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護寶寶專注力,從日常小事做起

小寶寶很容易對某件事情產生興趣並一直玩個不停, 這就是孩子的專注力。 通常年齡越小, 專注力越容易被轉移, 所以大人的特意“保護”就變得尤其重要。

專注力是人們專心投入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良好的專注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與學習至關重要, 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專注力不是天生的, 通常寶寶年紀越小, 注意力越難以長時間集中, 他們通常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 可是一旦碰到能夠吸引他們的事物, 就會忘我地投身其中, 表現出高度的集中力。 這種集中力是寶寶自然具備的品質。

Advertisiment
我們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寶寶這時的注意力不被干擾。 隨著你的保護, 孩子的專注力會越來越好, 專注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第1 要在家裡給寶寶提供一個獨處或安靜的空間。

寶寶很多時候難以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因為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尤其是祖孫三代一起居住的時候, 或者爺爺奶奶要看電視而且電視播放聲音特別大, 或者寶寶身邊一直有人轉來轉去, 或者家裡人大聲交談等等。 這樣的環境下寶寶怎麼能夠靜下心投入地做事情呢?父母們應該想辦法給孩子創造相對比較獨立的空間和時間, 遠遠地關注孩子。 如果寶寶願意爸爸媽媽陪伴, 家長也可以安靜地待在寶寶身邊,

Advertisiment
比如寶寶在地上玩遊戲, 媽媽可以坐在旁邊看看書。 寶寶在家人有效的陪伴下注意力會比較容易集中。 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肯定, 會更有助於寶寶建立好的專注力, 並能讓寶寶更有興趣將遊戲進行到底。

第2 不要給寶寶太多玩具。

寶寶2歲左右的時候, 會癡迷於玩一種遊戲好久好久。 比如說有的寶寶特別喜歡玩積木, 會先把積木從桶裡倒出來, 然後一塊一塊往上搭高, 倒了再搭……動作會有點慢還稍微有點稚拙, 但會一直玩, 一直玩這個遊戲, 不厭其煩, 其樂無窮。 而家長呢, 總希望寶寶能玩得更開心更盡興, 就會一下子給寶寶很多很多玩具, 讓他想玩什麼就能拿到什麼玩具。 但是其實一下子給小小孩提供太多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孩子面對這麼多選擇, 自然會一會兒想玩一下這個一會兒想玩一下那個, 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就會在這些行為中慢慢形成。 所以說, 家長一定要避免給孩子太多的玩具, 應抓住孩子不同階段遊戲的特點, 一段時間內只提供一個玩具。 家長也可以選擇在旁邊陪伴或者與孩子一起玩, 讓遊戲更有趣一些, 讓寶寶能夠堅持下來, 讓寶寶在遊戲中更好地發展自己。

第3 靜心等待, 不要不分時機地關心、干擾、催促等。

寶寶在遊樂場, 一臉專注地玩沙子挖水渠, 當寶寶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 媽媽一會兒拿個水杯過來讓寶寶喝水, 過了一會兒又會問寶寶餓不餓要不要吃點零食, 過了一會兒又問寶寶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寶寶的挖水渠工程就被媽媽一次次的“熱心腸關心”打斷。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學會反思, 當寶寶全身心投入玩耍或者做事情的時候一定不要打斷, 讓寶寶能集中連續一段時間就投入地做一件事情, 這樣寶寶就能夠享受到做一件事情的連續性、完整性, 並體驗到完成後的喜悅。

要想善待和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們也一定要學會修煉好自己, 學習如何更好地與自己相處, 能讓自己安靜下來, 不急不躁。 如果家長的情緒不穩定, 容易著急, 容易煩躁, 容易控制別人, 沒有耐心, 喜歡批評或者評判別人……這都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也會不知所措, 容易著急。 這樣的心理狀態, 怎麼能讓孩子投入地專注地去玩耍和做事情呢?讓我們先學習做好自己,

Advertisiment
當自己做好了, 也瞭解到寶寶們各種不同階段的專注, 我們就會學會等待, 等待寶寶慢慢成長, 耐心地看著寶寶一遍遍做重複的動作, 一遍遍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一遍遍聽同一個故事, 一遍遍讓媽媽唱同一首歌……讓我們給寶寶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讓他們盡情地體驗和感受, 享受發現的樂趣和專注的快樂。

最後還想告訴家長們, 想要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擁有獨處的能力, 專注去做某個事情的能力, 我們首先要給夠“愛”。 被愛的孩子, 內心就住進了好父母。 這樣, 他們才能夠放心地、大膽地、安全舒適地自己獨處, 也才有心理能量去投入到一個事情當中, 用心專注地做事, 做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