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蓉蓉”,這篇文章你也許日後會需要 告知孩子離婚真相的正確姿勢

Parents

這兩天, 新媒體上最熱的一個人應該就是王寶強了, 據說僅昨天8月14號一天, 提到寶寶的頭條號文章就有10629之多, 各類文章的總閱讀量達到7億!

單純從文章類型和閱讀量來看, 由於此事件的持續發酵, 至今不(guan)明(ni)真(sha)相(shi)的吃瓜群眾們卻也“被迫”思考了關於婚姻家庭問題的種種。

作為一家母嬰新媒體, 我們無意盲目追熱。 只是, 我們相信“寶寶”和"蓉蓉"兩個成年人不管以哪種形式都能夠妥善處理好自己的家務事。 而且, 拋開他們公眾人物的身份, 以及當下圍繞在二人之間撲朔迷離的指責和猜測, 他們最樸素的身份也僅僅是——兩個孩子的父母。

Advertisiment
如何想辦法在婚姻戰爭中給予兩個孩子最好的保護, 想必也是他們二人近日或日後需要思考的問題(除非劇情急轉直下, 有天爆出二人複合)。

因此, 我們今天就借此機會, 聊聊這個大多父母發自內心不願談及, 但又很有技術含量的話題——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對離婚, 以及怎麼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更低?(但願此篇文章大家永遠也用不上。 )

“寶寶”在離婚申明的一開始, 就表明:“盡力將因此給雙反父母和兩個尚未成年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希望他們繼續擁有平靜的生活。 ”(不知道“寶寶”能做到幾分, 但其態度加分。 )

是的, 有時候, 婚姻中的一切也許並非如我們所願。 婚姻關係的破裂往往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Advertisiment
你可能很傷心, 可能憎恨你的前伴侶。 甚至可能因為受傷太深, 你不想再和那個人有任何往來。

但是, 不要忘了, 你是丈夫或妻子的同時也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 這個時候, 無論你多麼傷心難過, 都應該想到還有一個你心愛的人, 有可能因為你的不恰當處理而受到更大的傷害——他就是你們共同的孩子。

該如何盡最大努力保護孩子, 不讓他在這場婚姻戰爭中受到傷害, 才是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那麼, 具體該如何做呢?Parents特別專訪了著名薩提亞親子婚戀專家——林文采博士。

Parents:該如何恰當的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實?

林文采:其實重點並不在於講述的智慧, 還是在於父母是不是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Advertisiment
然後再以平靜的心態和口吻告訴孩子事實是什麼, 孩子的生活將要發生哪些變化。

還有你需要和孩子強調, 雖然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 但是爸爸還是爸爸, 媽媽還是媽媽, 你們都愛孩子, 這是不會改變的。

很多父母認為離婚最糾結的是對孩子的傷害,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 你是不是能夠坦然地接受“不可能對孩子一點傷害都沒有”這樣的事實。 如果你總是無法逾越這個門檻, 那麼你傳遞給孩子的只能是緊張和焦慮。

Parents: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交流離婚話題時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

林文采:其實有一條基本原則, 那就是:如果孩子要求跟我談, 我就跟他談。 孩子提出的問題其實反映了他的理解能力, 他問得有多深,

Advertisiment
我們就以客觀和平靜的心態講多深。

我不太贊成過分強化地跟孩子反復交流離婚這個話題, 最基本的事實講清楚了, 讓孩子感到安心了就夠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兩個人不再相愛了, 在一起生活不開心了, 所以要分開, 只是我們大人加進去了太多複雜的因素而已。

如果孩子繼續追問“什麼是離婚”“為什麼離婚”, 還可以告訴他, 爸爸和媽媽沒有血緣關係, 所以一起生活不開心就可以分開。 但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是有血緣關係的, 這個事實是不會改變的。

總之, 孩子的擔心主要來自和父母關係的變化, 所以要反復強調, 即便爸爸媽媽已經離婚, 即便有一方不能在一起生活, 但孩子和父母雙方的關係都是穩固的,

Advertisiment
是不會改變的。

Parents:留守一方的父母, 該如何面對孩子于另一方的分離焦慮?

林文采:父母離婚的確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分離焦慮, 而且孩子也會擔心留守的一方也會輕易地離自己而去, 從而產生不安全感。

在這場分離焦慮中, 孩子可能會隱藏自己的小心思, 但是還是可以通過蛛絲馬跡來發現一些分離焦慮的端倪, 比如突然特別粘人, 特別愛撒嬌, 特別愛發脾氣等等。 這時候需要父母及時發現和排解孩子的焦慮, 讓孩子安心。

其實,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在接受其中一方暫時離開自己的生活需要一個過程。 但一開始孩子最需要的是, 一切都步入正軌, 按照正常的節奏生活——“我還是每天上幼稚園, 爸爸(媽媽)還是像原來一樣上班下班, 媽媽(爸爸)還是那樣愛我。雖然不和我們一起生活了,但也會和我視頻、打電話,有時還會來看我。”孩子需要在這種規律、踏實的生活中感到安心。

所以,留守一方的父母需要確保,孩子這時候的生活最好不要再有更多的變化,更沒有必要因為補償的心理,而給孩子描述一個過於美好而虛幻的未來。即便將來爸爸(媽媽)有了新的女(男)朋友,但只要還沒有談婚論嫁,跟孩子交流也要儘量慎重。

Parents:很多離婚的父母對孩子抱有負疚心理,該怎麼調整?

林文采:孩子,永遠不是婚姻的籌碼。所以為了孩子而選擇離婚或者為了孩子而選擇不離婚,這都只是大人的一廂情願,都是對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虛偽掩飾罷了。婚姻本身其實是兩個大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最重要的是接納這樣的事實,開始另外一種新的生活。

對於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外,還要提醒一點的是:無論發生過什麼事情,父母雙方在孩子面前都不要對另一方表現出怨恨、不滿的情緒,因為爸爸和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無論詆毀了誰,對孩子都是最大的傷害。

Parents:對於離婚的家庭,怎麼把這種非正面的因素降到更低呢?

林文采:這其實是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我們還是應該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不在婚姻中,只有父母自己過得開心、快樂,孩子才有可能真正過著快樂的生活。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做最好的自己!

媽媽(爸爸)還是那樣愛我。雖然不和我們一起生活了,但也會和我視頻、打電話,有時還會來看我。”孩子需要在這種規律、踏實的生活中感到安心。

所以,留守一方的父母需要確保,孩子這時候的生活最好不要再有更多的變化,更沒有必要因為補償的心理,而給孩子描述一個過於美好而虛幻的未來。即便將來爸爸(媽媽)有了新的女(男)朋友,但只要還沒有談婚論嫁,跟孩子交流也要儘量慎重。

Parents:很多離婚的父母對孩子抱有負疚心理,該怎麼調整?

林文采:孩子,永遠不是婚姻的籌碼。所以為了孩子而選擇離婚或者為了孩子而選擇不離婚,這都只是大人的一廂情願,都是對自己內心不夠強大的虛偽掩飾罷了。婚姻本身其實是兩個大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最重要的是接納這樣的事實,開始另外一種新的生活。

對於孩子,除了上面提到的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外,還要提醒一點的是:無論發生過什麼事情,父母雙方在孩子面前都不要對另一方表現出怨恨、不滿的情緒,因為爸爸和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無論詆毀了誰,對孩子都是最大的傷害。

Parents:對於離婚的家庭,怎麼把這種非正面的因素降到更低呢?

林文采:這其實是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我們還是應該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不在婚姻中,只有父母自己過得開心、快樂,孩子才有可能真正過著快樂的生活。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做最好的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