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其實,天使都是可愛的

和一些媽媽們聊天, 經常會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 說自己的孩子在幼稚園裡受了欺負, 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啦, 或者是誇耀自己孩子多聰明靈巧, 別的孩子相比之下是多麼差勁啦, 等等。

有時候, 我會問她們:在要求別人對自己孩子公平對待的時候, 你能做到對別的孩子一視同仁嗎?你能做到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別人的孩子, 像欣賞自己孩子一樣欣賞別人的孩子嗎?

其實, 不管是自家的孩子, 別家的孩子, 他們都是天使。

“他們原來以為你不會笑”

方平 女32歲 職業:法官

我是個刑事庭的審判員,

Advertisiment
由於職業的緣故, 我總是給人以嚴肅認真的印象。 只有在家裡面對5歲的女兒樂樂, 我才會露出溫柔細膩的一面。 老公曾感歎說:只有在女兒面前你才像個真正的女人。

樂樂爸爸常去幼稚園接樂樂, 我很少去。 因為很多時候都穿著制服, 到了幼稚園, 很多小朋友原本在那玩鬧的, 看到我就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 有些膽小的還直往老師身後躲;其二呢, 我也嫌別的孩子太吵、好動, 有幾個男孩總愛把泥巴、石子丟來丟去, 髒得很。

那天樂樂爸臨時有事出差, 我去接她。 孩子們正在排練童謠, 樂樂和另一個小姑娘朗誦, 幾個胖胖的小男孩做小鳥狀在一邊伴舞, 樣子笨拙又好玩。 我忍不住笑出了聲, 和幾個家長一起趴在教室的窗臺上,

Advertisiment
隔著窗戶看得津津有味。 裡面的孩子看見了我, 先是愣了一下, 隨後臉上都泛起了甜甜的笑容。

那天回家, 樂樂告訴我說:“媽媽, 我們同學說你笑起來真好看, 他們從沒見你笑過, 還以為你不會笑呢!”孩子天真的話語, 讓我混沌的心靈受到最強烈的震撼, 一時竟呆住了。

是啊!我總以為只有我的樂樂是最乖、最聰明的, 她愛清潔、懂禮貌, 討人喜歡。 看到別的媽媽們親她、愛她, 我總以為是理所當然。 可我為什麼看不到別的孩子身上也同樣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優點呢?比如樂觀、勇敢、堅強、機靈……過去我的眼光只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根本無暇也無意去探索別的孩子閃光點。

第二天, 我主動要求去幼稚園接孩子。 我特意換了一身休閒的衣著,

Advertisiment
走進去的時候也像別的媽媽們一樣互相打著招呼;我蹲下去摸女孩們的小辮子, 誇她們的裙子真漂亮;甚至還和那群皮小子玩了會皮球, 把他們逗得大呼小叫, 開心得不行。

現在, 我很積極地去幼稚園, 因為那裡有很多很多我喜歡的小孩子, 他們也都喜歡我。

專家忠告:

愛孩子本是女人的天性, 只是有時候對自己孩子的愛也許一時蒙蔽了你的眼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說對待別人家的老人要像對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尊敬, 對待別人家的孩子也要像對待自己家孩子一樣熱愛。 這話說起來很容易, 做起來可是一點都不容易的。 只有和孩子打成一片, 你才會真正發現他們的優點,

Advertisiment
並且愛上他們。

“對所有的孩子用一種語調說話”

徐麗青 女 28歲 職業:全職太太

孩子都是敏感、纖細的, 很多在大人看來無關緊要的事, 在他們眼裡都會成為很了不起的大事。

我這個人比較注重內外有別, 所以和自己孩子說話的語調是比較隨意的, 高興時很親切, 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急躁甚至氣急敗壞。 但和別人家的孩子說話時, 出於禮貌我總是用溫和輕柔的語調與他們交談。 我覺得這很正常, 親人之間是不需要太多講究的, 而別人家的孩子怎麼說都算是“客人”, 對客人當然就要表現得親熱一點了。

可是, 我漸漸發現, 兒子小暮越來越拒絕和小朋友接觸了。 不要說大家在一起玩遊戲了, 就算是在社區公園裡遇到其它小孩子在玩,

Advertisiment
他也是遠遠就拉著我和他爸爸避開。 小客人來家裡來作客, 那更是過份, 他不但是將自己緊緊關在小房間裡, 還將“屬於”他的各種玩具、書籍都看得牢牢地, 絕不許我們動。

這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怪啊?原來他可不是這麼小氣的呀?

偶然一天, 我聽小暮的老師說起, 他在學校裡的表現卻和家裡截然不同, 他大方開朗, 很樂意和同學們一起玩, 也不吝嗇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大家分享。

同樣都是我的小暮, 為什麼差別這麼大?

終於有一天小暮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媽媽對別的小朋友都特別地親熱, 說話聲音總是那麼好聽, 好象他們才是她的孩子。 對我總是那麼冷淡, 我心裡很難過, 我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下面的話我沒有聽見, 因為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壓根兒沒想到,我不同的語調居然給孩子內心產生這麼大的傷害與壓力!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母子的感情,更擔心會對他的未來產生不好的影響。原來我一直自以為是一位稱職的母親,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教育孩子這方面,我還遠遠沒有及格!

專家忠告:

對所有的孩子使用一種語調說話,這一點很重要。語言是自身情感的直接體現,哪怕你有千百種理由來證明與什麼人說什麼話的必要,但對於純潔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理解這種大人習以為常的慣例,他們會簡單地將親與疏、愛與不愛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語言,就會使一些孩子感到被排斥,甚至產生嫉妒、自暴自棄的不良心理。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咪咪 女 30歲 職業:雜誌編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不光是一句成功的廣告語,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心態。

我的孩子一直是他奶奶和外婆帶的。因為我和先生工作都比較忙。老人家對孩子自然是好得沒挑,寶貝得不行。可是,我就是對他們有一個地方不滿意,就是他們喜歡在自家孩子面前評價人家的孩子,結論當然就是他們什麼地方都不如我家的孩子。

“樓上的孩子長得太黑,沒咱孩子白淨。”“隔壁的小孩才會背乘法表呢,桐桐都會做除法了。”“桐桐會電子琴,你看人家的孩子,連口琴都不會呢!”

這種做法我認為非常不好,不但會盲目增長孩子的驕傲自滿情緒,同時也會在他和同齡孩子之間豎立起一座高牆,造成孩子為人處世的淺薄自私,人際關係的惡劣。桐桐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是在哪裡,他都會很盲目地自誇自大:“我最棒了。”

“他們誰都比不過我。”“我長得比他們好。”這樣的話常常出自一個五歲男孩子的嘴裡,並非是件好事。因為他說這話的基礎,並不是建立在努力、奮鬥、拼搏、辛勤上的,而是建立在長輩灌輸給他的這樣一個理念上的。

其實,桐桐長相一般,也並不特別白淨,當然他很健康;他的除法也僅僅只是“有3個蘋果,桐桐和爸爸媽媽分,每人一個”這樣的水準,當然他的領悟力很好;他彈電子琴,就是隨手在上面按出一段不成調的曲子,當然他的樂感不錯。

我並不是否定我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棒,我也一樣。我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當然還有他的優點。我只是希望在他生活的環境裡,有更多優秀的孩子與他一起前進、競爭,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往上沖的動力,他也才會有意識地去完善和改進自己。

專家忠告:

希望所有的父母、老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用客觀公正的眼光去看別人的孩子,也相對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一條相同的起跑線上,再用愛去鼓勵、鞭策他們,只有在這樣公平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有能力去接受社會與職場的考驗,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格健全的人。

“不要參與進孩子的紛爭中”

范先生 男 34歲 職業:醫生

兒子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很喜歡告狀。誰搶了他的東西吃了;誰把他的汽車模型搞壞了;誰罵他是笨蛋了;誰中午不好好午睡,還吵醒了其它的小朋友了……開始時,我們還蠻當真,他媽媽為此還特意去幼稚園找過老師,要求對其它的小朋友進行教育。可是後來就發現,事情根本不像小子說的那樣,有些是經過他添油加醋,有些更是本末倒置,罪魁禍首原來就是他。

我和妻子都是熱情豁達的人,朋友很多,節假日常常有聚會,其中通常總有四五個小孩子。孩子多了,肯定是戰爭連綿,糾紛不斷,告狀自然更令人應接不暇。

“阿姨,你孩子打我了”;“爸爸,他不讓我玩玩具”;“媽媽,他搶我東西吃”……面對如此令人頭疼的局面,我最初的處理辦法是以打罵自己孩子為代價而換取對方及其家長的滿意。但是我發現,這樣做的後果十分嚴重,兒子的心理失去平衡,認為我偏袒別的孩子——大家都有錯,為什麼挨打的總是我?因此,我們的父子關係一度就變得十分緊張。

我終於醒悟我的做法犧牲太大,讓兒子因此而生出逆反心理。於是我向所有來家裡玩的孩子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怕“打”就不要參與玩,來玩就不要怕“打”;第二,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以後隨便誰來告狀概不受理;第三,在誰家玩就誰說了算,那家的孩子就是遊戲領袖和總指揮,凡事可以向他報告。

規則看上去有些冷酷,但孩子們卻都欣然地接受了,依然興高采烈地玩在一起。因為顧及以後還要到人家家裡玩,兒子並沒有成為小霸王為所欲為,他媽媽所擔心的矛盾不僅沒有升級,反而和平了許多,我們的耳朵也清靜了許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成了小傢伙們的口頭禪。看來,他們已經接受和習慣了不告狀自己解困的遊戲規則,知道如何相處才能友好合作;怎麼做才能獲得玩具,才能被允許進屋加入遊戲群體,那就是態度近乎溫和地互相協商。

專家忠告:

身為父母,一定要抓住時機做出告知和引導孩子的努力,不要輕易參與進孩子的紛爭中。阻止孩子養成動不動就告狀的行為,我們應該把解決問題和衝突的時間、空間全部留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處世態度,教孩子一些處理問題的行為技巧,幫助他們制定和完善合理的遊戲規則,並督促規則的落實。

人生就像是一面鏡子,裡面會映射出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也會映射出你對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態度。你笑,他也會笑,你惱,他也會惱……你怎樣地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同樣地,別人也會怎樣地對待你的孩子;如果希望別人把你的孩子當成天使,就要先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天使。讓我們的周圍充滿天使般的笑聲,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我們的天使吧!

因為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壓根兒沒想到,我不同的語調居然給孩子內心產生這麼大的傷害與壓力!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母子的感情,更擔心會對他的未來產生不好的影響。原來我一直自以為是一位稱職的母親,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教育孩子這方面,我還遠遠沒有及格!

專家忠告:

對所有的孩子使用一種語調說話,這一點很重要。語言是自身情感的直接體現,哪怕你有千百種理由來證明與什麼人說什麼話的必要,但對於純潔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理解這種大人習以為常的慣例,他們會簡單地將親與疏、愛與不愛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對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語言,就會使一些孩子感到被排斥,甚至產生嫉妒、自暴自棄的不良心理。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咪咪 女 30歲 職業:雜誌編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不光是一句成功的廣告語,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孩子的心態。

我的孩子一直是他奶奶和外婆帶的。因為我和先生工作都比較忙。老人家對孩子自然是好得沒挑,寶貝得不行。可是,我就是對他們有一個地方不滿意,就是他們喜歡在自家孩子面前評價人家的孩子,結論當然就是他們什麼地方都不如我家的孩子。

“樓上的孩子長得太黑,沒咱孩子白淨。”“隔壁的小孩才會背乘法表呢,桐桐都會做除法了。”“桐桐會電子琴,你看人家的孩子,連口琴都不會呢!”

這種做法我認為非常不好,不但會盲目增長孩子的驕傲自滿情緒,同時也會在他和同齡孩子之間豎立起一座高牆,造成孩子為人處世的淺薄自私,人際關係的惡劣。桐桐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苗頭,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是在哪裡,他都會很盲目地自誇自大:“我最棒了。”

“他們誰都比不過我。”“我長得比他們好。”這樣的話常常出自一個五歲男孩子的嘴裡,並非是件好事。因為他說這話的基礎,並不是建立在努力、奮鬥、拼搏、辛勤上的,而是建立在長輩灌輸給他的這樣一個理念上的。

其實,桐桐長相一般,也並不特別白淨,當然他很健康;他的除法也僅僅只是“有3個蘋果,桐桐和爸爸媽媽分,每人一個”這樣的水準,當然他的領悟力很好;他彈電子琴,就是隨手在上面按出一段不成調的曲子,當然他的樂感不錯。

我並不是否定我的孩子,沒有一個父母不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棒,我也一樣。我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當然還有他的優點。我只是希望在他生活的環境裡,有更多優秀的孩子與他一起前進、競爭,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往上沖的動力,他也才會有意識地去完善和改進自己。

專家忠告:

希望所有的父母、老人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用客觀公正的眼光去看別人的孩子,也相對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一條相同的起跑線上,再用愛去鼓勵、鞭策他們,只有在這樣公平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才有能力去接受社會與職場的考驗,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格健全的人。

“不要參與進孩子的紛爭中”

范先生 男 34歲 職業:醫生

兒子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很喜歡告狀。誰搶了他的東西吃了;誰把他的汽車模型搞壞了;誰罵他是笨蛋了;誰中午不好好午睡,還吵醒了其它的小朋友了……開始時,我們還蠻當真,他媽媽為此還特意去幼稚園找過老師,要求對其它的小朋友進行教育。可是後來就發現,事情根本不像小子說的那樣,有些是經過他添油加醋,有些更是本末倒置,罪魁禍首原來就是他。

我和妻子都是熱情豁達的人,朋友很多,節假日常常有聚會,其中通常總有四五個小孩子。孩子多了,肯定是戰爭連綿,糾紛不斷,告狀自然更令人應接不暇。

“阿姨,你孩子打我了”;“爸爸,他不讓我玩玩具”;“媽媽,他搶我東西吃”……面對如此令人頭疼的局面,我最初的處理辦法是以打罵自己孩子為代價而換取對方及其家長的滿意。但是我發現,這樣做的後果十分嚴重,兒子的心理失去平衡,認為我偏袒別的孩子——大家都有錯,為什麼挨打的總是我?因此,我們的父子關係一度就變得十分緊張。

我終於醒悟我的做法犧牲太大,讓兒子因此而生出逆反心理。於是我向所有來家裡玩的孩子提出了幾個要求:第一,怕“打”就不要參與玩,來玩就不要怕“打”;第二,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以後隨便誰來告狀概不受理;第三,在誰家玩就誰說了算,那家的孩子就是遊戲領袖和總指揮,凡事可以向他報告。

規則看上去有些冷酷,但孩子們卻都欣然地接受了,依然興高采烈地玩在一起。因為顧及以後還要到人家家裡玩,兒子並沒有成為小霸王為所欲為,他媽媽所擔心的矛盾不僅沒有升級,反而和平了許多,我們的耳朵也清靜了許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成了小傢伙們的口頭禪。看來,他們已經接受和習慣了不告狀自己解困的遊戲規則,知道如何相處才能友好合作;怎麼做才能獲得玩具,才能被允許進屋加入遊戲群體,那就是態度近乎溫和地互相協商。

專家忠告:

身為父母,一定要抓住時機做出告知和引導孩子的努力,不要輕易參與進孩子的紛爭中。阻止孩子養成動不動就告狀的行為,我們應該把解決問題和衝突的時間、空間全部留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的處世態度,教孩子一些處理問題的行為技巧,幫助他們制定和完善合理的遊戲規則,並督促規則的落實。

人生就像是一面鏡子,裡面會映射出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也會映射出你對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態度。你笑,他也會笑,你惱,他也會惱……你怎樣地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同樣地,別人也會怎樣地對待你的孩子;如果希望別人把你的孩子當成天使,就要先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天使。讓我們的周圍充滿天使般的笑聲,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我們的天使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