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准媽媽“飲食充電”四個誤區

不少準備生龍寶寶的小夫妻都在今年做足了準備。 有的在孕前就花大力氣進補一番,有的在孕期開足馬力增加營養, 唯恐肚子裡的小寶寶發育不良。 其實,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而言, 這些傳統觀念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一:一張嘴吃兩人份 能吃多少吃多少
一般來說, 整個孕期媽媽體重會增加20至25斤, 這些重量應該從孕中期開始每週增加250克至350克左右。 體重增長過快, 容易引起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 嚴重的到了孕晚期, 出現蛋白尿、水腫等現象, 這樣對媽媽本人和寶寶的健康都是有危害的。 現在糖尿病的發病趨向年輕化,
Advertisiment
有一部分就是從妊娠糖尿病開始的。
誤區二:不吃主食肉類 光吃魚蝦水果
不少准媽媽一懷孕就不吃主食和肉類, 光吃魚蝦和水果。 她們認為, 只有吃這些, 才是高蛋白、有營養, 結果加重肝、腎負擔。
每天吃的食物一半應該是由穀物、薯類、新鮮蔬果等組成的碳水化合物, 另一半才是雞鴨魚肉和雞蛋牛奶, 這樣才能使准媽媽不會因攝入過多蛋白質而造成腎臟、肝臟的負擔。
誤區三:孕婦嘴裡沒味道 自行“加味”增食欲
雖然孕婦經常感到嘴巴沒味道, 但孕婦飲食該以清淡為原則。 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只會引起上火, 而鹽攝入過多, 也會增加腎臟負擔, 造成四肢水腫等。 此外, 加工食品裡的添加劑和防腐劑,
Advertisiment
還會增加肝腎負擔。

誤區四:盲目服食保健品 導致營養過剩
孕婦是特殊人群, 對某些營養素有特別的需要。 但這些需要首先是由各種天然食物來提供的, 只有少量不能正常攝入的營養素, 或者食物不能滿足生理的需要量, 才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考慮借助強化營養素的保健品。
比如:有乳糖不耐受症的孕婦不能喝牛奶, 造成鈣質攝入不足, 那就需要服食正常攝入量的鈣片等鈣製品。 而如果每天可以保證兩大杯奶, 適當活動和曬太陽的孕婦, 再過量攝入鈣製品, 反而不利於鈣的吸收。
孕早、中、晚三期正確飲食方法
1、孕早期
對葉酸的需要量大大增加, 而其他營養素的需要和平時沒有區別, 這時只需每天保證新鮮的綠葉蔬菜,
Advertisiment
每週2次動物肝、腎的攝入, 就可以保證葉酸的充足供應。

1、孕中期和孕晚期
(1)熱量:每天需要比平時增加200至300千卡的熱能, 這些能量只不過是一碗米飯的熱能, 要分散到一日三餐、兩頓點心中, 所以根本感覺不到自己比平時多吃了什麼, 而是應該吃的食物雜一些;
(2)鈣:孕中期每天需鈣1000毫克, 到孕晚期需鈣1500毫克。 除每天保證2大杯奶, 還要適當運動和曬太陽;
(3)鐵:一旦懷孕, 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應每週吃2次動物血或動物內臟補充鐵質。 紅色肉類含鐵和鋅, 每天應適當吃些, 量不用很多, 半塊大排、兩口肉絲即可;
(4)蛋白質:魚蝦含大量蛋白質, 但每餐手掌大一塊魚或5至6個基圍蝦就足夠了;
(5)維生素:水果儘量挑選一些含糖少吃起來不怎麼甜的,
Advertisiment
這樣既補充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又不會攝入過多糖, 造成體重增長過快;
(6)膳食纖維:下午點心可以喝杯優酪乳。 每餐的主食可部分選擇粗糧雜糧。 除了可以攝入B族維生素外, 還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增加腸蠕動, 保證大便通暢;
(7)腦發育:增加一些堅果類食物, 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 有利於腦細胞的發育;
(8)烹飪:食物烹調方法以蒸燜煮煨為主, 避免油炸、薰烤、醃制。
(實習編輯:溫豔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