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母乳喂養正確姿勢

剖腹產術后母乳喂養姿勢

床上坐位喂奶法:產婦取坐位或半坐臥位, 在身體的一側放小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 同 側手抱住嬰兒, 嬰兒下肢朝產婦身后, 臀部放于墊高處, 胸部緊貼母親胸部, 產婦對側手以“C”字型托住乳☆禁☆房, 嬰兒張大嘴巴含住同側乳☆禁☆頭及大部分乳暈吸吮。

剖腹產后母乳喂養正確姿勢

床下坐位喂奶法:病房坐椅一張放于床邊, 產婦坐于椅上靠近床緣, 身體緊靠椅背, 以使背 部和雙肩放松, 產婦身體的方向要與床緣成一夾角。 嬰兒放在母親床上, 可用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

Advertisiment
產婦環抱式抱住嬰兒哺乳, 其他姿勢同床上喂奶法。

討論

1、 母親喂奶體位與嬰兒含接姿勢的關系 母親喂奶的體位直接影響嬰兒含接姿勢。 我們觀察發現:平臥位, 由于重力作用, 乳☆禁☆房 顯得較平坦, 乳☆禁☆頭及周圍乳暈不易凸起, 嬰兒不易含住乳☆禁☆頭及大部分乳暈, 且嬰兒面向母親 , 方向朝下, 要承受頭部的重力, 嬰兒感受不適;側臥位, 也不利于達到正確的含接姿勢, 容易出現乳☆禁☆頭疼痛及乳損現象;[4]坐位哺乳是最佳體位, 剖宮產產婦由于最初 幾天腹部切 口疼痛, 此體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常呈半坐臥位姿勢。 傳統的橫抱式坐位喂奶母親既要抱 住嬰兒身體, 有切口的腹部要承受嬰兒體重的壓力和摩擦, 母親勞累、緊張, 較難控制嬰 兒的頭部。

Advertisiment
因此, 含接姿勢受到一定的影響;環抱式坐位喂奶, 嬰兒體重受墊高處支撐, 母 親只需抱住嬰兒上半身, 減輕了產婦抱嬰兒的負擔, 消除了緊張、恐懼感, 并能很好地控制 頭部, 使嬰兒胸部能更好地貼近母親的胸部, 嬰兒極易含住乳☆禁☆頭及大部分乳暈, 進行有效吸 吮。 我們觀察到, 實驗組第一次有效吸吮時間明顯提前于對照組。

剖腹產后母乳喂養正確姿勢

2、有效吸吮與母親喂奶感受和自信心的關系 有效吸吮, 嬰兒含住了全部乳☆禁☆頭及大部分乳暈, 在口腔內形成了“長奶頭”, 不易出現乳 頭疼痛及乳損現象, 母親、嬰兒感覺舒適。 舒適松弛的體位、有效的吸吮還可促進射乳反射 及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乳☆禁☆房的排空,乳汁分泌增加,

Advertisiment
母親喂奶有滿足感, 增 加了母乳喂 養的信心。 反之, 無效的吸吮, 產婦疼痛及乳☆禁☆頭損傷, 體位不適, 心理壓力加重, 自信心差 , 可抑制射乳反射, 乳☆禁☆房內乳汁淤積, 乳汁中的抑制因子使細胞停止泌乳, 乳 汁減少 , 自信心更差。 我們觀察發現, 扁平乳☆禁☆頭采用環抱式床下坐位喂奶法也能達到有效的吸吮。

3、切口愈合和喂奶體位的關系 本組觀察發現:母乳喂養體位對腹部切口的愈合有一定的影響。 橫抱式喂奶法由于嬰兒腹部 緊貼母親腹部, 腹部切口受壓、摩擦, 特別在剖宮術后4~9天, 切口疼痛緩解, 對刺激 感覺 不敏感, 有的甚至擦脫敷料才發現, 造成切口感染, 影響切口愈合。 對照組中有1例由于未 及時達到有效吸吮, 認為乳汁不足,

Advertisiment
對母乳喂養失去信心, 躲著醫務人員用奶瓶喂奶粉, 以 致嬰兒產生乳☆禁☆頭錯覺, 在糾正乳☆禁☆頭錯覺過程中, 嬰兒啼哭、煩燥, 剛拆線Ⅰ期愈合的切口部 分裂開、感染, 致Ⅱ期愈合。

環抱式母乳喂養體位, 平時較少用, 產婦無這方面的知識, 醫護人員要耐心示范和給予具體 幫助。 我們在臨床中還發現, 一些產婦最初幾天用橫抱式喂奶, 指導用環抱式喂奶后產婦非 常滿意, 更加認識到環抱式喂奶法效果。 我們認為, 最好堅持到腹部切口完全愈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