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好親子間溝通的五條妙計

第一計:放低姿態,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當我們高高在上時, 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 溝通便無從談起。 其實, 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 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 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 我們才會找到許多曾經不解的答案。

筆者曾經聽一位媽媽聊起他淘氣的兒子, 這個4歲的男孩似乎有著天生用不完的精力, 連刷牙時也總是不停扭動身體, 對著鏡子扮各種鬼臉。 媽媽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 直到有一天, 媽媽自己在刷牙的時候, 突發奇想地蹲到了兒子的高度,

Advertisiment
來嘗試一下令兒子百玩不厭的動作, 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 在兒子的高度看過去, 鏡子略有凹凸不平, 成像便有哈哈鏡的效果, 這個發現讓媽媽都覺得很有趣, 更別說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兒子了。

由此可見, 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為什麼。 當我們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 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 就能與他很好地溝通了。

第二計: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唯有信任, 才可能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 其實寶寶年齡越小, 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 小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總會伸出手讓爸爸媽媽抱, 這便是對於信任最好的詮釋。 然而, 隨著寶寶日益長大,

Advertisiment
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 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懷。 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 除了學業, 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在這裡, 推薦使用“跨級培育法”, 即用超過其年齡段的一些內容, 如用教育6歲孩子的態度去教育3歲的孩子, 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躍的時候, 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還可以讓孩子感到你對他是有信心的, 從而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比如, 可以帶著孩子走進廚房, 做一些親子料理, 讓他品嘗家務勞動的喜悅, 或者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 讓他去完成, 考察他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Advertisiment
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 親子信任度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計:尊重孩子, 多給孩子選擇權

通常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簡單的決定能力了。 這時, 爸爸媽媽要有責任有意識地進行“基礎教育”, 讓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舉例來說, 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上幼稚園, 先告訴他一些簡單的穿衣規則, 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衫, 然後再讓他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仍然穿選錯的衣服去幼稚園, 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要指出, 等孩子意識到周圍人的眼光, 得到“教訓”後, 再教導孩子“應該為自己的行為做決定”, 這樣體驗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成長得很快。

同時,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 他也會知道, 爸爸媽媽會像指路明燈似地幫助他,

Advertisiment
站在他身旁。 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另一方面, 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説明, 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 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 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為順暢。 所以, 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 練習思考能力, 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在生活中學習思考。 比如吃飯、上幼稚園、過馬路, 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對話, 並讓其學會思考, 千萬不要事事包辦。

第四計:觀察孩子的個性, 發展其興趣特長

如今的父母大多在職場上縱橫馳騁, 卻相對減少了親子時光, 但無論如何, 作為父母還是應該當一個有心人, 尤其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 不該只注重物質的給予,

Advertisiment
更多的應該著重情感教育, 態度才最重要。

我們知道, 讓孩子成為“全能寶寶”的可能性並不太大, 所以要觀察其個性特點, 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儘量發揮其特長, 抑制其一些不好的習慣。 當爸爸媽媽瞭解了孩子的特質後, 才不會盲目地施教。 建議可以通過一些活動, 如親子閱讀、親子遊戲等引導其特長, 從而弱化不好的習慣。

另外,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就應該儘早為其做一個很良好的規劃, 但同時這個規劃又要符合孩子的個性需求。 當孩子可以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時, 許多親子間的誤解和矛盾自然可以化解。

第五計:與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從孩子的成長與情感需要出發考慮問題, 與遷就、溺愛不同。當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基礎的,而不是靠威嚴來形成的。父母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與父母玩耍、遊戲,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親子溝通的過程來說,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長輩。始終要記得,我們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還是要讓他瞭解我們家長的角色。爸爸媽媽應該在世俗的成功與快樂間找一個最好的平衡點,從某種程度上,孩子的未來是父母的選擇。

不妨通過孩子的繪本讀物來瞭解孩子的世界,還可以通過bed time story或晚安吻、擁抱等肢體接觸來建立親密溝通,這樣不僅可以培養親子關係,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也常會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固有的原則,儘量不要讓孩子覺得哭鬧可以達到目的,同時又要給予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等孩子發洩完不良情緒後,再做進一步溝通,告訴他對與錯,這時效果會很好。

與遷就、溺愛不同。當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基礎的,而不是靠威嚴來形成的。父母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與父母玩耍、遊戲,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親子溝通的過程來說,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長輩。始終要記得,我們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還是要讓他瞭解我們家長的角色。爸爸媽媽應該在世俗的成功與快樂間找一個最好的平衡點,從某種程度上,孩子的未來是父母的選擇。

不妨通過孩子的繪本讀物來瞭解孩子的世界,還可以通過bed time story或晚安吻、擁抱等肢體接觸來建立親密溝通,這樣不僅可以培養親子關係,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也常會遇到孩子無理取鬧,這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固有的原則,儘量不要讓孩子覺得哭鬧可以達到目的,同時又要給予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等孩子發洩完不良情緒後,再做進一步溝通,告訴他對與錯,這時效果會很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