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童生長痛到底該怎麼辦 兒童生長痛該補鈣嗎

前幾天, 有位媽媽在網路上說了這樣一件事情:寶寶今年4歲, 已經上幼稚園了。 孩子平時也挺乖的, 但是在上幼稚園回來的第一個晚上, 卻一直說自己腳痛。 但是我們檢查了一通, 也沒有發現有紅腫、壓痛的地方。 問他, 也說沒有在學校和玩伴打鬧。 後來去醫院, 醫生就才說, 這是伴隨孩子生長的生長痛。 小編相信, 很多媽媽都存在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寶寶會生長痛呢?是因為寶寶缺少什麼微量元素嗎……今天,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生長痛

是指兒童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 這些部位沒有任何外傷史,

Advertisiment
活動也正常, 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 檢查之後, 孩子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被排除了, 即可以被認為是"生長痛"。

兒童生長痛發生的原因

1、骨骼生長迅速。

尤其是3~6歲的兒童, 骨骼生長迅速, 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 因而產生牽拉痛。

2、代謝產物堆積。

小兒過度活動, 或發育過程中組織代謝產物過多, 不能迅速地排泄清除, 會引起酸性代謝產物的堆積, 從而造成肌肉的酸痛。

3、脛骨內彎。

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 為了適應這種現象, 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 隨著身體的生長, 大部分幼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 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畸形得以矯正,

Advertisiment
而少數幼兒沒有及時矯正, 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 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 故出現疼痛。

兒童生長痛的症狀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 多見於3~12歲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間歇發作的下肢疼痛。

疼痛多為鈍痛, 也可針刺樣痛, 甚至劇烈牽拉痛。 疼痛的部位多在膝關節, 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 或小腿骨前方。 疼痛呈無規則間歇發作, 常在夜間出現, 持續數分鐘至幾小時不等, 無遊走性, 肢體活動不受限。 疼痛發作時不伴有發熱、皮疹等全身症狀。

主要表現為三點:

1、多為下肢疼痛生長痛

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 偶爾會在腹股溝區, 疼痛一般在關節以外的地方。

Advertisiment
典型的是雙側疼痛, 也有一側疼痛的。

2、多為肌肉性疼痛生長痛

主要是肌肉疼痛, 而不是關節或骨骼的疼痛。 疼痛的部位也不會有紅腫或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多發於夜間

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都在晚上發生。 但是不要忽略了白天。 白天時由於孩子的活動量比較大, 就算感到不舒服, 孩子也可能因為專注於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 等到夜裡身心都已放鬆下來, 準備要好好休息時, "疼痛"的症狀就會讓孩子感到特別不舒服, 甚至難以忍受。

如何診斷兒童生長痛

沒有證據表明小孩的成長是疼痛的。 然而, 跑、爬、跳等動作可能對兒童的肌肉骨骼系統造成壓力。 因此, 白天過度活動是夜間發疼最可能的原因。

Advertisiment
醫生一般根據孩子的症狀和體格檢查的結果來診斷生長痛。 在明確診斷之前, 醫生需要排除其他一些有類似症狀的疾病, 如多動腿綜合征(它以雙腿不適感覺為特徵, 經常會出現不由自主的下肢移動)。 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 醫生還可能會做血液檢查、X線或其他診斷性檢查, 來明確孩子腿疼的原因。

兒童生長痛如何治療

對於生長痛的治療, 最重要的就是及時休息。 孩子放學後, 如果膝部或小腿不適, 不要勉強孩子做更多的運動。

可在晚上睡覺前, 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和小腿。 疼痛較重時, 可給予局部按摩、熱敷、塗風油精或服止痛藥, 也可適量服用維生素C。 在孩子平時不疲勞時, 應鼓勵其多參加活動, 鍛煉肌肉力量,

Advertisiment
以促進脛骨內彎的自然矯正。

孩子一旦出現生長痛, 家長不必驚慌。 隨著年齡的增長, 大多數患兒的生長痛會在接近青春期時消失, 對孩子正常的生長和發育不會產生影響, 即使疼痛反復發作也不會遺留關節畸形。

生長痛屬於肌肉性疼痛,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 疼痛發作時最有效的處理方法是為孩子作局部按摩、熱敷, 説明減輕疼痛程度, 使孩子的心理得到關懷和安全感。

具體方法如下:

1、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 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 對待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 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持, 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 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兒童生長痛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小兒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致使腎精不足,寒邪侵襲所致,當以調補肝腎,散寒通絡為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1、二藤膏組方:

雞血藤、首烏藤各25O克,蜂蜜適量。制法:將二藤水煎二次(每次半小時),二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加入等量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溫開水沖服。功用:養血通絡,溫筋止痛。

2、山藥蹄筋湯組方:

山藥25O克,豬蹄筋(其他動物蹄筋亦可)100克,調料適量。制法:將豬蹄筋泡軟、洗淨、切段,加清水適量燉沸,調入山藥及調料,文火燉熟服食。功用:養肝益腎,通絡溫筋。

3、血藤蹄筋湯組方:

雞血藤3O克,豬蹄筋(其他動物蹄筋亦可)100克,調料適量。功用:養肝益腎,通絡止痛。

4、養肝益筋沖劑組方:

杜仲、川斷各50克,

蔗糖適量,雞血藤100克。制法:將杜仲、川斷、血藤水煎二次(每次半小時),二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兌入蔗糖適量。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功用:補肝腎,益精血,通筋止痛。

5、杜仲雞爪湯組方:

杜仲10克,雞爪2對,食鹽適量。制法:將杜仲布包,同雞爪加清水適量煮熟後,食鹽調服。功用:補肝腎,強腰膝。

6、木瓜粥組方:

木瓜粉3克,大米50克,薑汁、蜂蜜各適量。制法:用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木瓜粉、薑汁、蜂蜜,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功用:祛濕通絡止痛。

7、血藤煮雞蛋組方:

血藤10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制法:將血藤布包,同雞蛋加清水煮熟後,去蛋殼再煮片刻,白糖調味。食蛋飲湯。功用:養血通絡止痛。

8、桑枝桂枝燉雞組方:

桑枝、桂枝各10克,母雞1只,調料適量。制法:將二枝布包,母雞去毛雜、洗淨,納藥包於雞腹內,將母雞燉熟後調味服食。功用:補益腎精,散寒通絡。

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2、局部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3、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4、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兒童生長痛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小兒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致使腎精不足,寒邪侵襲所致,當以調補肝腎,散寒通絡為治,可選用下列藥膳食療方。

1、二藤膏組方:

雞血藤、首烏藤各25O克,蜂蜜適量。制法:將二藤水煎二次(每次半小時),二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加入等量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溫開水沖服。功用:養血通絡,溫筋止痛。

2、山藥蹄筋湯組方:

山藥25O克,豬蹄筋(其他動物蹄筋亦可)100克,調料適量。制法:將豬蹄筋泡軟、洗淨、切段,加清水適量燉沸,調入山藥及調料,文火燉熟服食。功用:養肝益腎,通絡溫筋。

3、血藤蹄筋湯組方:

雞血藤3O克,豬蹄筋(其他動物蹄筋亦可)100克,調料適量。功用:養肝益腎,通絡止痛。

4、養肝益筋沖劑組方:

杜仲、川斷各50克,

蔗糖適量,雞血藤100克。制法:將杜仲、川斷、血藤水煎二次(每次半小時),二液合併,文火濃縮後兌入蔗糖適量。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沖服。功用:補肝腎,益精血,通筋止痛。

5、杜仲雞爪湯組方:

杜仲10克,雞爪2對,食鹽適量。制法:將杜仲布包,同雞爪加清水適量煮熟後,食鹽調服。功用:補肝腎,強腰膝。

6、木瓜粥組方:

木瓜粉3克,大米50克,薑汁、蜂蜜各適量。制法:用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木瓜粉、薑汁、蜂蜜,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功用:祛濕通絡止痛。

7、血藤煮雞蛋組方:

血藤10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制法:將血藤布包,同雞蛋加清水煮熟後,去蛋殼再煮片刻,白糖調味。食蛋飲湯。功用:養血通絡止痛。

8、桑枝桂枝燉雞組方:

桑枝、桂枝各10克,母雞1只,調料適量。制法:將二枝布包,母雞去毛雜、洗淨,納藥包於雞腹內,將母雞燉熟後調味服食。功用:補益腎精,散寒通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