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靠譜的29條育兒知識,千萬別信

我們國家, 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 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代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 可伴隨其中的, 卻也有一些文化糟粕。 輕信這些糟粕, 將給我們帶來不良的影響。 如下這29條育兒常識, 就是糟粕。 家長千萬別信了!

1、刮眉能使眉毛濃黑

這個說法, 跟給孩子剃光頭, 長出來頭發黑是一個道理。 可是, 孩子的皮膚嬌嫩, 如將眉毛根部刮傷, 可能會改變肩毛位置與形態如刮破皮膚導致感染而潰爛、結疤。 甚至嚴重的情況, 孩子還可能不再長眉毛了。

正確做法是:大多數孩子的肩毛要到2歲左右才有型,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必著急。

2、捏鼻能使鼻子變挺

某寶上, 經常有賣可以讓鼻子變挺的“捏鼻神器”, 於是很多媽媽變將捏鼻運用到自己寶寶身上, 要知道, 目前並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 經常捏提鼻樑骨, 可以讓鼻子變挺。 孩子鼻腔黏膜嬌嫩, 如果過於用力捏鼻, 會損傷其鼻黏膜。

正確做法:五官多與遺傳有關, 順其自然就好。

3、剪睫毛使睫毛變長

睫毛的長短、濃密與否, 主要與遺傳和營養有關。 睫毛可起到遮擋灰塵和過強光線的作用, 剪掉睫毛, 孩子眼睛容易受傷。

正確做法:讓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長。

4、捋耳使耳廓更圓潤

有些人不想讓孩子長招風耳, 便把孩子的耳朵向後壓, 認為趁著寶寶年幼, 可以幫助定型。 事實上, 這種做法並不管用,

Advertisiment
而且容易導致寶寶耳朵變形, 對寶寶造成傷害。

正確做法:大多數嬰兒的耳朵都處於沒長開的狀態, 但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 耳朵會越長越有型, 家長不要過分著急。 平時, 只需輕輕地為孩子捋耳朵, 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 千萬不要過猶不及!

5、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皮膚嫩白

之前小編看評論裡頭有讀者分享, 婆婆背著自己, 偷偷用母乳給寶寶抹臉, 結果乳汁腐壞後細菌侵入皮膚, 導致孩子臉上產生紅暈, 變成小包, 繼而化膿。

正確做法:嬰兒臉部不乾燥的話不用塗抹任何東西, 如果要用, 要選擇嬰兒專用的潤膚霜。

6、睡硬枕讓頭型更圓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頭型扁不好看, 就聽信這樣的說法:長期使用質地較硬的枕頭, 可以讓頭型更圓。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長期睡硬枕頭, 容易使新生兒頭顱變形或形成大小臉。 而目, 真正影晌孩子頭型的因素是遺傳和睡姿, 並不是枕頭。

正確做法:經常有意地為孩子調整睡姿, 但別強行干涉, 讓孩子睡個好覺比什麼度重要, 所以睡得舒適最重要。

7、怕不消化, 就一直給寶寶吃粥

有的家長, 看到寶寶愛拉肚子。 認為稀飯養胃, 就一直給寶寶喝粥。 事實上, 不給寶寶的腸胃適應硬一點的食物, 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的發展。 而且由於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練習, 可能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面部肌肉發育。

正確做法:給孩子添加輔食可遵循由少量到多量, 由稀到稠, 由細到粗的原則, 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類讓營養更均衡, 也讓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鍛煉。

Advertisiment

8、把尿比穿紙尿褲好

有的家長認為, 把尿比紙尿褲要好。 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 在此之前把尿, 並不能幫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而且太早把尿, 還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

正確做法:嬰兒可以穿紙尿褲, 一歲以前不要把尿, 大一點可以進行坐便訓練。

9、用酒精給孩子擦身降溫

孩子發燒怎麼辦?有長輩就會建議:用酒精給孩子擦身。 但你可知道, 孩子皮膚非常幼嫩, 很容易吸收甲醇, 而這種物質對腦部神經系統的危害可以說是致命的, 而目即使是醫用酒精或白酒擦浴, 依然可能導致孩子酒精中毒。

正確做法:孩子發燒應少穿蓋不要捂,

Advertisiment
可以洗溫水澡, 多喝水, 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還是吃退燒藥。

10、怕孩子著涼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容易著涼, 就應該捂得嚴嚴實實的, 這樣對嗎?其實, 孩子手腳體溫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只是因為孩子本身心臟力量弱, 血壓低所導致的, 和孩子冷不冷沒有直接關係。 捂得太厲害, 反而使孩子煩躁, 睡不安穩, 還可能捂出痱子、濕疹。

正確做法:瞭解孩子的冷熱狀況, 應該摸孩子的後背或者前胸這些軀幹部位, 溫熱但沒出汗, 就是最恰當的。

11、絕對不給寶寶開空調

寶寶抵抗力弱, 吹空調肯定不好!但是, 夏天氣候炎熱, 兒童的身體對於溫度的適應性度差, 高溫很容易造成中暑、脫水甚至猝死。 還可能刺激兒童呼吸道, 引發哮喘,或導致痱子、濕疹這些皮膚炎症。

正確做法:孩子可以合理使用空調。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調濾網,可以將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6度左石,且排風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

12、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營養

有的婆婆會說,母乳6個月就好了,再吃下去也沒營養。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母乳會根據寶寶的成長情況,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

正確做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最好純母乳餵養6個月,6個月之後加輔食,至少母乳餵養至1周歲,最好至2周歲甚至更久。

13、奶水太稀寶寶吃不飽

我們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一樣的“後奶”,是給寶寶解餓的。

正確做法:母乳餵養,只要媽媽奶水充足,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

14、經常搖晃著哄睡

其實嬰兒困時會自己入睡,只是大人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覺時間而人為干預,造成有些孩子依賴大人的干預睡覺方式。搖晃睡覺確實對嬰兒沒有好處。

正確做法:逐漸減少哄睡時搖晃的幅度,到非搖晃摟抱哄睡,再到摟抱入睡,大人手摸著入睡,最後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漸過渡,養成自主入睡習慣。

15、給母乳寶寶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觀察嬰兒在非吃藥狀況下的排尿為無色透明或微黃,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

正確做法:母乳寶寶自行喝水,大約要等到10個月左石。

16、堅決不給用安撫奶嘴,阻止寶寶吃手

寶寶吃手制止才是對的嗎?事實上,孩子吃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如果寶寶頻繁吃手,建議給用安撫奶嘴,因為:a、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b、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加難戒。

正確做法:建議盡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寶寶吃手時別強行阻止。

17、嬰兒白天睡覺拉窗簾有助睡眠

很多家長從月子裡開始自天也會拉上臥室的窗簾,來保證孩子有一個完全黑暗環境來提高睡眠品質,但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反而可能不利於建立寶寶晝夜週期。

正確做法:對於半歲以內的小寶寶,我們的建議在白天儘量也不要拉上窗簾,晚上則儘量保持黑暗和安靜,也不要將睡著的孩子叫醒喝奶。

18、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打呼嚕不僅僅對大人是不健康的,對寶寶也是如此。如果寶寶偶爾打鼾,那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如果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

正確做法:如果寶寶經常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19、喝葡萄糖水去黃痘

我們都經常聽說,黃疸的寶寶,要多喝葡萄糖水。其實,對於嬰兒黃疸,需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進而達到降低黃痘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體內的能量供給維持在一定範圍,排便量不會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兒退黃。

正確做法:多餵奶,多曬太陽,讓黃疸自行代謝。如果還是很嚴重及時去醫院就診。

20、嘴對嘴餵食

嘴對嘴餵食,看似親情無限。其實,家長容易使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正確做法:對喂寶寶的食物,家長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

21、吃東西時逗孩子

有些寶寶不愛吃飯,家長便想著邊吃邊逗孩子,這樣可以多吃一點。其實,進食時逗孩子,孩子大叫或大笑,隨後一次深吸氣,飯粒等食物就會隨氣流而被吸入氣管內,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呼吸困難、室息。

正確做法:給孩子餵食應該讓其保持平靜、專注。

22、寶寶一出生就喝糖水

有的地方的習俗是:寶寶一出生就要喝碗糖水。事實上,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橙汁和鹽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吃飯挑食重口味。

正確做法:不要給嬰兒吃刺激性的食物。

23、抱著孩子坐汽車

抱著孩子坐汽車,更安全?要知道,汽車時速在50公里時發生碰撞,一名體重10公斤的小孩瞬間會產牛300公斤左右的衝擊力。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頭部發生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正確做法:給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24、晚上叫醒寶寶餵奶、把便

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餓,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還有家長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小便。頻繁半夜叫醒寶寶,很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把寶寶變成夜貓子,受苦的還是寶寶,大人也睡不好覺。

正確做法:讓寶寶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

25、用純淨水、礦泉水沖奶粉更健康

有的家長泡茶時喜歡用純淨水、礦泉水,給寶寶沖奶粉也喜歡照樣畫葫蘆。事實上,純淨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正確做法: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沖奶。

26、給新生兒綁腿

很多地方都有綁腿的習俗,不少老人認為這樣寶寶長大後腿才會又直又長。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迴圈,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而且寶寶的肢體活動受到人為限制還會給寶寶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緒煩躁、哭鬧、沒安全感。

正確做法: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讓他的四肢活動不受任何限制。

27、總認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覺得孩子肯定是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喂。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不一定是餓了才哭的呀。長期如此,寶寶的胃很容易被無形中撐大,為以後的肥胖症埋下了隱患。

正確做法:根據寶寶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規律的餵奶時間。

28、寶寶一發燒就吃藥、注射

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導致寶寶發燒,燒在寶貝身,急在爸媽心,恨不得馬上讓孩子發燙的小額頭涼下來。但是醫生提醒您,寶寶發燒,要看情況處理。

正確做法:38.5℃以下一般不用藥,能吃藥就別輕易注射。物理降溫用溫水不用酒精。

29、鼓勵孩子大口吃飯

許多家長喂孩子時,都特別喜歡鼓勵“大口吃”“快點吃”等,覺得孩子只有狼吞虎嚥,才是胃口好,是乖孩子的表現。其實這是不對的,這種鼓勵只會造成寶寶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且要特別注意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孩子大笑,或跟其打鬧,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導致孩子吃飯被噎住。

正確做法:從小讓孩子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吃飯時要專注,不亂跑、不玩玩具。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29條錯誤育兒常識,希望能對大家照顧寶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將在後續的文章中發表出來,讓跟多家長和寶寶受益。

引發哮喘,或導致痱子、濕疹這些皮膚炎症。

正確做法:孩子可以合理使用空調。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調濾網,可以將空調的溫度維持在26度左石,且排風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

12、母乳6個月以後就沒營養

有的婆婆會說,母乳6個月就好了,再吃下去也沒營養。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證明母乳在任何階段會失去營養價值,母乳會根據寶寶的成長情況,自動調節每一次的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

正確做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最好純母乳餵養6個月,6個月之後加輔食,至少母乳餵養至1周歲,最好至2周歲甚至更久。

13、奶水太稀寶寶吃不飽

我們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給寶寶解渴的,寶寶越吃,母乳越濃,到最後,會分泌奶油一樣的“後奶”,是給寶寶解餓的。

正確做法:母乳餵養,只要媽媽奶水充足,不用擔心寶寶吃不飽。

14、經常搖晃著哄睡

其實嬰兒困時會自己入睡,只是大人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覺時間而人為干預,造成有些孩子依賴大人的干預睡覺方式。搖晃睡覺確實對嬰兒沒有好處。

正確做法:逐漸減少哄睡時搖晃的幅度,到非搖晃摟抱哄睡,再到摟抱入睡,大人手摸著入睡,最後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漸過渡,養成自主入睡習慣。

15、給母乳寶寶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觀察嬰兒在非吃藥狀況下的排尿為無色透明或微黃,就說明體內水分充足。

正確做法:母乳寶寶自行喝水,大約要等到10個月左石。

16、堅決不給用安撫奶嘴,阻止寶寶吃手

寶寶吃手制止才是對的嗎?事實上,孩子吃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手不需要特別去矯正。如果寶寶頻繁吃手,建議給用安撫奶嘴,因為:a、吸吮安撫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後牙齒變形,因為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有效抵抗並緩解吸吮帶來的向內的吸力;b、吸吮手指會比吸吮安撫奶嘴更加難戒。

正確做法:建議盡可能讓頻繁吸吮手指的嬰兒接受安撫奶嘴,寶寶吃手時別強行阻止。

17、嬰兒白天睡覺拉窗簾有助睡眠

很多家長從月子裡開始自天也會拉上臥室的窗簾,來保證孩子有一個完全黑暗環境來提高睡眠品質,但在新生兒階段,這樣做反而可能不利於建立寶寶晝夜週期。

正確做法:對於半歲以內的小寶寶,我們的建議在白天儘量也不要拉上窗簾,晚上則儘量保持黑暗和安靜,也不要將睡著的孩子叫醒喝奶。

18、打呼嚕說明寶寶睡得香

打呼嚕不僅僅對大人是不健康的,對寶寶也是如此。如果寶寶偶爾打鼾,那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如果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

正確做法:如果寶寶經常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檢查。

19、喝葡萄糖水去黃痘

我們都經常聽說,黃疸的寶寶,要多喝葡萄糖水。其實,對於嬰兒黃疸,需通過增加餵養量,致使排便量增加,進而達到降低黃痘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過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體內的能量供給維持在一定範圍,排便量不會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兒退黃。

正確做法:多餵奶,多曬太陽,讓黃疸自行代謝。如果還是很嚴重及時去醫院就診。

20、嘴對嘴餵食

嘴對嘴餵食,看似親情無限。其實,家長容易使寶寶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寶寶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會導致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正確做法:對喂寶寶的食物,家長一定不要用唾液接觸。

21、吃東西時逗孩子

有些寶寶不愛吃飯,家長便想著邊吃邊逗孩子,這樣可以多吃一點。其實,進食時逗孩子,孩子大叫或大笑,隨後一次深吸氣,飯粒等食物就會隨氣流而被吸入氣管內,引起呼吸道梗阻,甚至呼吸困難、室息。

正確做法:給孩子餵食應該讓其保持平靜、專注。

22、寶寶一出生就喝糖水

有的地方的習俗是:寶寶一出生就要喝碗糖水。事實上,新生兒的味蕾異常敏感,糖水、橙汁和鹽都屬於強刺激物,可能嚴重損壞寶寶的味蕾,導致寶寶不愛喝白開水、吃飯挑食重口味。

正確做法:不要給嬰兒吃刺激性的食物。

23、抱著孩子坐汽車

抱著孩子坐汽車,更安全?要知道,汽車時速在50公里時發生碰撞,一名體重10公斤的小孩瞬間會產牛300公斤左右的衝擊力。這種情況下,一般沒有人能抱住孩子,孩子的頭部發生碰撞,後果不堪設想。

正確做法:給孩子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24、晚上叫醒寶寶餵奶、把便

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寶寶餓,經常在夜裡把寶寶叫醒餵奶。還有家長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小便。頻繁半夜叫醒寶寶,很容易打亂寶寶的睡眠規律,把寶寶變成夜貓子,受苦的還是寶寶,大人也睡不好覺。

正確做法:讓寶寶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紙尿褲入睡。

25、用純淨水、礦泉水沖奶粉更健康

有的家長泡茶時喜歡用純淨水、礦泉水,給寶寶沖奶粉也喜歡照樣畫葫蘆。事實上,純淨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正確做法: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沖奶。

26、給新生兒綁腿

很多地方都有綁腿的習俗,不少老人認為這樣寶寶長大後腿才會又直又長。其實綁腿阻礙了寶寶腿部的血液迴圈,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而且寶寶的肢體活動受到人為限制還會給寶寶造成極大的心理陰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緒煩躁、哭鬧、沒安全感。

正確做法:給寶寶穿寬鬆的衣服,讓他的四肢活動不受任何限制。

27、總認為孩子吃不飽,一哭就餵奶

有些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覺得孩子肯定是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喂。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不一定是餓了才哭的呀。長期如此,寶寶的胃很容易被無形中撐大,為以後的肥胖症埋下了隱患。

正確做法:根據寶寶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規律的餵奶時間。

28、寶寶一發燒就吃藥、注射

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導致寶寶發燒,燒在寶貝身,急在爸媽心,恨不得馬上讓孩子發燙的小額頭涼下來。但是醫生提醒您,寶寶發燒,要看情況處理。

正確做法:38.5℃以下一般不用藥,能吃藥就別輕易注射。物理降溫用溫水不用酒精。

29、鼓勵孩子大口吃飯

許多家長喂孩子時,都特別喜歡鼓勵“大口吃”“快點吃”等,覺得孩子只有狼吞虎嚥,才是胃口好,是乖孩子的表現。其實這是不對的,這種鼓勵只會造成寶寶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而且要特別注意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逗孩子大笑,或跟其打鬧,這些不良的習慣都會導致孩子吃飯被噎住。

正確做法:從小讓孩子養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吃飯時要專注,不亂跑、不玩玩具。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29條錯誤育兒常識,希望能對大家照顧寶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需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小編將在後續的文章中發表出來,讓跟多家長和寶寶受益。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要來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可以採取哪些方法啊?

    家長不管對於網路上的知識,還是育兒書籍、國外學說等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分析頭腦,這才是對的。我們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的育兒知識,但是這些育兒知識良莠不分,有很多是在誤導。在選擇育兒書籍的時候,也有很多有錯誤... [詳細答案]

  • 1回答

    有什麼途徑可以正確的學習的育兒知識?

    現在出書很雜,比如我們現在有一些網紅也在出書,但是他的書籍裡面有一些觀點不見得是正確的。在選擇育兒書籍的時候,也有很多有錯誤觀點的書籍,所以我建議家長一定要選擇就是這個專業的、比較知名的專家寫的書籍... [詳細答案]

  • 1回答

    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的育兒知識,應該相信哪些呢?

    我們媒體上宣傳的美國華裔“虎媽”教授的教育方法,我們沒有清楚它的社會背景是什麼,就不能照搬。這樣的書籍,往往就造成了對孩子、對社會極端的不負責任。比如說另外,運用到其他孩子的方法,比如“哈佛女孩”、... [詳細答案]

  • 1回答

    我想學習一些育兒知識,需要報班學習嗎?

    國外的一些學說、書籍到國內來,我們也不知道它的存在背景,有些引進來的書籍,已經受到了一些主流專家的批判了,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還在推舉它。我們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的育兒知識,但是這些育兒知識良莠不分,有很... [詳細答案]

  • 1回答

    想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有什麼辦法呢?

    家長不管對於網路上的知識,還是育兒書籍、國外學說等都要有一個自己的分析頭腦,這才是對的。我們現在網上也有很多的育兒知識,但是這些育兒知識良莠不分,有很多是在誤導。在選擇育兒書籍的時候,也有很多有錯誤...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