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不小心就把孩子養成了“大爺”!驚醒無數父母!

一個老太太孤苦無依, 每天撿垃圾為生。

有天她看到街上有個流浪的小男孩很可憐, 擔心他會吃不飽, 就用自己買飯的錢買了一塊甜餅送給小男孩。

接過甜餅的小男孩非常感動, 對老人再三道謝, 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第二日, 老太太依舊惦記著小男孩會不會餓肚子, 於是又給小男孩送來了甜餅, 小男孩很開心, 再次對老太太表示感謝。

日復一日, 老太太每天下午都會給小男孩送去一塊甜餅, 風雨無阻。 然而小男孩卻漸漸不再感動, 只是淡淡的說一句謝謝。

到後來, 甚至連謝謝也不再說了, 接過甜餅就吃了起來。

Advertisiment
他慢慢覺得這些成為理所當然的事。

直到有一天, 老太太在暴雨天摔了一跤閃到了腰, 沒辦法給小男孩送甜餅。

第二天她的傷稍好一點, 便拄著拐杖去給小男孩送甜餅。

小男孩看到顫顫巍巍的老人, 沒有心疼地問她為什麼受傷, 而是生氣的質問老人, 你昨天為什麼不給我送甜餅吃?

很多時候, 當你把別人的好當做了一種習慣, 也許就像這位小男孩一樣, 連謝謝兩個字都懶得說, 甚至把別人的好做為理所應當的付出。

而這個“甜餅的故事”最容易發生在孩子與父母之間。

很多現代家庭的孩子從出生以來, 就享受著來自爸爸媽媽, 爺爺奶奶無盡的愛與關懷,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全家上下幾口人都圍繞著這一個寶貝轉孩子從小到大沒一件事需要自己操心,

Advertisiment
大人全部幫忙打理的妥妥當當。

在他們的眼裡, 這世上的每件事都應該有人為自己安排。

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 非常自私, 只關心自己不同情別人。

一有不順心就會大聲哭鬧, 覺得全世界都應該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性格暴躁倔強, 甚至不懂禮貌。

然而這並非全部是孩子的錯。

如果父母總是太過寵溺孩子, 慢慢地在他們心裡, 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 大人們對他的好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像那個每日收到甜餅的小男孩, 他們早就已經習慣了父母, 爺爺奶奶的一切付出, 他們覺得這些“甜餅”就是應該每天送到嘴裡, 他們手中的“甜餅”從出生以來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Advertisiment

更可怕的是, 孩子們與故事中的小男孩不同, 父母家人的愛是他們一出生就具有的, 因而他們不會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般在第一收到甜餅時滿懷激動與感謝。

他們不僅早已習慣了父母的付出, 視之為理所應當, 甚至是從來不知道, 父母和家人的愛也是需要感恩的。

如果父母不去有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他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要對父母說一聲謝謝。 永遠學不會對家人感恩, 也學不會尊重別人。

父母總是溺愛孩子, 以為這樣不過會使孩子嬌生慣養;以為這樣危害不大, 反正自己願意時刻照顧孩子。

但是卻沒有想到, 孩子走上社會之後, 因為這種自私自利的性格, 要吃多少虧, 碰多少釘子。

Advertisiment

陌生人可不會像爹媽一樣地包容孩子。 以為溺愛他是為他好, 其實卻害了孩子。

父母可以包庇孩子一時, 卻不能包庇孩子一世。

圍著孩子團團轉, 完全沒有節制地溺愛孩子, 只會讓孩子成長為不懂感恩, 不知孝順的“大爺”。

養成性格的這種缺陷, 也是父母教育的失誤。

作為父母, 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 但可能唯獨忘記教會孩子感恩之心。

當孩子們從小習慣了索取, 就會忘記了感恩, 甚至從來不知道要去感恩。

如果真的愛孩子, 就要告訴他們, 在這個世界上, 沒有人對你的好是理所應當的, 即使父母也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