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先天性心臟病小兒注意事項

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 是胎兒時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致, 發病率為7‰至8‰, 嚴重畸形病兒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即死亡。 本世紀50年代以來, 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 多數患兒經過內外科治療, 可較健康地成長, 因而應儘早診斷, 明確類型, 合理治療, 不失手術時機, 爭取最好療效。 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以室隔缺損, 動脈導管未閉、發樂四聯症及房隔缺損最多見。 在胎兒心臟發育階段, 任何影響心臟胚胎發育的因素均可造成心臟先天畸形。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外界環境因素:較重要的為宮內感染,
Advertisiment
如風疹、流行性☆禁☆感冒、腮腺炎等。 大量接觸放射線、高齡孕婦以及吸煙飲酒等均可引起先天性心臟病。 (2)遺傳因素。 (3)營養因素。 雖然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不很明確, 但加強孕期保健, 特別是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行性☆禁☆感冒等病毒性疾病, 以及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 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意義。 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應依據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病史:注意孕早期3個月有無病毒感染、放射線接觸及服用影響胎兒發育的藥物, 如果在3歲以前發現幼兒心臟病, 則以先天畸形可能性大;嬰幼兒期反復出現心力衰竭者, 提示先天性心臟病可能, 活動或哭吵後出現青紫是先天心臟病的重要症狀。

Advertisiment

臨床表現:因畸形的複染程度和年齡等而各不相同, 新生兒和嬰幼兒因紫紺或心臟衰竭而引人注意, 幼兒及年長兒則可能因生長遲緩及易疲乏而體檢時發現。 可出現臉色蒼白、肢冷、活動後氣促、煩躁、聲嘶, 嚴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難而發紺或昏厥。

體格檢查:輕型患兒一般外觀正常, 較重者比正常幼兒差, 智慧發育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肝脾會有增大。

特殊檢查:如X光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血管造影等, 對診斷非常重要。

先心病易併發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或血栓等。 處理要點為:早期診斷和徹底治療感染及併發症, 可用藥物控制動脈導管的開閉, 如前列腺素等。 對主動脈縮窄、主動脈瓣狹窄等病症可用球囊導管擴張治療。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時期頻發心力衰竭或反復感染者, 宜提早手術。 隨著幼兒心血管外科技術的進展, 許多先天性心臟病都有早期手術的條件。


③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開瓶以後,要在1小時內用完。

④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千萬不能用熱水送服,可以將疫苗摻入5~10毫升牛奶中喂服,但牛奶的溫度不能高,以免影響疫苗效果。

⑤勿使用消毒劑接觸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防止消毒劑殺滅輪狀病毒而影響疫苗效果。

⑥喂服小月齡嬰兒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時,一定要緩慢,以防嗆入氣管或刺激嬰兒引起嘔吐。 萬一發生嘔吐,如嘔吐出的疫苗量不多於1毫升,不必補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