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分離不哭鬧,幫孩子正確對待分離焦慮

幾乎所有的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分離焦慮的問題, 而且在你的“寶貝兒”長大後要離開家去露營或上大學時, 還會出現這個問題。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部分的原因是, 所有的變化對孩子部是困難的;另一部分的原因是, 你不在的時候他一直都得處於緊張狀態, 那麼你回來以後, 你兒子要“調皮搗蛋”也是很正常的。 隨著漸漸長大, 大多數孩子最後部會度過這個階段。 同時, 你還要繼續向他保證你會回來的。 可以想出一些策略來應對你離開孩子期間和回來後這個情況有變化的時段。

Advertisiment
在孩子吵鬧時, 儘量不要使自己崩潰, 這正是檢驗你的耐心和對孩子的理解的時候, 你的耐心和對孩子的理解正是體現在這裡, 要接受這一事實。 要保持冷靜(至少表面上), 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說話。 告訴孩子你是愛他的, 強調這一事實--你一定會回來的。 因為幼小的孩子沒什麼時間概念, 如果把你回來的時間與他的活動或時間表聯繫起來, 可能就會幫助孩子理解。 例如你可以說:“你的活動一結束我就會回來。 ”如果家裡人都同時離開家, 孩子對與父母分開的焦慮就會減輕。 比如, 當你應約去辦事時, 孩子和保姆可以去公園玩兒。 在你離開家之前, 讓孩子開始參加他最喜歡的一項活動。 即使在你離開時她還可能又哭又鬧,
Advertisiment
但保姆會安排好某件事, 讓孩子真的很願意回去繼續玩。 承認孩子的感情(但是不要鼓勵他的行為)。 然後, 不管有多困難, 也要把孩子的小手從你的腿上拿開, 按照平時告別的習慣, 對孩子揮揮手, 微笑一下, 說些安慰的話, 然後就走開。 不要往後看。 承認孩子有害怕的情緒, 但不要竭力去勸說他擺脫這種情緒。

不要在沒和孩子告別時急於“悄悄地出去”。 許多專家相信, 如果你這樣做, 當孩子找你時突然發現你不見了, 又沒人給他解釋原因, 他就會感到被拋棄和受了騙。 對孩子說過再見之後要立即離開。 對有些孩子來說, 還沒等到與父母分別很久, 僅告別一次已經夠讓他們緊張了。 在離開孩子時, 你自己要儘量表示斷然的態度,

Advertisiment
以免孩子認為你有所猶豫和感到事情有不順利之處;如果是這樣, 你就更難以離開。 離開孩子以後, 你可以緊接著就給家裡打一個電話, 看看孩子過得怎麼樣。 這樣就可以減輕你因為離開孩子而感到的焦慮和擔憂。 其實情況經常是, 你可以從電話中聽到, 當你剛剛離開孩子就不哭了。 把你自己家裡與孩子分別的模式固定下來, 做法要前後始終一致, 以便給孩子以安全感。

要認識到, 你的孩子要適應從和你在一起到你離開他這樣的變化是不容易的, 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不論代替你照顧他的人多麼愛他, 多麼使他快樂, 他都同樣會遇到難以適應的問題。 孩子必須常常來往于媽媽的家和爸爸的家之間(此處應指父母離異的家庭)。

Advertisiment
對此要使孩子有所準備。 為了轉換得順利, 可以試著用粘貼標籤在日曆上做出記號, 這樣孩子看到時間表上的計畫時, 對自己的生活安排就有能夠控制的感覺, 用這種方法, 離開父母到別處去就不會讓他覺得很意外。 儘量理解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所要應對的緊張壓力和問題。 不要在孩子面前用不敬的語言談論你的前夫或前妻;要記住, 他也是你孩子的父母!

隨著孩子漸漸成長, 他的自信心增強了, 變得更善於交際了, 和父母分開時的焦慮也就隨之消除。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 要承認孩子的感情, 並以敏感的、誠實的、肯定的態度和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