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離開媽媽就哭鬧 是“分離焦慮症 ”在作怪

孩子天生就對媽媽們比較依賴, 有時媽媽只是去廚房拿東西或者上洗手間上, 離開孩子一小會, 就馬上聽到孩子大聲哭鬧, 情緒不穩定, 有些孩子, 還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著急地不斷到處找人;有時, 就算媽媽就在他的身邊, 他還是不願意停止哭鬧, 這等熊孩子相信各位媽媽們都見識過了!

Advertisiment

這種粘人的孩子一般是在2-6歲, 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是, 站在幼稚園教室前或校門口, 常可以看到孩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緊抓著媽媽不放, 專家指出, 這正是孩子離開媽媽出現極度的焦慮反應, 因為孩子以為媽媽離開後就不會再回來, 他還不知道和媽媽暫時分開不代表永遠分開, 所以他想要隨時隨地都在媽媽身旁。

對孩子而言, 媽媽的存在, 代表著隨時可以消除生理上的不舒服, 例如:尿布濕有人換、肚子餓有人喂、想睡覺時有人抱, 所以孩子非常害怕與媽媽分離。

Advertisiment
此外, 孩子天生就會恐懼陌生情境, 加上害怕看不見媽媽, 孩子自然會產生“分離焦慮”, 想用盡全身的力氣喚回媽媽。

孩子14-18個月分離焦慮達到高峰

早教老師表示, 孩子的分離焦慮在14-18個月時達到高峰, 孩子會在熟人圈裡尋找跟自己關係最親近的人, 並開始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同時非常排斥陌生人, 例如:媽媽的同事等等, 都會讓他強烈的表現出不安的情緒。 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媽媽更多的鼓勵與安慰, 不宜強迫他馬上接受陌生人或新環境, 應給他一段時間, 讓他慢慢學習面對新的人事物。

媽媽們要幫助寶貝辨認陌生人

分離性焦慮症是孩子常見的情緒狀態。 當孩子和媽媽分開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黏人、大哭、大叫等行為,

Advertisiment
媽媽難免感到苦惱, 但其實應先為孩子認知的成長感到開心, 因為他已經學會分辨熟悉的人和陌生人, 也會開始對陌生人產生警覺心, 才會表現出拒絕接近的反應。 專家建議媽媽先別急著幫孩子貼上“怕生”或“害羞”的標籤, 他只是還不知道如何反應, 需要更多時間觀察、適應!

每個孩子焦慮的程度不同

到了24個月之後, 孩子分離焦慮的頻率和程度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遞減, 但是每個人孩子的性格不一樣, 性格開朗的孩子能比較快排解分離焦慮, 哭一下就能平復心情;但是性格內向的孩子, 則焦慮程度往往會較嚴重, 持續時間也較長, 媽媽就需要更費心照顧了。 孩子對陌生的人事物需要時間適應,

Advertisiment
媽媽需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或先給予熟悉的玩具讓他有安全感、自信心, 再鼓勵他去探索等等, 這些都會降低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

媽媽最忌諱的錯誤做法

NO1、把孩子關起來, 對她進行危險恐嚇, 這樣不僅於事無補, 反而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更加沒有安全感!

NO2、不要強迫孩子跟陌生人相處, 最好是父母都在場的情況下, 鼓勵孩子跟陌生人接觸, 消除陌生感, 如果強行讓孩子與陌生人相處, 讓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 以後寶寶會更害怕媽媽離開, 黏著父母親不放。

NO3、許多媽媽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分離症, 在孩子睡覺或者不注意的時候悄悄離開, 等孩子發現媽媽不在身邊, 就開始拼命哭鬧, 這樣對孩子會有一個暗示,

Advertisiment
她會告訴自己, 我不能閉上眼睛, 不然, 媽媽會不見的!給孩子這種心理暗示, 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更加離不開媽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