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坐月子>產后恢復>正文

吸脂減肥原理及方法

一、減肥方法的歷史發展
追求體形美自古有之。 現代外科領域自 19 世紀 70 年代開始對腹壁脂肪行切除塑形, 腹壁的切口有十數種類型。 20 世紀 70 年代首次發明了負壓吸脂的方法, 但由于技術不完善, 術后可發生血腫、血清腫甚至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 20 世紀 80 年代后期, klein 發明了腫脹吸脂技術(tumescent technique ), 獲得了很好的吸脂效果, 是一種安全、失血少、組織損傷輕、止痛效果好的技術。 在此基礎上我們采用 b 超術前定量脂肪厚度, 術中采用靜脈鎮靜麻醉技術無痛苦, 特別是采用內窺鏡監視技術, 通過纖維光導鏡頭, 將吸脂術野情況顯示在電視屏幕上,

Advertisiment
可以準確反映吸脂的量, 保證吸脂均勻術后皮膚平坦。

二、吸脂和塑形的原理
人體的皮下層稱為皮下淺筋膜系統 ( superficial fascial system, sfs ), 該系統實際是由纖維分隔開的淺、深兩層脂肪 構成, 淺層稱為暈層, 深層稱為板層(如圖)。

隨年齡的增長, 脂肪分布不斷發生變化, 但是變化最大的是板層脂肪。 肥胖者板層脂肪可達正常 10 數倍厚, 而暈層脂肪僅是正常 2 倍厚。 而板層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大腿上部、腰部、上臂及胸部等, 所以局部肥胖者多以這些部位為主要表現。 脂肪細胞在成人數量是不變的, 但大小是變化的, 肥胖就是脂肪細胞體積增大的結果。 由于有淺筋膜隔的存在, 所以在過度肥胖者就形成了脂肪小丘, 十分難看。

Advertisiment
吸脂時兩層脂肪都吸, 吸板層脂肪可以有效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 而通過抽吸暈層脂肪可以刺激真皮組織, 使皮膚收縮, 從而達到很好的塑形作用。

三、 吸脂的方法
目前應用的吸脂方法包括: 1 、單純負壓吸脂; 2 、超聲乳化吸脂; 3 、電子吸脂; 4 、震動吸脂等。 前兩者技術成熟設備完善應用的最多。

四、吸脂的部位和目的
理論上講體表任何部位的脂肪都可以抽吸, 但最有效的部位是板層脂肪多的部位, 這些部位吸脂后效果也最明顯。 如:腹部、臀部、腰部、大腿、上臂、胸部、面頸等部位。 吸脂的目的是塑造形體美, 而不在于減體重。 一次吸脂不宜過多, 超過 3000 毫升應住院觀察, 并適量補液, 一次過多的脂肪抽吸不僅是不科學的, 也是十分危險的。

Advertisiment

五、術前術后處理
術前要明確自己要抽吸哪里的脂肪;要身體健康, 進行必要的檢查; 50 歲以上者尤應注意是否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應排除出、凝血障礙性疾病;術前 1-2 周停用抗凝藥;避開月經期等。 術后立即穿彈力服, 頭一個月應晝夜穿彈力服, 后兩個月晚間可以不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