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懂的尊重你的孩子嗎?

馬卡連柯說, 如果讓我用兩句話來總結教育的經驗, 那就是盡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又盡可能地要求孩子。 我始終特別信奉這兩句話, 認為這兩句話包含了很豐富很辯證的關係。 盡可能多地尊重, 又盡可能多地要求, 要求也是尊重, 尊重也是要求。 尊重是要求的前提, 要求又是更深層次的尊重。 一方面只有對孩子個性特點、個人權利、個人尊嚴和自由有足夠的尊重, 才能提出合適的有促進意義的各方面的各種要求;另一方面要求也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 因為對孩子不做要求或者要求過低, 就等於對孩子不抱期望,

Advertisiment
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視。 一個人被寄予厚望更能激發他的積極心態, 當然, 我所說的高要求不是盲目和憑空而來的。 沒有要求往往就沒有方向和動力, 也就沒有發展, 只有對孩子有足夠的要求, 才能促進孩子健康蓬勃發展, 才能算得上對孩子真正的尊重。

而且, 從很廣泛的意義上來說, 要求孩子什麼, 他就會發展什麼。 我們要求孩子自立, 孩子就能自立, 只要我們堅持不去代他做本來應該他做的事情;我們要求孩子細心, 不去一遍一遍地提醒和催促他, 他就會自己要求自己;我們要求孩子有上進心, 用自己的例子示範給他看, 幫助他體驗到進取的快樂, 他就會逐漸具有上進心。 在兒童早期的家庭生活中,

Advertisiment
父母的一個個要求就好像種子, 種下去就會開花結果;不種, 就錯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將來只能一無所獲。

當然, 尊重和要求並不是簡單的, 它需要家長做出很大的努力和耐心。 首先家長必須細心地觀察和反復地分析孩子各方面的特點, 謹慎地衡量要求的分寸, 果斷地執行自己的要求。 而如果要求孩子進取心很強的話, 家長就要有足夠的企圖心;假如要求孩子克制自己的話, 家長就必須要有強大的控制力;假如要孩子心胸明朗, 就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理由告別陰鬱, 要同孩子每一點消極的想法展開辯論。 總之, 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努力、意志和冥思苦想, 即便對一個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也是一項完整的艱巨的教育事業。

Advertisiment

許多家長讀到這裡可能會望而卻步, 因為這句話可以給人艱苦、曲折、長期、大工作量的暗示, 所以需要說明一下:

其一, 家庭教育對家長的要求實質上是指一條自始至終貫穿於生活的線索, 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甚至是很不值當的原因而把這條線索給中斷了, 實在不辨輕重;

其二, 處理問題或者要想達到自己的培養目標, 需要有面對和承擔的勇氣, 有堅持不懈地執著;

其三, 家庭教育有多種狀況, 不懂教育的家庭惡性循環, 親子之間互為障礙, 互相怨恨, 而那些父母能夠有效地起到教育作用的家庭卻相得益彰, 互愛互勵, 既能享受最溫馨的天倫之情, 又能實現飽滿積極的充實人生;

其四, 教育孩子,

Advertisiment
雖然無法避免勞心、勞力, 但是每當克服一個困難, 或者取得一個進步, 都會帶來很大的快樂和幸福, 這種幸福不僅可以開創孩子成長的新局面, 也是為人父母最讓人羡慕的地方, 因為只有我們才擁有獲得這種幸福的機會。

簡而言之,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而要求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 雖然, 這需要付出很多, 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 但這也是我們幸福的源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