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妙招讓寶寶乖乖接受批評

“媽媽批評我了, 我可不喜歡聽。 麻麻還說, 不可能每個人都會誇我贊我, 那我就誰都不聽!”你家也有這樣的“順毛驢”嗎?怎樣才能讓他樂於接受批評呢?

這樣的“順毛驢”, 你家的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

情景一

佳佳正在畫畫, 奶奶在邊上誇讚佳佳畫得具好看。 媽媽走過來看了看說:好像這邊的顏色塗到線條外面了6佳佳一聽便生氣了, 還丟棹了畫筆。

分析媽媽的話

雖然可以說得更委婉些, 但是並沒有完全否定佳佳, 而佳佳習慣了被“稱讚”, 聽不得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 於是用“丟畫筆”的方式發出抗議。

誇一下,
Advertisiment
做一下

東東在吃飯, 吃一會兒玩一會兒。 媽媽說:“東東吃飯真快呀。 ”東東就坐好, 大吃幾口, 過一會兒又開始含在嘴裡不動了, 於是媽媽再說次好話, 東東又再吃幾口。

分析媽媽的話

吃飯是每個人的本能, 可足孩子因為聽慣了好話, 所以, 媽媽誇一句就動一動, 不誇就不動。 這樣的做法, 讓孩子覺得是在為別人做一件事。 做了就要讓大家都看到我“厲宮”, 否則就不會去做。

聽不得“差評”

麗關坐在門口哭得稀裡曄啦, 怎麼也哄不好, 原來是因為聽見外婆和鄰居說自己長得沒有姐姐好看, 也沒媽媽小時候好看。 最後姨媽說, 我們覺得你最好看了, 外婆說錯了。 麗麗這才止住了哭。

分析媽媽的話

雖然議論孩子的長相, 是家長的不對,

Advertisiment
但我們有時確實無法阻止別人評論自己。 一直習慣聽到“好評”的孩子, 當聽到有人說自己“不如XXX”的時候, 就會接受不了, 大哭發脾氣。

孩子為何會“順毛驢”

處在一個“大家都說我好”的環境中

現在大多是“6+1”的家庭教養模式, 一個孩子身邊常圍著6個大人, 特別是相輩的隔代寵愛, 對孩子呵護備至, 不會對孩子說不好。

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事, 也會幫助孩子逃避責任任。 孩子總是處在一個“大家都說我好”的環境裡, 自然而然喜歡聽“好話” 了。

表揚誇讚過多

現代家長大多都認識到鼓勵和表楊對促進孩子構建自信心、激發上進心等起著重要作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對孩子多加誇讚和表揚。 但問題是, 若誇讚表揚用得過多, 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造成隱形傷害。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一些原本就該孩子自己做的事上, 如果反復誇讚, 會讓孩子覺得這些事是為大人做的, 而並非是“自己應該做的”, 當有人說他做得不好或者怎麼沒做時, 就會不服氣, 因為他不覺得“這是我自己需要做好的事”。

3個妙招, “順毛驢”也可以變“高EQ”

想聽“好話”, 是人之常情, 也正是因為有想被肯定的醫院, 人才能更好地社會化, 而不完全自私自利。 鼓勵教商, 雖可以讓孩子更加愉悅, 但是當孩子需要聽“好話”來維持行動力, 並偏離了對客觀事實的認定, 變成頭“順毛驢”的活, 那樣對孩子的成長就變得非常不利。 那麼, 究竟該怎麼做, 才能改善孩子“只愛聽好話”的現象呢?

有獎有懲, 規則意識早養成

Advertisiment

在孩子3歲前, 肯定和鼓勵有助於構建更常有自信的孩子。 但是, 如栗孩子做錯了事呢?不懲罰嗎?當然不楚, 做錯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這就是規則教育。

孩子的規則意識在3歲就應該養成。 這個時期, 當孩子做了妨礙自己或者別人的行為時, 其行為應該立即被阻止。 當孩子屢教不改就需要受到相應懲罰。

對於小年齡的孩子, 首先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 就需要禁止孩子做他任何想做的事作為懲罰, 直到他認錯並按照正確方式行動了, 再給予他肯定和表揚, 並恢復他自由活動的權利, 有規則意識的孩子, 會更早地建起“是”和“非”的觀念, 知道做得不好就會受到阻止甚至懲罰, 自然也更容易接受批評或否定。

Advertisiment

表揚批評要具體, 避免空洞

不要盲目地誇孩子, 表楊要非常具體,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好。 不要誇孩子“聰明” “美麗”這些空洞的字眼, 因為這些是沒有具體衡量標準的主觀因素。

誇孩子“努力” “認具” “勤勞”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握的品質。 孩子知道自己因為什麼被表楊, 才不會盲目地喜歡聽“好話”。 同時, 也不要盲目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也要批評具體的行為, 不能帶有“真笨” “傻瓜”之類具有侮辱性的字眼。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

這樣, 不僅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也讓孩子知道被批評是因為自己的鍺誤行為。 從小接受正確的批評和表楊的孩子更會坦然面對批評。

評價恰當

面對問題會更客觀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客觀地給出評價,對孩子的發展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例如孩子畫畫填色很馬虎,家長首先要看到這幅畫中可取的部分,並告訴孩子。比如誇讚他用色豐富、構圖大膽等,然後再婉轉地提出,填色部分還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家長也可以換個角度來鼓勵,如說:

“寶貝肖定是塗累了,否則應該也會塗好的。我們下次加油。”談到“長相”時,家長也要切記勿盲目地誇讚孩子的長相。應該客觀地告訴孩子,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父母眼裡都是最美的。另外,美麗跟自己的努力無關,並不代表什麼。長相沒法改變,而禮貌、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凡是家長能及早客觀地告訴孩子,孩子也能及早客觀地看待問題。

客觀地給出評價,對孩子的發展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例如孩子畫畫填色很馬虎,家長首先要看到這幅畫中可取的部分,並告訴孩子。比如誇讚他用色豐富、構圖大膽等,然後再婉轉地提出,填色部分還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家長也可以換個角度來鼓勵,如說:

“寶貝肖定是塗累了,否則應該也會塗好的。我們下次加油。”談到“長相”時,家長也要切記勿盲目地誇讚孩子的長相。應該客觀地告訴孩子,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父母眼裡都是最美的。另外,美麗跟自己的努力無關,並不代表什麼。長相沒法改變,而禮貌、做一個受歡迎的人是我們可以努力的。凡是家長能及早客觀地告訴孩子,孩子也能及早客觀地看待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