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好分娩前的最後一課

你應當瞭解分娩時的三個產程。 為了鎮定情緒、減少疼痛, 你還要經常練習分娩時的輔助動作, 準備與助產師配合。

這幾天就是我的預產期。 醫生早就叮囑我:生孩子時不要緊張, 要配合嬰兒出生的每一個階段, 做一些放鬆的動作。 他給我講了一些臨產前需要練習的內容, 讓我在這幾天進行練習。

黃教授:

分娩順利, 母嬰平安, 這是每一位孕產婦所期待的事情。 早一些做這種練習, 可以幫助你在分娩過程中能積極、主動配合助產師, 從而達到鎮靜情緒、減輕痛苦的目的。

首先, 我應當向你再介紹一些有關分娩的知識。

Advertisiment

分娩能否順利, 關鍵取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即產力、產道和胎兒。 如果三方面都配合默契, 則平安生產、大吉大利。 如果某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 或多或少會影響分娩。

在決定分娩是否順利的三種因素中, 有的無法選擇, 如胎兒因素和產道因素, 基本在分娩時已經定型, 外界力量再也無能為力了;而產力則不然, 它主要來源於子宮收縮, 以及腹肌、骨盆底肌肉的收縮。 你的骨盆情況良好, 胎位正常, 胎兒也不太大, 只要你在不同的產程, 進行相應的配合動作, 增加分娩時的產力, 分娩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1、第一產程

從子宮出現規律性的收縮開始, 直到子宮頸口完全開全(擴展到10釐米寬), 這段時間稱為第一產程。

Advertisiment

第一產程開始時, 子宮每隔10幾分鐘收縮一次, 收縮的時間也比較短。 後來, 子宮收縮得越來越頻繁, 大約每隔一兩分鐘就要收縮一次, 每次持續1分鐘左右。 當宮縮越緊, 間歇越短時, 宮口就開得越快, 產婦也就越加難受。 當子宮收縮時, 你會有子宮發緊、發硬的感覺, 小肚子(即下腹部)或腰部疼痛, 並有下墜感。 這時, 你會感到這是時間最漫長、疼痛最劇烈, 也是最痛苦的階段。

前面已經說過, 分娩的動力主要來自子宮收縮。 由於子宮不斷進行收縮, 產生的收縮力量也不斷增強, 所以, 子宮頸口越來開得越大。 當子宮頸口開全時, 宮內的胎膜破裂, 裡面的羊水隨之也從陰dao內流出。 這時稱為“破水”。 破水是胎兒即將出生的重要信號。

初產婦的第一產程大約需要8~12小時。

Advertisiment
曾經生育過的經產婦大約需要6~8小時。 如果沒有特別的不適, 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 在室內做些輕微活動(如慢步行走), 並且要少量、多餐, 吃一些高熱量、易消化的食品, 如稀粥、蛋羹、牛奶、餛飩, 也可以喝一些白糖水。 盡可能多喝一些水, 會大有好處。

第一產程階段, 要儘量保存自己的體力。 由於子宮口還沒有開全, 用力也是徒勞無益。 助產師會及時為你測血壓、聽胎心, 觀察宮縮情況, 瞭解宮口是否開全, 還要進行胎心監護等, 相信她們會針對你的具體情況, 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及時處理。 熱點:分娩十大危情化險為夷法

臨產後要排空大便, 同時, 助產人員會給你灌腸。

你還要每隔兩三個小時主動排一次小便,

Advertisiment
以免膀胱過度充盈, 影響宮縮和胎頭下降。

當醫生告訴你宮頸口已經開全(經產婦宮口大於4釐米時), 就要進入第二產程了, 這時就應當躺在產床上待產了, 最好取左側臥位躺著。

有些產婦對分娩異常恐懼, 精神十分緊張, 臨產後正常的子宮收縮所引起的疼痛, 對她們來說都成為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 大喊大叫, 不休息, 不吃東西, 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這是非常有害的。 這種折騰的結果, 使體力大大浪費, 造成需要真正用力的時候, 已經精疲力盡了, 不能有足夠的力量來增加腹壓以娩出胎兒。 宮縮無力, 往往使本來可以順產的分娩變為難產。 你要接受這些教訓, 以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態, 迎接寶寶的誕生。

2、第二產程

Advertisiment

胎兒娩出為第二產程, 是從子宮頸口開全至胎兒娩出為止的這一段時間。 這時, 你要躺在產床上等候, 助產人員會幫助你分娩。 你的用力大小與正確與否, 都直接關係到胎兒娩出的快慢、胎兒是否缺氧, 以及你的會陰部損傷輕重程度。 所以, 這時你要按照助產師的指導, 該用力時用力, 不該用力時就抓緊時間休息。

第二產程時, 子宮的收縮力量更強, 胎兒順著產道逐漸下降。 當胎兒的頭部下降到骨盆底部時, 就會壓迫直腸, 產婦便不由自主地向下屏氣用力, 像要解大便一樣。 這時, 子宮收縮越來越緊, 每次間隔只有一兩分鐘, 持續1分鐘, 於是胎兒下降很快, 迅速從宮頸口進入產道, 然後又順著產道達到陰dao口露頭, 直到全身娩出。

這個階段,一般需要一兩個小時完成,而經產婦只要半個小時或幾分鐘即完成。

第二產程時,宮縮痛明顯減輕。當出現宮縮時,你的雙腳要蹬在產床上,兩手緊握產床邊上的扶手,深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像解大便一樣向下用力,並向肛門屏氣,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宮縮還沒有消失,你換口氣繼續同樣用力使勁。

在宮縮停止的間歇期裡,你要全身肌肉放鬆,安靜休息,切忌大喊大叫或哭鬧折騰,那樣會浪費你的體力。當宮縮再次出現時,你再重複前面說的動作。

當胎頭即將娩出時,助產師會提醒你:“不要再用力了。”此時,你可以鬆開手中緊握的產床扶手,雙手放在胸前,宮縮時張口哈氣,宮縮間歇時,稍向肛門方向屏氣。這時,助產師會保護胎頭緩慢娩出,同時認真保護你的會陰部位,防止嚴重撕裂。當胎兒娩出的刹那間,你的臀部不要扭動,保持正確的體位。到時,助產師會仔細向你交待的。

3、第三產程

第三產程是指從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為止的一段時間。這時孩子已經出生了,但是胎盤還在子宮內,沒有娩出。當時,你會有一種一下子輕鬆下來的感覺。但是過不了幾分鐘,子宮又開始收縮,將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下來,並且排出體外。第三產程一般需要十幾分鐘。這時,整個分娩過程也就結束了。

第一產程時間較長,所以你往往會精神緊張、休息不好,情緒波動也較大。為了學會放鬆緊張的情緒,你可以早一些時候開始練習胸式呼吸。當第一產程開始後,就可以通過胸式呼吸鎮定情緒、減輕痛苦。

練習時,身體仰臥在床上,將雙手放在胸前。這時你用鼻子呼吸,深深吸入一口氣,吸滿氣後,再緩緩呼出。宮縮間歇時可暫停,待下次宮縮時再重複進行。

當子宮收縮較強時,你還可以做深慢的腹式呼吸。練習時,你可採取半坐位或仰臥在床上,雙腿屈膝,兩腿儘量分開,雙腳的腳跟靠近臀部。這時你可以假定自己宮縮已經開始了,於是深吸一口氣,將肚子鼓起來,然後屏住氣,像排大便一樣,向肛門方向用力,用力後慢慢呼氣。用力時,用下頦抵住胸口,後背緊貼床上(在分娩時,雙手可拉緊產床兩側的把手,更便於用力)。

上述動作可于妊娠32周後開始進行練習,要持之以恆,每日練習1~2次,每次練習5~10分鐘。這樣到了分娩時就可以熟練掌握,應用自若了。

應當注意的是,要堅持練習。重要的是掌握要領,熟悉做法,不要真正用力。每日練習1~2次,每次3~5分鐘。有先兆早產或胎膜早破者不應練習;確診骨盆狹窄或胎位不正者需要剖宮產者,也不必練習。

分娩過程是妊娠的最後階段,像運動員在賽場上進行的最後衝刺,儘管艱辛、痛苦,但也是你一生中最難忘和最幸福的時刻。在瞭解分娩的全過程後,相信你已經做好了充足的精神準備。

這個階段,一般需要一兩個小時完成,而經產婦只要半個小時或幾分鐘即完成。

第二產程時,宮縮痛明顯減輕。當出現宮縮時,你的雙腳要蹬在產床上,兩手緊握產床邊上的扶手,深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像解大便一樣向下用力,並向肛門屏氣,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宮縮還沒有消失,你換口氣繼續同樣用力使勁。

在宮縮停止的間歇期裡,你要全身肌肉放鬆,安靜休息,切忌大喊大叫或哭鬧折騰,那樣會浪費你的體力。當宮縮再次出現時,你再重複前面說的動作。

當胎頭即將娩出時,助產師會提醒你:“不要再用力了。”此時,你可以鬆開手中緊握的產床扶手,雙手放在胸前,宮縮時張口哈氣,宮縮間歇時,稍向肛門方向屏氣。這時,助產師會保護胎頭緩慢娩出,同時認真保護你的會陰部位,防止嚴重撕裂。當胎兒娩出的刹那間,你的臀部不要扭動,保持正確的體位。到時,助產師會仔細向你交待的。

3、第三產程

第三產程是指從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為止的一段時間。這時孩子已經出生了,但是胎盤還在子宮內,沒有娩出。當時,你會有一種一下子輕鬆下來的感覺。但是過不了幾分鐘,子宮又開始收縮,將胎盤從子宮壁上剝離下來,並且排出體外。第三產程一般需要十幾分鐘。這時,整個分娩過程也就結束了。

第一產程時間較長,所以你往往會精神緊張、休息不好,情緒波動也較大。為了學會放鬆緊張的情緒,你可以早一些時候開始練習胸式呼吸。當第一產程開始後,就可以通過胸式呼吸鎮定情緒、減輕痛苦。

練習時,身體仰臥在床上,將雙手放在胸前。這時你用鼻子呼吸,深深吸入一口氣,吸滿氣後,再緩緩呼出。宮縮間歇時可暫停,待下次宮縮時再重複進行。

當子宮收縮較強時,你還可以做深慢的腹式呼吸。練習時,你可採取半坐位或仰臥在床上,雙腿屈膝,兩腿儘量分開,雙腳的腳跟靠近臀部。這時你可以假定自己宮縮已經開始了,於是深吸一口氣,將肚子鼓起來,然後屏住氣,像排大便一樣,向肛門方向用力,用力後慢慢呼氣。用力時,用下頦抵住胸口,後背緊貼床上(在分娩時,雙手可拉緊產床兩側的把手,更便於用力)。

上述動作可于妊娠32周後開始進行練習,要持之以恆,每日練習1~2次,每次練習5~10分鐘。這樣到了分娩時就可以熟練掌握,應用自若了。

應當注意的是,要堅持練習。重要的是掌握要領,熟悉做法,不要真正用力。每日練習1~2次,每次3~5分鐘。有先兆早產或胎膜早破者不應練習;確診骨盆狹窄或胎位不正者需要剖宮產者,也不必練習。

分娩過程是妊娠的最後階段,像運動員在賽場上進行的最後衝刺,儘管艱辛、痛苦,但也是你一生中最難忘和最幸福的時刻。在瞭解分娩的全過程後,相信你已經做好了充足的精神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