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冀連梅:寶寶夏季要警惕光敏性植物和藥物

近日, 一個小寶寶因吃無花果和外用無花果的葉子泡水洗澡後曬太陽導致雙下肢嚴重曬傷, 紅、腫、起水泡, 被醫生診斷為“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焦急的家長在微博上求助治療手段, 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那什麼是“植物性日光性皮炎”?哪些植物會引發這種皮膚病?除了植物, 藥物會不會引起“日光性皮炎”?萬一得了日光性皮炎, 該如何正確護理和治療?

什麼是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植物性日光性皮炎是指身體接觸某些光敏性植物後, 再經一定波長光線照射所導致的皮膚出現紅、腫、痛、起疹子、發水皰等皮炎症狀,

Advertisiment
在過敏體質人群中尤其容易發生。 它的發生有兩個必要的條件:光和光敏性植物。 吃了光敏性植物或者皮膚接觸了光敏性植物的汁液後, 如果沒有強光的照射, 不會引發皮炎;如果有強光照射, 皮膚上吸收或者吸附的光敏性物質就會和日光發生反應, 進而引起裸☆禁☆露部分皮膚紅腫, 起疹子, 繼而發生日光性皮炎。

哪些植物是光敏性植物?

這些植物包括有濃郁氣味的香菜、芹菜、茴香、香椿等;野菜類的薺菜、莧菜、灰菜等也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 除了上述蔬菜外, 某些水果也屬於光敏性的, 比如檸檬、無花果等。 這些蔬菜水果之所以能引起日光性皮炎, 是因為他們都含有同一種成分-呋喃香豆素, 呋喃香豆素是一種天然的光敏劑,

Advertisiment
這個成分本身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但當接觸到紫外線UVA的照射時, 變會產生光敏反應, 進而導致皮膚被曬傷。 市面上的柑橘類精油(如檸檬、甜橙、葡萄柚、佛手柑、橘等)中也普遍存在這種成分, 因此使用這一類精油時也應該注意避免強光照射皮膚。

除了植物, 下列藥物也會引起“日光性皮炎”

常見的光敏性藥物包括:磺胺類抗菌藥物(如複方新諾明)、噻嗪類降壓藥物(如氫氯噻嗪)、四環素類抗生素(尤其是多西環素)、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非甾體消炎止痛藥(尤其是酮洛芬)、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感光劑補骨脂素、抗真菌藥灰黃黴素和伏立康唑、治療座瘡的維A酸類、抗抑鬱的植物藥聖約翰草、植物藥補骨脂素等。

Advertisiment
在服用這類光敏性藥物時, 如果只是一天一次的服用, 我作為藥師通常會建議病人睡前用, 比如維A酸類, 如果是一日多次服用的藥物, 我會囑咐病人服藥後儘量避免日光照射, 不得已外出時, 要注意防曬, 比如穿長袖衣褲、戴寬沿帽子、戴墨鏡、塗防曬霜等。

萬一曬傷該如何正確護理和治療?

曬傷通常分為輕微曬傷和嚴重曬傷。 輕微曬傷後的皮膚護理與輕微燒燙傷後的皮膚護理相似。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進一步的熱損害, 同時針對表現出來的症狀進行相應的處理。 首先要避免繼續暴露在強光直射之下, 同時避免光敏性植物和藥物, 其次通過冷敷的方式説明皮膚散熱。 冷敷可採用毛巾包裹碎冰塊進行,

Advertisiment
每天3~4次, 每次20分鐘, 也可用冷水浸泡曬傷部位, 但不能用冰塊直接冰敷。 若單獨冷敷不能有效緩解腫痛, 可以選擇在曬傷後的24-48小時內口服布洛芬消炎止疼, 每6-8小時服用一次。

最後建議使用低敏的潤膚油以防止皮膚進一步受到傷害, 比如避免通過衣物摩擦對受損皮膚造成的進一步傷害。 同時潤膚油也可以起到滋潤皮膚的作用。 切記低敏的潤膚油通常建議曬傷後的24-48小時後才開始使用。 若有水皰, 水皰部位應避免刺破, 可以輕柔地清洗後局部外塗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一日兩次。 若不慎弄破水皰, 應清潔消毒後外塗莫匹羅星軟膏, 之後用無菌透氣的紗布進行包紮, 不要使用帶粘膠的繃帶等包紮,

Advertisiment
以免對曬傷後的敏感皮膚造成新的傷害。 曬傷後的皮膚避免塗外用的激素類藥膏(如尤卓爾等), 這類藥膏雖有減輕局部紅、腫、癢、痛的作用, 但不利於曬傷皮膚的修復癒合;曬傷後的24小時內也應避免使用含樟腦或薄荷的藥膏(如薄荷膏等), 這些成分可能會對曬傷的皮膚造成刺激, 也會增加曬傷部位的血流導致腫痛加重。

曬傷皮膚的自我修復需要時間, 至少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 因此只要耐心精心護理, 曬傷後的皮膚會自愈, 通常不會留下斑點, 也不會留下疤痕。 對於嚴重曬傷導致皮膚出現大皰或者患者表現出畏寒、發熱、嘔吐、脫水等全身症狀時,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