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餓了嗎? 教你幾招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方法

寶寶的奶量是每公斤體重每24小時100-120毫升, 一般來講100毫升已經能夠滿足寶寶的正常需要, 但有些寶寶胃口大些, 可適當增加些, 增加的原則以寶寶不要不消化為原則, 如:拉肚子(稀, 有奶瓣), 舌苔發白。 例:寶寶六公斤, 那他全天的奶量就是六百毫升, 全天喂六次, 每四小時吃一次的話, 每次就一百毫升。

Advertisiment

一、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寶寶胃容量很小(初生兒胃容量為30~35ml, 3個月約為100ml, 6個月為200ml, 1歲為300~500ml), 同時胃液分泌量少。 胃的排空時間則隨食物的種類和性質不同而不同, 母乳餵養, 胃的排空時間為2~3小時, 牛奶餵養則為3~4小時, 水為1~2小時。

嬰兒出生的前幾天, 奶量可按嬰兒每公斤體重計算, 每日給100~200毫升, 因牛奶不易消化, 要兌水, 比例可為4:1、3:1、3:2、2:1、1:1。 如二份奶兌一份水則為300(360)毫升奶+150(160)毫升水, 總量為450~480毫長, 分成7~8次服用, 每頓為60~70毫升。 奶中加奶量5%的糖, 在五、六個月均按此比例增加。 嬰兒15天到滿月,

Advertisiment
如消化正常, 可吃純奶, 近每公斤體重100~150毫升, 每頓約吃60~100毫升。

嬰兒滿月後到兩個月:奶量按體重逐漸增加, 每日喂6~7次, 每次間隔3.5~4小時, 每頓約吃80~120毫升左右。 最多可吃到150毫升。

二至三個月:每天喂5~6次, 每隔四小時一次, 每次吃奶150~200毫升。

三至六個月:每天喂5次, 每隔四小時一次, 每頓餵奶量為:三至五個月吃150~200毫升, 五至六個月吃200~250毫升, 應掌握吃奶總量, 每天不超過1000毫升, 每頓奶量不超過250毫升。 四個月開始在吃奶前喂輔助食物。

六至九個月:每四小時喂一次奶, 每次吃200~250毫升, 每天由四頓奶改為三頓奶, 逐漸上輔助食物從代替半頓開始到代替一頓奶。 中糖量逐漸減少。

九至十二個月:全天由吃三頓奶減到吃兩頓奶, 每次250毫升, 仍掌握隔四小時吃一次,

Advertisiment
其他頓全吃輔食。 每兩頓奶中間要喂水。

二、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方法

如果單純依靠母乳餵養, 嬰兒的24小時小便次數達6次以上, 是奶量充足、嬰兒吃飽的一種表現。

如果每天24小時的小便次數不足5次, 就說明奶量不足, 嬰兒沒有吃飽。 由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的形狀是黃油油的軟便,

Advertisiment
每天大便2—4次, 這表明奶量充足, 嬰兒吃飽了。

如果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量少, 並呈綠色泡沫便, 這說明母親的奶量不足, 寶寶沒有吃飽。 嬰兒體重的變化狀況, 往往能表明寶寶是吃飽了還是饑餓。 6個月內的嬰兒, 平均每月增加體重600克或至少每週遞增125克。 大於6個月的嬰兒平均每月體重增加500克。 這些可說明母乳充足, 嬰兒吃得飽。

如果嬰兒的體重增加達不到上述標準, 而且相差較大, 在排除了疾病之後, 多說明奶量不足, 嬰兒吃不飽。 寶寶吃飽了就會情緒良好, 表現愉快, 玩笑自如。

三、吃多了的現象

吃的過多的寶寶會給媽媽發出信號, 但沒有經驗的媽媽是無法分辨的, 寶寶的信號是哪些呢?一種寶寶會哭鬧,

Advertisiment
不睡覺, 即使睡也會很短, 大便次數增多, 稀有奶瓣, 甚至撐破了腸胃出現血塊, 舌苔發白, 每隔二到三小時就大哭, 媽媽以為是寶寶餓了, 就趕緊喂, 這樣一段時間後, 媽媽以為是寶寶每次都沒吃飽, 就又增加奶量, 但發現寶寶仍舊是這種狀況, 最後往往是寶寶吃的奶量把媽媽都嚇壞了, 媽媽也還不明白寶寶為什麼會是這樣, 埋怨是寶寶的脾氣, 個性不好, 聽大夫的建議吃安神藥, 等等。 還有一種吃多了的寶寶, 他們可以連續幾小時不吃奶, 急得媽媽們沒有辦法, 以為是奶粉不對勁, 寶寶不愛吃, 頻繁地換奶粉。

四、為什麼會這樣

就我給吃多了的寶寶調整的經驗來看, 媽媽們很難承認自己給寶寶吃多了, 一方面是自尊心,一方面媽媽們都有個心理情結,就是怕寶寶餓著,拼命吃的寶寶媽會說如果是吃多了,他們為什麼二三個小時就哭,給他們吃就吃,吃完了還像是不夠的樣子;而不吃奶的寶寶媽會問,他們以前都吃這麼多也沒問題,為什麼這兩天就不吃了。 為什麼呢?是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寶寶的任何不舒服都會以吃奶來安慰自己,當吃多了的寶寶難受啼哭時,不明原因的媽媽只會用奶來解決問題,可不知恰恰害了他們,造成他們越難受越吃,越吃越難受,我稱這種寶寶為感性寶寶,因為他們難受時尋求外界安慰。另一種是理性寶寶,吃多了就不吃了,任你打死我都不吃,據有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不再吃的原因,就象大人一樣吃多了積食,肚子不消化,沒胃口就不吃了。

五、調整的辦法

對吃多了寶寶有四種調整方法:

1.延長吃奶的時間,如果單純地只延長時間,不降低奶量來看的話,不夠科學,因為寶寶吃多了的奶量往往是標準的兩,三倍,按標準的每四小時吃一次的話,我們總不能一頓讓寶寶撐死,然後七,八個小時不吃東西,這不是好辦法。

2.如果白天只降低奶量,吃多了的寶寶讓他們白天少吃,恐怕會和第一種方法一樣少不了到時哭鬧,媽媽的心受不了,會忍不住還要喂的,而且每兩,三小時就喂,寶寶,媽媽都很累。

3.結合前面兩種,一邊延時,一邊降低奶量,如果要防止寶寶象以前一樣到時,哭鬧,可能媽媽們要一點一點的來,比較慢,但也是一種辦法。

4.這種是我個人經驗,就是在寶寶晚上睡覺時,一下把奶量降到位,晚上他們更容易想睡覺,而且這次吃的多少也合適,他們不難受,自然也不鬧了,比用整個白天去調整他們要容易。 既然後兩種方法可行些,我為什麼還要寫前兩種,就是怕媽媽們會用前兩種辦法,所以都說出來,讓你們自己分析,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們也要學會定時,不要一哭就喂,那樣也會喂多了,因為哭的原因很多,不見得就是餓了,切記。

一方面是自尊心,一方面媽媽們都有個心理情結,就是怕寶寶餓著,拼命吃的寶寶媽會說如果是吃多了,他們為什麼二三個小時就哭,給他們吃就吃,吃完了還像是不夠的樣子;而不吃奶的寶寶媽會問,他們以前都吃這麼多也沒問題,為什麼這兩天就不吃了。 為什麼呢?是因為寶寶還不會表達,寶寶的任何不舒服都會以吃奶來安慰自己,當吃多了的寶寶難受啼哭時,不明原因的媽媽只會用奶來解決問題,可不知恰恰害了他們,造成他們越難受越吃,越吃越難受,我稱這種寶寶為感性寶寶,因為他們難受時尋求外界安慰。另一種是理性寶寶,吃多了就不吃了,任你打死我都不吃,據有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不再吃的原因,就象大人一樣吃多了積食,肚子不消化,沒胃口就不吃了。

五、調整的辦法

對吃多了寶寶有四種調整方法:

1.延長吃奶的時間,如果單純地只延長時間,不降低奶量來看的話,不夠科學,因為寶寶吃多了的奶量往往是標準的兩,三倍,按標準的每四小時吃一次的話,我們總不能一頓讓寶寶撐死,然後七,八個小時不吃東西,這不是好辦法。

2.如果白天只降低奶量,吃多了的寶寶讓他們白天少吃,恐怕會和第一種方法一樣少不了到時哭鬧,媽媽的心受不了,會忍不住還要喂的,而且每兩,三小時就喂,寶寶,媽媽都很累。

3.結合前面兩種,一邊延時,一邊降低奶量,如果要防止寶寶象以前一樣到時,哭鬧,可能媽媽們要一點一點的來,比較慢,但也是一種辦法。

4.這種是我個人經驗,就是在寶寶晚上睡覺時,一下把奶量降到位,晚上他們更容易想睡覺,而且這次吃的多少也合適,他們不難受,自然也不鬧了,比用整個白天去調整他們要容易。 既然後兩種方法可行些,我為什麼還要寫前兩種,就是怕媽媽們會用前兩種辦法,所以都說出來,讓你們自己分析,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共同探討。

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們也要學會定時,不要一哭就喂,那樣也會喂多了,因為哭的原因很多,不見得就是餓了,切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