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生氣!這些都是北鼻愛你的方式

最近有許多新媽媽向我提出了一些自己在育兒時遇到的問題:小孩子有時總是不聽話, 不是不停地哭鬧就是黏著人不放。 因為不理解, 有時會不加以理睬, 還會發火, 連帶著對孩子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孩子們生澀的表達讓父母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其實這只是孩子們在表達愛。 所以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時多多給予孩子耐心, 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1.孩子需要安全感

孩子因為心智尚未發展成熟, 會用自己的理解來對待周圍的人與事物。 孩子有時會使勁的黏著你, 非要你在身邊呆著不肯離去。

Advertisiment
有時孩子十分正常, 但只要他看不見你了, 便會哭鬧不停, 你回來重新逗逗他陪著他, 他又會咯咯笑個不停。 孩子把母親看做是最安全的地方, 相當於一個安全堡壘, 他們會覺得待在媽媽身邊時最好的。 沒了媽媽的陪伴, 各種不適的反應也會出來:焦躁 、緊張、恐懼。 他在這時也是十分討厭和拒絕陌生人的接觸, 如果此時不是媽媽, 孩子總是哭, 甚至有時越哭越凶。

我就有這樣的體會, 當時妹妹家剛多添了了一名小成員, 家裡人都很高興, 都想抱抱他, 親親他。 當我一從妹妹手裡接過小外甥時, 他就哭鬧個不停, 眼淚嘩嘩流, 一直想從我懷裡掙脫出去, 身子也一直歪向他媽媽的方向, 小手也一直張著, 我怎麼哄也不行。

Advertisiment
一回到他媽媽懷裡就安靜下來, 不吵也不鬧。 當我再想從妹妹懷裡接過孩子時, 我一抱他, 他看著不是自己的媽媽又哭了 。 孩子對親近的人總有十分強的依賴性, 又哭又鬧只是在表達他對你的需要。

2.不要急著離開

每當晚上孩子快要睡著時, 不要過早的離開孩子, 孩子可能會認為, 媽媽把他丟棄了, 媽媽不要他了。 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這種心理。 我們可以給孩子哼哼歌, 輕輕拍拍他。 等孩子睡著後再離開。 也可以直接和他說:“媽媽不會離開你, 媽媽一會就回來。 ”孩子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安全感, 認為他的愛得到了回應。

孩子的情緒有時也會難以控制, 有時孩子會十分興奮, 有時一件小事讓孩子開心了, 孩子會用笑和動作來表達他的感覺,

Advertisiment
有時抱著他的時候小腿一個勁的蹬, 還會一直讓你抱著不願意下來。 孩子興奮的時候可能會讓大人感到疲倦。

3.多給孩子些寬容

我們在一天工作下來想早早休息, 但孩子並不這樣想, 他一天沒見過媽媽, 總想親近親近孩子可能總想要媽媽給他唱首歌, 講個故事。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太有精力, 認為孩子無理取鬧, 拒絕孩子的要求。 但孩子並不知道他們錯在了哪裡, 他們認為他只是在表達他的喜愛, 但爸爸媽媽卻不願意去傾聽, 小小的希望卻不能完成, 心裡肯定十分委屈。 家長此時應該多些耐心, 在滿足孩子的要求後, 孩子得到了想要的, 自然會乖乖的。

4.孩子會主動分享

稍大點的孩子就能夠很清晰表達內心的情感,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喜歡一個人, 就會主動去找他玩耍, 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和他分享。 孩子是純真無瑕的, 對周圍的人總是抱著喜愛, 他可能願意把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送給你, 可能會把喜歡吃的東西讓給你, 可能會對你發出邀請:“來我家玩吧。 ”這都是孩子在表達愛。 孩子在接觸周圍環境時會建立一個朋友圈子。 孩子在初步的建立他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送給別人東西時也是想得到別人的喜愛。 比如兩個孩子在玩耍時, 兩個孩子可能都喜歡同一個玩具, 但如果大人只把玩具玩具給了一個孩子, 另一個孩子就會哭, 那麼這個得到玩具的孩子會把玩具讓給哭泣的孩子, 小小的孩子懂得分享, 其實也是在表達愛。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也要注意孩子細微的變化, 仔細觀察孩子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在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時, 可以幫孩子們準備零食和玩具, 以促進孩子們間的友誼。 不要對孩子的變化不加以關心, 可以在背後默默陪伴孩子, 幫助孩子來表達愛。

5.表達愛的方式

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十分多樣, 有些孩子會聽媽媽的話, 樂意幫媽媽做事情。 聽媽媽話的孩子就是在表達他的愛。 孩子十分樂意去幫媽媽的忙。 一件小事也能讓他們十分開心,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對媽媽有幫助的。 比如你坐在椅子上請寶寶去幫你拿東西, 寶寶一定是十分開心幫你去做拿, 哪怕他正在幹著別的什麼事情。

孩子總有任性的時候, 孩子總會在街上面對一件衣服或玩具時不肯離去, 有時甚至會發脾氣。媽媽跟他說:“我們不能買。”孩子此時一定是痛苦的,面對心愛的玩具和親愛的媽媽,他在選擇,如果他選擇了聽媽媽的話,內心的痛苦和掙扎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時甚至會發脾氣。媽媽跟他說:“我們不能買。”孩子此時一定是痛苦的,面對心愛的玩具和親愛的媽媽,他在選擇,如果他選擇了聽媽媽的話,內心的痛苦和掙扎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