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抗生素可能導致藥物性耳聾,使用時要慎重

有些藥物如果使用不當, 會損害聽覺神經與腎臟功能, 嚴重的還會引起耳聾。 其中以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為突出, 醫學家稱它們為耳毒性抗生素
 
一、慶大霉素 
 
如果用量過大, 療程太長, 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內耳, 會傷害聽神經末梢。 具體受損部位是耳前庭, 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頭暈、眩暈、步態蹣跚;若毒性涉及到耳蝸, 則會發生耳鳴、耳聾等癥。 此藥主要靠腎臟排泄, 若腎功能不好, 藥物難以排出而積蓄中毒, 這樣腎臟進一步遭受損害, 更易導致耳聾。
據上海醫科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報告,
Advertisiment
他們曾在三年內為73例應用慶大霉素的患兒(均無中耳炎)做了電測聽檢查, 其中最小的是10個月, 最大的為8歲, 用藥時間少則兩天, 多則33天, 結果發現都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害, 而發生重度耳聾者竟高達41例, 尤以兩歲為甚。 由此可見, 年齡越小, 耳中毒的程度越重, 而且與用藥總量、給藥途徑和療程長短密切相關。 還有靜脈注引起的毒性反應比肌肉注射要高得多。 另外, 成年人使用該藥發生耳中毒反應者也不少見。
應用慶大霉素時, 需服用復方維生素b或維生素b1, 可促使感覺細胞利用多種營養物質進行新陳代謝, 以起到保護內耳、預防藥物中毒的作用。
 
二、鏈霉素 
 
主要用于治療結核玻它對聽神經、腎功能損害的情況與慶大霉素相仿。
Advertisiment
如果發現眩暈與耳鳴應立即停藥, 且用維生素a、復方維生素b、維生素c及硫酸軟骨素(康得靈)、強的松等治療, 有一定的效果。 也有人主張在鞘內注射維生素b12, 可防止該藥對內耳的毒性作用。
 
三、卡那霉素 
 
對耳蝸神經與腎功能的損害最為明顯。 其持續性耳鳴往往是聽力下降或耳聾的先兆, 一旦出現, 應立即停藥。 但有的病人耳鳴與耳聾會同時發生, 甚至沒有耳鳴直接出現耳聾, 若有腎功能損害, 則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故患有腎病者忌用, 對50歲以上的病人慎用。 最近有人研究發現, 服用甲狀腺素對耳蝸具有保護作用, 可大大降低卡那霉素引起的耳聾與耳聾啞癥的發生率, 而且不會影響原有的療效。
Advertisiment

 
四、新霉素 
 
對耳蝸神經與腎功能損害的程度, 若與卡那霉素相比, 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病人耳部先有悶脹感, 繼而出現鳴和耳聾。 過去認為新霉素的口服制劑毒性較小, 實際并不然, 即使局部應用, 也有中毒危險, 應提高警惕。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 耳毒性抗生素具三個隱蔽性特點。 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引起的聽力損害, 首先發生的內耳高頻率區(約8000赫茲), 使高音聽力下降, 一般不易被人察覺, 待用藥數周、數月或停藥半年、一年后, 毒性擴展至低頻率區, 病人聽話發生困難, 也不會意識到與用藥有關, 這在醫學上稱為“遲發性耳毒反應”, 尤以嬰幼兒與老年人最為多見。 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 它們在體內也已完全分解、排泄,
Advertisiment
但由藥物引起的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及聽神經細胞的變性萎縮, 卻仍在繼續進行, 直至聽力完全喪失, 變為全聾, 此稱“漸進性耳毒反應”。 再如一位患皮炎的病人, 只注射了半支鏈霉素, 就立即發生了劇烈的眩暈、耳鳴, 繼而聽力迅速下降, 惡心, 出現耳聾等癥。 醫生在追訪中發現, 這家祖孫三代中竟有17人因注射該藥而造成頑固性耳聾, 有遺傳性傾向, 此謂“過敏性耳毒反應”。
 
盡管如此, 我們對耳聾性抗生素也不能因噎廢食, 按病情需要, 該用的還得要用, 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嚴格掌握適應癥, 不宜用于流感、麻診、肺炎等病毒性疾病;也不宜用于腎炎、氣管炎、扁桃體炎等癥。
2.肝、腎功能不全者, 應減少劑量或延長間隔時間。
Advertisiment
對老人、幼兒及孕婦應忌用或慎用。
3.用藥總量不宜過大, 療程不能太長。 要按規定用量使用, 成人療程一般不超過7~10周。 鏈霉素可酌情延長。
4.應用時, 一旦出現眩暈、耳鳴、應立即減量或停用。 若需要較長時間用藥者, 應定期做聽力及腎功能檢查。
5。 要重視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耳毒性抗生素之間不能聯合作用, 也不宜分別與速尿、利尿酸等合用。 否則會加劇聽神經的損害。 如果它們與暈海寧同用, 會掩蓋耳毒性反應。  
 
其它耳毒性抗生素, 如紫霉素、萬古霉素、巴龍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等, 均應遵照以上原則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