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懂美國心理學家這個“好感金律”虧大了,4個字讓孩子人見人愛

想讓孩子處處好人緣有可能嗎?無論其他小朋友, 還是老師或親戚朋友, 都有方法能讓他們對你家孩子有好感。

故事1:

公園裡, 幾個小孩在玩沙子, 每個孩子手上都有玩沙子的小工具。 沒多久, 有個長得比較粗壯的小男孩加入他們。 大概是因為這個小男孩比較霸道, 他開始搶這些孩子手上的工具。 有些孩子年紀小不敢反抗, 被搶後只是哭;有些孩子反抗了, 無奈力氣不夠被打回去;最後一位小女孩正要被搶的時候, 她緊張中對小男孩蹦出了一句:“我喜歡你!”霸道的小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 還把手上剛剛搶來的玩沙子的玩具全部送給了小女孩。

Advertisiment

故事2:

某幼稚園開學的第一天, 年輕的女老師笑容滿面地迎接所有新生。 其中有個憨憨的小男孩走到這位女老師面前, 說了句:“老師, 早上好, 我喜歡你!”年輕女老師先是有點驚訝地看著陌生小男孩, 藍色的T恤、白色的褲子, 隨後咯咯地笑著, 輕輕摸摸小男孩的頭髮, “謝謝你……”沒多久正式上課了, 女老師微笑著讓那個藍色T恤、白色褲子的小男孩坐到了教室的最前面, 也第一個叫這個小男孩回答了這一天的第一個問題……

故事3:

有個家庭3個孩子, 一位遠房親戚到這個家庭作客。 孩子們紛紛跟那位陌生的阿姨打了招呼, 最後一個排行最小的小男孩走到客人面前, 小聲地在客人的耳旁說了句:“阿姨,

Advertisiment
我喜歡你。 ”客人高興地笑了, 隨即把小男孩抱在了膝蓋上, 還給小男孩拿了一個最大的禮物。 隨後在跟這個家庭的媽媽聊天時, 客人不止一次稱讚這個小男孩乖巧伶俐。

人會喜歡那些喜歡他們的人, 即使一句話也能起到這樣的效果, 就像人們所說的, 會產生某種“化學反應”。 早在1978年, 美國心理學家伯奇德(Berscheid)通過實驗證實了以上這個心理規律, 後來被西方學者譽為“好感金律”。

你是否會回想起類似的某個瞬間?

一個女孩本來對某個男孩不感興趣, 但是當她聽到別人說, 這個男孩跟旁人說他喜歡她並想跟她在一起後, 這個女孩對男孩的看法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 好感產生了。

你是否也會想起, 當你的老闆跟你說:“我喜歡你的性格”,

Advertisiment
你是否會對老闆多了幾分好感?

你是否會想起, 當孩子對你說“爸爸/媽媽我喜歡你”, 你是否會對孩子多了幾分憐愛?當你對孩子說“爸爸/媽媽喜歡你”, 孩子是否會對你多了一些親昵的小動作?

常說“我喜歡你”會讓孩子虛偽嗎?

所以, 你如果想希望你的孩子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不妨讓他們學會由衷地對他人說這樣的話吧。 有爸媽說, 整天這樣說話的孩子會不會過於“慫”了?或許也會有爸媽說, 對所有人都說這話的孩子, 會不會養出虛偽的性格?卡耐基“慷概讚美別人”曾被人質疑, 但不妨礙它成為人際交往的金律。 發現其他孩子或他人身上的優點, 真誠由衷地表達喜歡之情, 其實跟虛偽不虛偽一點兒關係也沒有。

Advertisiment

不想說“我喜歡你”?這樣做吧

對於年幼的小朋友來說, 說“我喜歡你”會顯得可愛和真誠。 那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在說“我喜歡你”這句話時可能難為情, 幼兒說建議不妨換成讚美。 大可以這樣說, “你剛才投籃的動作酷極了”, “你是怎麼學數學的?這麼難你也能學會, 太強了”, “你跳舞的動作很美, 能教我嗎”, “老師, 你的講課太精彩了, 我喜歡你的課”……讚美產生好感, 也是這些大齡孩子交友的“好感金律”。

例外情況

當然, 這句話並不總會那麼好使, 尤其是對那些早已對你家孩子有看法的孩子看來, 他們可能會看作是虛假的奉承。 另外, 時間長了, 別人對一個熟悉的孩子的喜歡程度, 終究還是取決於一個孩子的性格和言行表現。

Advertisiment

即使這樣, 仍舊不妨礙它成為讓孩子交朋友、跟他人初次建立友好關係的好感金律。 即使是孩子們熟悉的人, 孩子們經常跟對方如此示好, 也能帶來正面的效應。

所以,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更友好的人際關係, 讓他們記住“我喜歡你”的神奇魔語和稱讚技巧吧, 你的孩子將會從中得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