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腫瘤大多“禍”起父母

“六一”是每個孩子都期盼著的節日, 但身處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病房的孩子們卻沒有心情迎接這個本應該充滿歡樂的日子。 此刻, 他們正在與人們“談之色變”的癌症進行著抗爭。 據悉, 從2005年至2010年, 該院接診的兒童腫瘤患者人數整整增長了一倍。

患兒增加每週五六台手術

7間病房、26張病床, 幾乎每張病床上都有一個孩子, 年紀最小的剛剛出生幾天, 還有十幾名病人因為暫時沒有床位而無法住院。 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閻傑告訴記者, 2005年, 該科出院人數和門診人數分別為300餘例、1300例, 而到2010年, 這兩組數字分別上升為近600例和2360例,

Advertisiment
而且幾乎每個病種的患者都有所增加。 “以前, 一周只有一兩台手術, 但現在一周要做五六台手術, 甚至更多。 ”

兒童腫瘤大多“禍起”父母

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這些兒童腫瘤與父母家族遺傳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是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都可以在患兒的家族中找到相關遺傳病例。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如果孩子的父母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 如油漆、石油產品、溶劑、農藥等, 尤其是母親在妊娠期接觸化學物質和物理因數, 如電磁、離子輻射會使發育的胎兒受到損傷, 從而增加孩子發生惡性腫瘤的危險性。 孩子的神經系統腫瘤、橫紋肌肉瘤、肝母細胞瘤等均與父母的職業有關係。

Advertisiment
此外, 懷孕期間服用某些藥物尤其是激素類藥物, 可以使胎兒細胞的染色體攜帶致病基因或發生基因突變, 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也會提高腫瘤發生的幾率。

父母存誤解延誤治癒時機

剛滿1歲的佳佳, 因為不明原因持續高燒一個月, 經系統檢查後確診為惡性程度極高的神經母細胞瘤。 “以前都沒聽說過這個病, 沒有想到這麼小的孩子也會得腫瘤”。 佳佳的父親直到現在還不能接受孩子患上癌症這個事實。

“不瞭解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家長認識的誤區。 ”閻主任說, 一些年輕的家長由於缺乏兒童腫瘤的知識, 誤以為小孩的承受能力差, 於是放棄治療, 從而失掉讓治癒的寶貴機會。 其實, 經過合理規範的綜合治療,

Advertisiment
約有2/3的兒童腫瘤患者是可以治癒的。 能否治癒的關鍵, 除了取決於腫瘤自身特性外, 更重要的是患兒能否獲得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的治療。 “經過治療的患兒可以獲得很長的無瘤生存期, 長大後能和同齡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

醫生提醒

三次B超體檢腫瘤可早發現

兒童腫瘤總的發病情況呈現兩個高峰, 一個是0歲至1歲, 另一個是2歲至3歲, 然後逐漸下降, 進入相對“安全期”並持續整個青春期。 各種“母”細胞腫瘤大部分會在3歲至5歲前發病;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在5歲至9歲呈現發病高峰;1歲前橫紋肌肉瘤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段, 8歲之後會再次升高;生殖細胞瘤一般多發生在0歲至1歲和12歲至14歲。

Advertisiment

針對兒童腫瘤的發病特性, 閻主任給“新媽媽”們提出了一個“三次B超體檢計畫”:第一次, 在“准媽媽”時期一定要進行一次胎兒B超檢查;第二次, 在孩子出生後1年內檢查;第三次則是在孩子3歲左右檢查。

由於嬰幼兒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父母對孩子的觀察和留心對早期發現兒童腫瘤也具有一定意義:留意孩子是否有不明原因發燒持續一周以上, 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孩子在生長過程中, 發生突然性的生長變慢, 或是消瘦, 不愛吃東西, 精神不好、不哭不鬧;給孩子洗澡、撫摸的時候, 要有重點地摸一下腹部、四肢有沒有包塊之類的東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