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一歲前別強行把尿訓練

尿床是孩子的特權, 但這項權利卻有“有效期”。 如何能讓他們在“有效期”內學會自己上廁所呢?《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高級醫生崔玉濤。

一歲前別強行把尿訓練 

崔玉濤說, 嬰幼兒時期, 孩子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 對尿意的反應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 所以容易發生尿床的現象, 而隨著各器官發育的逐漸完善, 尿床問題一般都會慢慢消失。 只不過, 在這期間, 家長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鍛煉。

第一階段(1—1歲半以前), 隨天性, 想尿就尿。

1歲半以前的寶寶身心發育有限, 尿床和尿褲子無法避免。

Advertisiment
所以家長盡量隨孩子天性, 讓他們想尿就尿, 想拉就拉, 不必過于著急訓練孩子上廁所, 因為過早訓練可能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 使親子間關系變緊張。 不過, 在寶寶還沒有學會理解排便前, 家長看到他們尿濕或排便弄臟褲子, 就應有意識地告訴他:“寶寶尿了”、“寶寶大便了”, 以培養其理解能力。

第二階段(1歲半—3歲), 進行行為指導。

寶寶長到1歲半以后, 一般都能靈活坐、站、行走、蹲、起了, 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 從生理上看, 他們開始能夠控制便便或尿液的“存”與“放”;從心理上看, 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 了解去廁所是什么意思。 因此, 此時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對寶寶進行上廁所的訓練。

家長要仔細觀察,

Advertisiment
發現寶寶在游戲時突然不動了, 或在活動中突然用手摸著腹部、出現哭鬧等情況, 就說明可能是有了尿意。 這時, 家長可以把寶寶帶到廁所, 指著便盆問他:“是不是要尿尿呀?”如果寶寶點頭, 家長便可以教孩子脫下褲子, 蹲下自己解決。 如果寶寶順利完成排便, 要給他鼓勵和稱贊;如果寶寶一時沒控制住, 弄臟褲子, 家長也不要大聲責備, 以免讓他們產生挫折感。 若是寶寶有了尿意, 又一時排不出來, 家長可以試著打開水龍頭或口頭發出“噓噓”的聲音, 用這種輔助效果幫孩子排尿。

1—3歲的孩子, 由于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 一般以行為教育為主, 即以示范性動作讓寶寶模仿。 比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上廁所, 讓孩子學著模仿。

Advertisiment
家長在發現孩子尿濕褲子后, 不要立即給他換, 因為這很容易給孩子一種誤導, 以為解決排便的辦法就是這樣。 應該把孩子帶到便盆前, 指著便盆告訴他要怎樣解決。

相關鏈接:半歲前吃奶粉長大易糖尿病 寶寶入廁訓練營——把尿基礎課 尿布皮炎的治療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