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的“中醫飲食”調養之攻略

准媽孕期中醫飲食調養攻略

一、當你處在孕早期

比起懷孕後心理上的愉快, 生理上的不適顯然是微不足道的, 但為了准媽媽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品質, 也應當適當地進行一些藥食調理, 以減輕不適症狀。

在孕早期, 飲食應注意葷素搭配, 營養均衡及多樣化, 忌食辛辣生冷的食品。 主食可以包括容易消化的米飯、麵包、小米粥、玉米、麥片、山藥、土豆等。 副食要注意營養豐富、新鮮及多樣化:

1、各種新鮮的動植物蛋白質, 如豆製品、新鮮的豆角、牛乳、豆乳、雞蛋、鴿蛋、鵪鶉蛋等各類禽蛋以及各種魚肉類等。

2、蔬菜要新鮮多樣化,

Advertisiment
如青菜、菠菜、大白菜、生菜、芹菜、花菜、胡蘿蔔、白蘿蔔、番茄、冬瓜、黃瓜、南瓜等。

3、水果要新鮮和多種類, 如柑橘、香蕉、蘋果、葡萄、生梨、獼猴桃、草莓、檸檬等。

4、點心可用百合、紅棗、蓮肉、銀耳、藕粉、芝麻、花生等原料製作而成。

5、適當服用枸杞子茶可益肝補腎, 而檸檬茶(新鮮的檸檬片泡茶)富含維生素C, 對孕婦及胎兒均有益處。

懷孕期間, 除了飲食之外, 要注意適當休息, 居住環境需要色彩柔和悅目, 空氣流通;聽輕音樂, 看花卉, 觀鳥蟲, 聞幽香;多飲水潔大腸, 常散步, 護膝保暖, 以安子宮, 以正胎位, 以養胎性。

二、當你處在孕中期

此期胎兒增大, 准媽媽的小腹微微隆起, 早孕反應已經消失, 但容易出現尿頻、大便秘結。 在此期間, 飲食的調理和第一講相同,

Advertisiment
但是為了消解便秘, 應該在副食中加些麻油或者空腹飲用蜂蜜水。 晨起空腹飲清水一杯, 經常散步, 接受陽光, 欣賞美術音樂, 調節心態, 保持愉快心情。 注意營養, 飲牛乳、豆乳, 吃禽蛋及新鮮的蔬菜水果, 服用維生素C、複合維生素B, 並加服維生素E。 中藥亦可用南瓜蒂10克或者苧麻根10克煎湯代茶以固胎。

三、當你處在孕後期

此期胚胎發育旺盛, 胎位上升, 小腹明顯隆起。 胎兒發育需要大量蛋白質, 適量脂肪、磷、鈣及各種維生素, 准媽媽需進食富含上述各種營養物質的食物以加強營養, 從而保證自身及胎兒的健康, 但是需適量, 少食多餐, 避免過飽。 經常按脈察舌苔, 如果脈弦(指脈按之有如琴弦, 兩端直長的脈為弦)、舌苔厚膩、尿色深,

Advertisiment
應測量血壓, 去醫院做尿常規化驗, 並遵醫囑服平肝潛陽、滋陰保腎護心的中藥, 如勾屯、甘菊、生地、元參、天門冬、白夕利、白茅根、遠志、水牛角、杜仲、仙鶴草等。

此期准媽媽的飲食仍然需要注意營養, 但是應該以清淡為主, 營養適度, 不應暴飲暴食。 雖然此時因為腹中胎兒增大, 導致行動不太方便, 但是也不可以久臥久坐。 當風和日麗, 陽光充足的時候, 應該去戶外活動, 呼吸新鮮空氣, 接受溫和陽光, 補充維生素D和鈣, 以滿足胎兒骨骼發育的需要。 這期間, 要多聆聽優美的音樂旋律, 保持心情舒暢。 此期的中藥調理以補氣健脾為主, 藥材有太子參、白術、黃芪、淮山藥、炒麥芽和陳皮等。

四、孕9個月至分娩前後

此期胎兒已成熟。

Advertisiment
孕婦在分娩後, 氣血大虧, 子宮回縮, 惡露未淨, 宮頸及產道損傷, 容易引起小腹不適、頭暈乏力、腰酸背痛、耳鳴眼花、面色蒼白, 此時產婦要臥床休養, 保暖, 不可受寒。 注意空氣新鮮, 避免油煙、灰塵, 應該多飲水以補充體液, 忌吃冷飲和油膩、有腥味、堅硬不消化的食物。 飲食方面應該注意營養, 應多吃些蛋白質豐富和易消化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羹、牛肉湯等, 此外, 還應該多食維生素豐富的新鮮瓜果蔬菜。

產婦臥床1~2天后可以起來小坐, 並在室內散步以幫助消化, 舒經活絡, 調節氣血, 恢復體力, 避免營養過剩而致肥胖。 傳統中藥調理以養氣血、健脾補腎為主, 如黃芪、黨參、太子參、南沙參、當歸、熟地、阿膠、白木、山藥、大棗、龍眼肉、胡桃肉、白蓮肉、米仁、百合等。

Advertisiment

中醫提醒: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 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因此, 以上所提到的中藥調理, 由於准媽媽的個人狀況各有不同, 仍需要中醫師辯證施治, 對症處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