜每一個睡眠機會 媽咪要學會創造各種條件,讓自己睡個覺。有時候,即便半個小時的睡眠也能給你帶來好心情!當寶貝安然入睡時,媽咪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緊時間睡睡,哪怕是閉目養神呢。這時候千萬要記住關掉你的電話,不要讓它驚擾了媽咪寶貝的好覺。 ·幫助與尋求幫助 一方面,新媽咪的家人不要只顧沉浸在增添新寶貝的快樂中而忽略了新媽咪的心理變化。要多陪新媽咪說說話,及時告訴她育兒的經驗,避免手足無措,緊張慌張。另一方面,新媽咪自己要學會尋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大家都願意幫助你,只要你說出來! ·自我心理調適 有了寶貝後,媽咪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寶貝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媽咪擺脫消極情緒。 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看雜誌、聽音樂等,在自己的愛好中忘記煩惱。 ·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因為新添了小寶貝,新爸爸會感到壓力很大,他們會更勤奮地工作,新媽咪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對家庭的奉獻,不要認為只有自己“勞苦功高”。而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產後身體的變化與照顧寶貝的辛苦,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全丟給妻子。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對彼此的不滿放在心裡。 ·勇敢面對科學治療 如果媽咪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症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不要輕視抑鬱症的危害性。 ·期望有好時光也有壞日子 人生不僅有樂觀、歡樂、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時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喪、痛苦、茫然、失敗和不幸,關鍵是我們能否以樂觀、健康的心態去對待我們所處的境遇。新生命的到來不僅給新媽咪帶來了歡樂,更帶來了繁重的勞動、重大的責任和永無止境的勞碌和操心。小寶貝是媽咪的希望之源,他的健康與幸福與媽咪今天的表現息息相關。
甚至問題棘手難以解決,不要讓精力總是粘滯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會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鑽牛角尖,心情就會越發低落,陷入情感惡性循環的怪圈中。所以要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象《飄》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對困境時所說“明天再想”,就是一種轉移法,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關注自己的喜好,不僅思維上轉移,還可以身體力行參與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動。 ☆ 主動求助:產後抑鬱的女性內心會有一種無助,心理專家分析,這種無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陰影地重現。這其實是一種希望獲得他人關注的信號,所以主動尋求和接受別人的關注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保護方式。 ☆ 放鬆充電法:適當調節變動生活內容,不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將孩子暫時交給其他人照料,讓自己放個短假,哪怕是兩小時、半天,也能達到放鬆自己的和精神充電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緒透支。 ☆ 行為調整法:鑒於女性生產後不適於做劇烈的運動,但一些適當放鬆活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靜的畫面、聽舒緩優美的音樂等等。 ☆ 傾訴宣洩法:找好友或親人交流,盡訴心曲,大哭一場也無妨,盡情宣洩鬱悶情緒。 ☆ 角色交替法:別忘了雖然已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嬌妻、父母的愛女,誰也不可能只做24小時全職媽媽,所以要給自己換個角色享受嬌妻愛女的權力。 ☆ 自我鼓勵法:自我欣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看事物的好處,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 自我實現法:生兒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但決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還有其他自我實現的潛力和需要。也許趁著休產假的時間還能關注一下自己有擅長的事業,等產假結束會有改頭換面的新形象出現。 ☆ 食物治療法:產婦在“月子”裡通常都會吃大量補品,殊不知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煩氣躁,失眠焦慮,嚴重的還會出現種種“上火”跡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喝溫開水,自內而外地調整身心狀態。 產後抑鬱症的預防 ·產後憂鬱可自愈 如果你只是產後憂鬱,讓自己的心緒放鬆,等待著身體對激素水準變化的重新適應。 ·創造健康的產後恢復環境 當你從醫院回家時,要限制人來看你。關掉你的電話,為自己創造一個安靜、閒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 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親人照顧的親情,感謝一餐一飯的營養和愛心。 ·適度運動快樂心情 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注意力,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寶貝或者煩心的事情上,更是可以使體內自動產生快樂元素,使媽咪的心情從內而外地快樂起來。 不要用傳統的方式對待新媽咪,不能下地、不能出門、不能幹活、連電視也不能看,這些都會使新媽咪越發地感覺到生活乏味單調,加劇抑鬱情緒。 ·珍惜每一個睡眠機會 媽咪要學會創造各種條件,讓自己睡個覺。有時候,即便半個小時的睡眠也能給你帶來好心情!當寶貝安然入睡時,媽咪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緊時間睡睡,哪怕是閉目養神呢。這時候千萬要記住關掉你的電話,不要讓它驚擾了媽咪寶貝的好覺。 ·幫助與尋求幫助 一方面,新媽咪的家人不要只顧沉浸在增添新寶貝的快樂中而忽略了新媽咪的心理變化。要多陪新媽咪說說話,及時告訴她育兒的經驗,避免手足無措,緊張慌張。另一方面,新媽咪自己要學會尋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大家都願意幫助你,只要你說出來! ·自我心理調適 有了寶貝後,媽咪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寶貝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媽咪擺脫消極情緒。 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看雜誌、聽音樂等,在自己的愛好中忘記煩惱。 ·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因為新添了小寶貝,新爸爸會感到壓力很大,他們會更勤奮地工作,新媽咪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對家庭的奉獻,不要認為只有自己“勞苦功高”。而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產後身體的變化與照顧寶貝的辛苦,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全丟給妻子。夫妻之間要相互理解和交流,不要把對彼此的不滿放在心裡。 ·勇敢面對科學治療 如果媽咪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症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不要輕視抑鬱症的危害性。 ·期望有好時光也有壞日子 人生不僅有樂觀、歡樂、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時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喪、痛苦、茫然、失敗和不幸,關鍵是我們能否以樂觀、健康的心態去對待我們所處的境遇。新生命的到來不僅給新媽咪帶來了歡樂,更帶來了繁重的勞動、重大的責任和永無止境的勞碌和操心。小寶貝是媽咪的希望之源,他的健康與幸福與媽咪今天的表現息息相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