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制止孩子的有害行為

有一部分孩子常常發生有害行為:他們或損壞物品、玩具, 或攻擊傷害別人, 或無意傷害自己, 所有上述現象, 都會在一定的範圍內造成對人的傷害或物的損害。 作為成人, 怎樣才能積極制止孩子的有害行為呢?

當成人遇到孩子發生有害行為時, 家長應認真分析原因, 然後採取以下措施。

1、因年齡特點、身心發育不完善引起的有害行為。 孩子年齡小, 手腦協調能力不很強, 不能像大人一樣做任何事情都得心應手。 如吃飯時打碎了碗盤, 不小心摔壞了小鬧壞等。 對此, 成人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積極因素,

Advertisiment
原諒孩子的過失, 一方面要溫和、親切地告訴孩子做事要小心, 並教給孩子一些具體方法。 利用當時情境做遊戲, 進行輕拿輕放的強化訓練, 也是積極制止此類有害行為的好方法。

2、因缺乏生活經驗引起的有害行為。 孩子由於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安全常識, 也容易發生有害行為。 如有的孩子過年放炮炸傷了自己的手臉, 有的孩子因玩火燒傷了自己的身體, 甚至引起火災。 處理此類有害行為, 是要抓住時機,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告訴孩子不能隨便玩火玩電。 還必須教給孩子一些生活經驗以防微杜漸。

3、因孩子身心不適發生的有害行為。 孩子心情不愉快或身體不舒適時, 也會發生有害行為。 如有的孩子稍有不滿就摔東西。

Advertisiment
這時, 家長應問清原因, 給孩子講清道理。 也可以用轉移注意法使孩子心情愉快, 還可以進行冷處理, 使孩子冷靜下來後再行處理。 如果是孩子身體不適, 家長要及時給孩子看病, 以解除發生有害行為的“病因”, 做到防患於未然。

4、因受不良環境影響而造成的有害行為。 一位名人曾說, 孩子在批評的環境中長大, 他就學會指責;孩子在敵意的環境中長大, 他就學會打罵。 由此可見, 不良的教育環境是孩子發生有害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經常看武打片, 而動輒打人;有的孩子因父母離異性格孤僻常愛罵人;有的孩子長期受批評, 因而有較強的逆反心理。 所有上述現象中的孩子, 就像一只好鬥的小蟋蟀一觸即發。

Advertisiment
因此, 家長必須慎重處理這種孩子的有害行為, 做到“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既要嚴肅批評, 又要關心愛護。 如果孩子的有害行為還不能得到抑制, 家長就必須採取一定的懲罰手段, 但切忌懲罰過度。 平時, 成人要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團結、和睦、相敬相愛的家庭環境, 經常給孩子講模範人物的故事, 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5、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有害行為。 有的孩子因“路見不平”就會“拔刀相助”。 在這種有害行為面前, 成人切忌粗暴, 要耐心尋因, 有的放矢, 進行勸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