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刷牙出血是因為缺維生素嗎

刷牙出血、牙齦紅腫、疼痛, 這種情況幾乎人人都有過, 在疲勞、生活不規律, 刷牙潦草時更容易出現。 有些人以為牙齦出血是因為缺乏某種維生素。 其實, 雖然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C確實會導致牙齦出血紅腫(過去遠航船員所患的“壞血病”即是這個原因), 但除非一連兩三個月都不吃蔬菜水果牛奶等含有維生素C的食物, 否則, 除了極少數人是由於血液病等全身疾病, 絕大多數牙齦出血都是牙齦炎的表現。

牙齦出血?小心牙齦炎

健康的牙齦應該是粉紅色、有光澤的, 質地堅韌, 牙齦溝只有2-3毫米;而發炎的牙齦則會顏色變紅變深、腫大疏鬆,

Advertisiment
很容易出血, 牙齦溝(牙齦與牙頸部連接處形成的空隙)也會加深。 牙齦炎實際上就是最輕微的牙周病, 其炎症只侵犯牙齦組織, 不侵犯其他牙周組織, 它主要是由於牙齦周圍、特別是牙齦溝內的牙菌斑所導致的炎症反應。

口腔中的細菌不止是單純地存在, 有些會聚集在一起, 互相粘附, 並與唾液等物質形成“牙菌斑”。 牙菌斑能夠較為牢固地附著在牙齒上並生長繁殖, 牙結石就是礦化的牙菌斑, 它不僅使得細菌更容易粘附, 還會進一步刺激和壓迫牙齦組織, 加重炎症反應。

牙菌斑用水無法沖掉, 通過刷牙和使用牙線可以去除絕大部分。 但牙結石只能通過口腔潔治才能去除。 牙齦炎患者只要注意刷牙、保持口腔清潔,

Advertisiment
並去專業口腔門診進行牙周潔治(潔牙), 去除牙菌斑、牙結石以及牙齦周圍的炎症因數, 牙齦炎是完全可以控制和治療的。

健康的牙齦, 牙周探針僅能進入2-3毫米。

牙周炎患者的牙齦, 齦溝加深, 牙周探針能進入更多。 牙齦與牙齦溝內有較多炎症細胞浸潤。

牙齦炎, 牙周炎的前奏

牙周炎是一種漸進性的疾病——就是說它並不會像普通感冒一樣, 不管治不治療, 只要不繼發感染, 一周左右都會好。 如果不對炎症和口腔的刺激因素進行控制, 牙齦炎會進一步發展為牙周炎, 這就不再是僅限於軟組織的炎症, 而是會累及牙槽骨, 當骨質緩慢喪失, 牙齒就失去了支撐, 開始鬆動, 最終導致牙齒脫落。

Advertisiment

牙齦炎發展為牙周炎, 牙周附著逐漸喪失, 牙周刺激物越來越多, 牙槽骨被破壞。

下頜前牙的X光片。 圖A和B中的a線所示是正常的牙槽骨高度, 圖B中的b線所示為牙周炎導致的牙槽骨吸收後的高度, 只為正常高度的1/2。

牙周炎不僅會導致牙齒鬆動脫落, 更可能影響全身健康, 比如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影響呼吸與消化系統。

很多女性牙齦平時還比較正常, 懷孕時則會出現牙齦紅腫發炎, 這一般是妊娠期牙齦炎。 實際上懷孕並不是引起牙齦炎的直接原因, 只是因為懷孕時孕婦血液中的激素改變加重了炎症反應。 妊娠期間, 孕婦體內黃體酮的水準大大增高, 這使得牙齦組織中的毛細血管擴張、血管滲透性增加, 炎症細胞和液體滲出增多,

Advertisiment
導致牙齦腫脹。 還有部分孕婦會發生牙齦增生, 甚至妊娠性牙齦瘤。

妊娠期牙齦炎的直接原因仍然是牙菌斑等口腔局部因素, 口腔衛生不良, 或因牙齒排列不齊而不易清潔的孕婦更容易發生, 這些孕婦在懷孕之前就存在牙菌斑、牙結石, 或者本身就患有輕度牙齦炎。 所以, 在懷孕期間, 孕婦應該比平時更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堅持早晚刷牙, 選擇軟毛牙刷, 刷牙時要輕柔, 避免傷及牙齦;每次進餐後都要漱口或使用牙線, 及時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

妊娠期牙齦炎及牙齦瘤一般都會隨著懷孕結束而自行消退, 只有極其嚴重的妊娠性牙齦瘤才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切除, 但一般不主張在妊娠期使用藥物。

Advertisiment
所以女性在懷孕以前應該進行口腔檢查, 提前去除牙齦炎等口腔隱患。

青少年牙齦炎也被叫做青春期牙齦炎, 青春期牙齦炎的原因和妊娠期有點相似, 也與體內激素變化有關。 進入青春期後, 體內性激素水準升高, 牙齦組織對菌斑等局部刺激敏感性、反應性增強, 如果青少年每次刷牙都馬馬虎虎, 牙齒上的食物殘渣未能完全去除, 牙齒上和牙齦周圍佈滿牙菌斑, 就很容易發生牙齦炎。

如果牙齒排列不齊、擁擠, 以及正在進行正畸治療, 口內戴有正畸托槽, 就更難清潔。 與妊娠期牙齦炎一樣, 青春期牙齦炎只要注意口腔清潔就可以避免, 必要時也需要進行牙齒不齊的矯正。

此外, 如果牙齦出血還伴有頭暈、疲乏、鼻出血、周身散發性出血點或瘀斑、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發熱及淋巴結腫大、外傷後牙齦出血不止等情況, 就可能不光是牙齦炎,而是患有貧血、白血病或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病,需要做全身檢查。

就可能不光是牙齦炎,而是患有貧血、白血病或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病,需要做全身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