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必須瞭解胎盤早剝的情況

所謂胎盤早剝, 它指的是胎盤非正常地“突然”從子宮壁上分離下來。 這種情況在懷孕婦女中的發生幾率大約為75/10000。 一般情況下, 胎盤剝離應該是在孩子生下來之後才發生的一件事情, 然而要是胎盤在生下孩子之前就從子宮壁上剝離下來, 那麼不管是正處於生產過程中, 還是沒有生產之前, 胎盤的意外剝離都將導致母親大出血甚至胎兒的死亡。 根據資料顯示, 大約占1/400的胎盤早剝會導致胎兒死亡, 而30%的胎盤早剝會讓母體出現非常嚴重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胎盤早剝這種現象呢?其實很多生活中的一些因素都會提升胎盤早剝的發生幾率,

Advertisiment
當中包括吸煙, 攝入可卡因, 患有高血壓、腹部創傷(就例如發生車禍), 曾就患有子宮平滑肌瘤、子宮異常(比如中隔子宮), 反復性剖腹產和臍帶過短等情況。 生孩子的次數對於胎盤早剝的發生率也是有著一定的關聯的。 例如生第一胎時婦女的胎盤早剝發生幾率低於1%, 而在生育孩子3次以上, 胎盤早剝的幾率便會上升到25/1000以上。

那麼胎盤早剝的表現有哪些呢?一般來講, 百分之八十的胎盤早剝會伴隨著陰☆禁☆道出血, 而且一般發生在第三個三月期。 大概2/3的孕婦會出現腹部、背部以及子宮疼痛。 另外1/3的孕婦會出現宮縮異常的現象。 最特殊的狀況就是兩次宮縮之間的間隔時間太短,

Advertisiment
或者直接就是一次宮縮一直進行, 而這種狀況叫做強直性收縮。 在診斷胎盤早剝的時候, 占60%的胎兒心率監護顯示胎兒出現宮內窘迫, 當中的15%的胎兒其實已經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百分之二十的胎盤早剝最初表現都接近於早產, 直到陰☆禁☆道突然大量流血以及胎兒宮內窘迫狀況的發生。

對於胎盤早剝的發生, 醫生最常用的處置辦法是迅速分娩, 而且幾乎哪種情況都會選擇使用剖腹產。 如果診斷明確胎兒已經死亡的話, 醫生也有採用陰☆禁☆道分娩的方式。 要是胎兒的胎齡還太小抑或胎盤剝離不是很嚴重(診斷依據是出血很少), 醫生還可能會讓孕婦留院觀察, 但是這種情況是很罕見的。

要是上次懷孕出現過胎盤早剝情況,

Advertisiment
那麼此次再次出現胎盤剝離的風險便會顯著提高, 大概在12%左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