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預熱”,再與孩子溝通

參加了一場大型演講, 主題是關於親子教育的。 演講後, 有一位18歲男孩的母親找到我說:“張博士, 我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 所以總想找兒子聊聊, 可是效果並不理想。 ”

“哦?您是怎麼做的呢?”我問道。

她說:“比如說他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我走過去坐下來跟他說, 兒子啊, 能不能跟媽說說你在想些啥?結果他回了我一句‘媽, 你知不知道你很怪’, 之後就走開了。 ”

原來如此, 我不禁笑了, 回答道:“您的想法很好, 只是溝通前少了一個動作, 這個動作叫做‘熱身’。 ”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又不是劉翔跑百米欄, 怎麼還要熱身呀?”

當然要!就像劉翔跑百米欄前要熱身一樣,

Advertisiment
對打開孩子跟父母親的溝通管道來說, 熱身是溝通前一個很重要的動作。

像前面提到的這位媽媽, 她的確很有誠意跟孩子溝通, 然而她的做法卻很難見效。 見面就直切主題, 孩子的感覺就會很怪異。 另外, 質問也同樣不是很好的開場白, 會讓孩子的自我防禦機制立即啟動, 接下來無論父母說什麼, 聽到孩子耳中的都成了惡意的批評。 因此, 家長和孩子說話, 要如同和陌生人見面一樣, 先要寒暄, 有一個談話預熱的動作, 等到彼此建立起值得信賴的談話氛圍後, 再開始主題溝通。

如果家長想和孩子溝通, 不妨採取下列熱身步驟:

1.用愉快的語調和孩子打招呼。

2.察言觀色, 確定孩子有心情及時間和你說話。

Advertisiment

3.問孩子現在是否能和他聊聊, 徵求他的同意。

4.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不少爸媽一開口, 通常說的都是:“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啊?”“學習學得好不好啊?”“能不能減少上網打遊戲的時間啊?”說來說去, 這些話題有共同特性――都是爸媽感興趣的事。 孩子懶得開口回應的原因是他根本對這些話題不感興趣, 既然不感興趣, 那他幹嗎要接話呢?

有一次在演講中, 我請在座的家長努力想想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話題, 大多數家長面面相覷, 說不出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溝通熱身的最佳做法就是從孩子的興趣、嗜好著手發話。 如果孩子喜歡看籃球, 父母就不妨聊聊籃球比賽、NBA的賽況和國內外的籃球明星;如果孩子喜歡周傑倫,

Advertisiment
老爸、老媽就千萬別偷懶, 上網查一查周傑倫最近出了什麼新專輯、演了什麼賣座的電影。 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去跟他交流, 就能為親密的親子溝通做好成功的熱身, 接下來的溝通就能順利展開了。

下面, 家長們請做個熱身練習吧!18歲的兒子外出上網, 徹夜未歸, 直到今早才回來。 未做“熱身”的反應是:“為什麼昨天沒告訴我你去網吧了?”結果很可能是孩子拎起書包掉頭就走。 正確的熱身反應是:“昨晚沒怎麼睡吧, 玩得怎麼樣?”只要懂得熱身, 親子溝通就會很輕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