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用玩具,提升寶寶人際智慧

嬰幼兒對於“物權”觀念還未建立前, 常會因為喜歡別人的玩具, 順手帶回家或爭執的狀況時常可見;此時, 父母應適時的教導寶寶, 愛惜別人的玩具, 以及學習與同伴相處、分享玩具等美德;若未及時糾正, 日後易養成寶寶侵略性、霸道等偏差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 寶寶們互搶玩具的戲碼一再重複上演, 煩躁無奈的父母除了怒斥、責駡外, 總是束手無撤, 不明就理為何寶寶有自己的玩具, 仍然要去搶別人的玩具。 如何教導寶寶玩玩具、尊重同伴, 進而彼此分享所擁有, 是為人父母必修課題。

寶寶不喜歡自己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我們常在托兒所觀察到學齡前階段的幼兒, 常常不喜歡自己的玩具, 而要別人的玩具, 這一點令很多父母百思不解的, 以下即針對在幼教經驗的觀察中, 分析其原因如下:

1、喜新厭舊
幼兒對於玩具多半是喜新厭舊, 價值觀念和大人不完全相同, 只要是新奇的、沒見過的或是沒玩過的, 對他來說都是好玩的。

2、玩具不是自己所喜歡的
也許玩具很美麗、價值很昂貴, 但不一定是寶寶需要的。 既然是寶寶要玩的, 大人應當尊重他的選擇, 在購買玩具時, 也讓寶寶參與意見, 對寶寶來說, 這也是一種學習。

3、家中的玩具太多
家中玩具太多, 引不起寶寶的興趣, 該怎麼辦呢?可以把一部分玩具暫時收藏起來, 過些時候再拿出來玩,

Advertisiment
以增加玩具的新鮮感。

4、受電視廣告與流行的影響
寶寶最崇拜英雄, 尤其是電視卡通影片中的主角。 就寶寶而言, 擁有流行玩具在群體中較容易獲得認同。

5、不知道玩具的多功能玩法
父母買了新玩具給寶寶, 未先引導寶寶玩法與陪伴寶寶一起玩, 使寶寶對新玩具的接觸, 只有外表新奇漂亮、單一玩法, 待新鮮感過後, 即拋棄一旁;若看到別人在玩相同性質玩具或展現出更多功能的玩法, 即被吸引, 此時對自己的玩具即不感興趣, 而會想要別人的玩具。

正確教導寶寶玩玩具

要減少寶寶不愛自己的玩具, 而總是要別人的, 正確引導或教導寶寶玩玩具很重要。

(一)動動腦筋變花樣
舊物新玩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換個方式來玩舊有的玩具,

Advertisiment
慢慢地引導寶寶。 這樣一來, 不但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發揮他的想像力, 更可培養惜物愛物的好習慣。

(二)自己動手樂趣多
除了購買現成的玩具, 父母可以儘量協助寶寶自己動手做玩具, 在製作過程中, 培養創作的興趣和能力。 而父母多陪寶寶一起製作, 與寶寶同樂增進親子關係。
日常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可以利用, 例如︰洗髮精空瓶可以玩水槍;鐵罐可以做高蹺;線軸可以做汽車;紙盒可以設計成各種玩物;或是用塑膠泥、麵團捏成各種玩偶等。 這些自己創作出來的玩具, 對寶寶來說, 比起那些很昂貴, 而不能亂動、亂摸的汽車、娃娃, 就要有趣得多了。

部的成立
可帶寶寶參與玩具分享活動、跳蚤市場或玩具維修站等,

Advertisiment
讓寶寶藉由玩具的交流而更珍惜且瞭解玩具之價值。

(四)影片欣賞玩具總動員
為了讓寶寶更珍惜玩具, 可陪同寶寶一起欣賞“玩具總動員”, 讓寶寶藉由玩具的心聲, 以同理心的態度去面對玩具, 並珍惜愛護自己的玩具。

假使遊戲是小孩的工作, 那麼玩具就是寶寶的工具。 如果以大人的眼光來看, 小孩的遊戲是不真實的, 那麼寶寶的玩具在成人的現實生活中就是多餘的東西, 因此, 請珍惜且尊重寶寶的選擇與玩法, 不要抹煞寶寶抒發情緒與建構的管道, 這是奠定人格取向的重要指標喔!

如果寶寶喜歡別人的玩具, 那麼, 向對方借也無妨, 父母還可以藉這個機會, 教導寶寶對同伴應有的禮貌與尊重,

Advertisiment
知道愛惜別人的玩具和守信用的美德等。

或者可以和別的寶寶交換玩具, 藉此看看別的寶寶如何玩自己的玩具, 也可以達到互相觀摩學習, 同時, 寶寶也有更多的玩具可以玩。 再者, 平日不妨多邀請寶寶的玩伴來家中, 幾個寶寶在一起, 腦力激蕩後玩法就會翻新, 對玩具就不容易厭膩, 而且能使寶寶學習與同伴相處和分享玩具。

相關文章:
建立孩子的物權觀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