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樣”繪本——讀《母雞為什麼過馬路》

“母雞為什麼過馬路”,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卻在《母雞為什麼過馬路》中演繹的“花樣”精彩, 甚至生髮出多重的閱讀體驗, 這個問題和“雞生蛋, 蛋生雞”的演繹方式差不多, 讀到最後, 你還是無法確認母雞過馬路是起因還是結果。

跟隨大衛·麥考利的畫筆, 我們看到了母雞過馬路、橋坍塌、奶牛掉到橋下的火車上、火車上的小偷倒楣丹趁機逃跑、樹枝刮破了他的包裹、包裹裡掉出了金表、喜鵲叼起了金表、金表掉進弗萊徹太太的水箱裡、弗萊徹太太查看水箱發現了“火”、消防車來滅火、梯子掛斷了贊博冰廠的電線……倒楣丹被抓住、火車拉著倒楣丹去監獄、橋頭路對面餐館眾人慶祝聚餐、胡珀點了一隻母雞、廚師要殺母雞、母雞跑走過馬路……一口氣讀下來,

Advertisiment
還是沒讀完, 隨時可以從中間部分開始, 卻找不到結束在哪兒, 大衛·麥考利用“圓形”的敘事方式, 向我們展示了一環扣一環的獨特故事, 它有點多米諾骨牌的特徵, 隨著一個情節的推進, “一張張骨牌”倒下, 但每個環節的“骨牌”卻又絕不重樣, 花樣翻新, 讓讀故事的人總在意料之外。





很多孩子讀繪本, 特別長按細節, 並樂此不疲, 讓孩子在閱讀中一次次享受發現的樂趣。 《母雞為什麼過馬路》中的細節可以堪比視覺大發現, 大衛·麥考利在細節上面的確也是高手, 在每個大場景的構圖中,
Advertisiment
他都加入了多處細節。 比如舊橋坍塌下面, 我們可以看到橋下的鳥和鳥窩;奶牛掉進火車, 我們能看到眾人和奶牛不同的神態和表現, 有的奶牛趁機大吃, 有的人嚇得躲藏起來;倒楣丹逃跑的“蛛絲馬跡”幾乎隱藏在每個大的場景中, 有的畫面會看到他躲在垃圾桶的頭, 有的會看見他不小心丟掉的物品, 有的會看到他的身體局部……繪本中的員警也是根據這些蛛絲馬跡最終抓到了他;最熱鬧的當屬員警抓住倒楣丹之後, 眾人慶祝的大場面, 在這個場面中各個人物之間的關係通過細節都能看出他們之間的故事, 比如消防員看見有人抽煙就“滅火”、幾個員警身上還有在花叢中抓住倒楣丹的樹枝花草;繪本中雙胞胎實驗的兄弟在餐桌上也不忘搞實驗;退休的數學老師露露·嘭老太太火氣未消,
Advertisiment
手拿叉子要找羅洛算帳……真是故事中有故事, 讓人應接不暇。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是卞之琳《斷章》中的詩句, 用來形容《母雞為什麼過馬路》中的故事也很切合, 故事中的人和物既是某個故事片段的配角, 很快又會成為另個片段的主角, 就像那只悠閒散步的母雞, 它本來是餐桌上的“配角”, 卻成為引發連環故事的“主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