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強情感教育,提高學生素質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傳統的, 以傳授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唯理性數學教育模式難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生活需要, 主要缺陷就在於忽視情感因素, 貶低直覺認識功能, 違背了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人的認識活動與人的情感是密切相關的。 因此, 課堂教學不僅是單純的認識過程。 還是一種情感過程。 學生的動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素質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 可見, 情感不僅僅是促進認知的輔助手段, 它直接關係到教與學,

Advertisiment
情與理能否達到和諧的統一, 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本文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和小學生情感發展規律, 談談課堂教學的有關問題。

一、加強師生感情交流, 促進學生情感遷移

在學校中, 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學記》有言:“親其師, 而信其道”, 學生對教師的愛, 又會“愛屋及烏”地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 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 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該以崇高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去愛每一位學生,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使學生在一種愉悅、寬鬆、自由的“心理安全”的氛圍中學習, 從而激發其自主學習的興趣。

Advertisiment

在課堂教學上, 教師要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特點, 對學生每一步正確的思維過程和運算做出積極的評價和恰如其分的表揚以誘發其學習興趣。 相反, 如果教師缺乏激情.用過於嚴厲的言語或行動對待孩子, 就會使學生因受到排斥的情意因素的影響, 遠離教師或產生對立情緒, 久而久之則厭惡學習, 這也從反面說明了情感遷移的效能。

二、注重情意培養, 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有種種誘因或手段, 成就動機則是普遍有效的一種。 實踐證明, 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體驗成功的快樂, 會激起他們追求無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實踐中,

Advertisiment
最困難、最複雜的問題, 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 並體驗到思考勞動者的自豪感。 ”因此, 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好勝心, 鼓勵、誘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在學生的成功和自豪中培養他們的學習情感。

三、注重情感激發, 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愉悅感

愉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 它能刺激和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啟動智力活動, 強化所學知識。 數學知識概念性強, 抽象難懂, 這就更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 創設生動、愉快的學習條件, 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

1.創設情境, 激發情感

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 可以激發學生的情緒體驗, 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Advertisiment
在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 採用教具演示、學具操作、電化教學等教學手段, 或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 往往會激起學生探索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2.創設情境, 展示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為主導, 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 是教師引導學生從不知到知的探索過程。 因此, 既要注重學習的結果, 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 教師決不能把現成的結論和科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 而應該使他們在教師引導下, 通過親自研究, 獨立思考, 共同討論去掌握知識的方法。

教學知識來源於客觀實際, 又廣泛地應用於客觀實際, 在教學中結合數學的這一特點, 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Advertisiment
而且鍛煉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小數的意義這一課時, 教師可以用米尺來測量黑板、講桌、課桌, 甚至書本的長度, 通過平分米尺, 用其中的一段來表示不足或剩餘的長度, 從而使學生領略到小數這一數學知識的來源及發展過程。 數學知識的直觀性和具體性能彌補某些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不足, 使其好學、樂學, 從而達到增長知識, 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總之, 由於小數數學教學內容的特殊性, 情感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識教學和訓練過程中的, 融情感於教學, 對於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藝術, 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 也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也是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