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歲以下兒童常發中耳炎 孩子中耳炎該如何防止

中耳發炎就是中耳炎, 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 中耳炎常發生於8歲以下兒童。 它經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的疼痛併發症。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 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 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 較大的寶寶會說耳痛, 但嬰幼兒由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常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等。 由於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劇, 所以患中耳炎的寶寶往往不肯吃奶。

Advertisiment

寶寶中耳炎發病原因

專家指出, 這主要與寶寶的耳部解剖特點有關。 與成人相比, 寶寶的咽鼓管位置呈水準狀, 且較寬、直、短, 故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 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及中耳, 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患中耳炎的寶寶還常伴有發熱、畏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孩子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Advertisiment

耳痛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狀。 然而非常年幼的患兒, 因不易確定疼痛部位, 所以初期的唯一症狀就是發燒和嘔吐, 其他症狀有:

※ 夜間痛醒、啼哭

※ 易怒

※ 牽拉或摩擦單側耳朵。

※ 部分聽力喪失

※ 耳朵出現排出物, 此時疼痛減輕, 然而這也表示鼓膜(耳膜)已經裂。

假如你認為孩子可能患有中耳炎, 應該在24小時內帶他前去就診。

家長能做什麼?

你應該讓孩子服用解熱鎮痛劑溶液, 而且讓患部靠在包裹著毛貼的熱水袋上。 上溫水充填熱水袋, 讓頭部疼痛的那一側朝下, 以便讓耳朵的滲出液排出來。 如果是嬰兒耳痛, 用一條柔軟的毛巾緊靠他的患部即可。

專家提醒

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間啼哭、磨擦單側耳朵、部分聽力喪失或耳朵出現排泄物等症狀,

Advertisiment
就應該考慮是否為小兒中耳炎。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 耳內滲出的積液如果留存達3個月患兒就可能喪失部分聽力。 因此, 不論是急、慢性中耳炎, 家長都應帶寶寶積極治療, 不可拖延。

65%的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 至少會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聽覺器官疾病的侵擾。 如果染病寶寶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 可能會導致失聰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 寶寶反復患急性中耳炎, 還可能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係, 最好去正規的耳鼻咽喉科室確診。 一般來說, 寶寶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後, 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癒合。 即使有的不能自然癒合, 也可以通過手術進行修補。

特別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dvertisiment
現在還有不少家長用偏方治中耳炎, 也就是將某些中藥或藥片磨成粉吹進耳朵裡, 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藥末堵塞鼓膜的穿孔處, 內耳鼓室內的膿液引流不暢, 長期刺激、腐蝕鼓膜, 可使炎症向周圍組織擴散。 嚴重時膿液可向顱內蔓延, 引起硬腦膜外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併發症。 顱外併發症如耳後骨膜下膿腫、迷路炎和周圍性面癱等, 這些併發症的發生將會有生命危險。

相關閱讀:孩子聽不清別人說話?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惹的鬼!

Advertisiment

積極預防

預防寶寶中耳炎, 必須做好寶寶的冬季防寒, 積極預防感冒, 避免病菌感染。

嬰幼兒患中耳炎往往和餵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 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 讓嬰兒平臥餵奶, 或人工餵養時餵奶過多、過急, 使嬰兒來不及吞咽而嗆咳, 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 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因此, 預防中耳炎, 需注意喂乳姿勢, 應該抱起嬰幼兒來喂乳, 人工餵奶時不要太多, 太急。

兒童中耳炎症狀居家護理

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寶寶感冒後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擤鼻涕,然後換另外一側。但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吃什麼藥

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常用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頭孢黴素等,要求劑量足夠、療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處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膿液、耳用抗生素藥物滴劑和少量耳用粉劑等。

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抗生素,不宜擅自停藥,目前來說,若是兩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口服抗生素對抗中耳炎,療程約為10天;兩歲以上且無併發症者,則建議5~7日,但仍需視患者對抗生素治療的臨床反應來調整。

此外,家長的配合度及孩子是否按醫囑服藥,如每日服用藥物的次數、劑型及味道等,都是影響療效的因素。故父母絕對要遵守醫生的指示。如果寶寶不喜歡藥水的味道,或是難以服藥,可選用味道較佳的糖漿型藥物,或是改以肌肉注射來代替。另外,需注意藥物服用完畢後,應再回醫院複診,以確定治療是否有效,是否需更換藥物,或是需更久的療程,治療一定要徹底,以免留下反復感染,影響聽力的後遺症。

相關閱讀:讓寶寶患上中耳炎的7個壞習慣

有30~70%的寶寶,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10~14天后,會產生中耳積液,大部分的積液會在3個月內,自動經人體吸收、消失,對健康無太大的影響,不需過分擔心。如果寶寶只有中耳積液,沒有其他症狀,可建議先採用追蹤觀察的方式,即每1個月或1個半月,做1次耳鏡檢查;而在追蹤其間,應改善家庭環境,如儘量避免接觸環境裡的香煙;減少使用安撫奶嘴;不要躺著餵奶或喂母乳等。

家長需注意,如果經過1個半月的追蹤後,中耳積液情形仍未改善,就可考慮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及評估聽力狀況。3個月後若中耳積液仍存在,建議做聽力測驗,若確定對聽力無影響,可以繼續觀察,或服用抗生素,並配合改善家庭環境來幫助寶寶。但此時如果聽力已受損且達20分貝以上,應使用抗生素治療或是做耳膜切開術放置引流管治療。如果4~6個月後仍有積液未消,且兩耳聽力皆喪失達20分貝以上,則兩耳均需做耳膜切開放置引流管的動作,並視情況是否需長期服用抗生素。

相關閱讀:寶寶感冒謹防中耳炎症狀 寶寶聽力健康護理知識須知

平時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寶寶感冒後鼻腔分泌物較多時,不要捏住兩側鼻孔擤鼻涕,正確的方法是壓住一側鼻孔擤鼻涕,然後換另外一側。但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吃什麼藥

中耳炎主要治療方案是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藥物,常用青黴素、紅黴素、阿奇黴素、頭孢黴素等,要求劑量足夠、療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處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膿液、耳用抗生素藥物滴劑和少量耳用粉劑等。

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抗生素,不宜擅自停藥,目前來說,若是兩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口服抗生素對抗中耳炎,療程約為10天;兩歲以上且無併發症者,則建議5~7日,但仍需視患者對抗生素治療的臨床反應來調整。

此外,家長的配合度及孩子是否按醫囑服藥,如每日服用藥物的次數、劑型及味道等,都是影響療效的因素。故父母絕對要遵守醫生的指示。如果寶寶不喜歡藥水的味道,或是難以服藥,可選用味道較佳的糖漿型藥物,或是改以肌肉注射來代替。另外,需注意藥物服用完畢後,應再回醫院複診,以確定治療是否有效,是否需更換藥物,或是需更久的療程,治療一定要徹底,以免留下反復感染,影響聽力的後遺症。

相關閱讀:讓寶寶患上中耳炎的7個壞習慣

有30~70%的寶寶,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10~14天后,會產生中耳積液,大部分的積液會在3個月內,自動經人體吸收、消失,對健康無太大的影響,不需過分擔心。如果寶寶只有中耳積液,沒有其他症狀,可建議先採用追蹤觀察的方式,即每1個月或1個半月,做1次耳鏡檢查;而在追蹤其間,應改善家庭環境,如儘量避免接觸環境裡的香煙;減少使用安撫奶嘴;不要躺著餵奶或喂母乳等。

家長需注意,如果經過1個半月的追蹤後,中耳積液情形仍未改善,就可考慮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療及評估聽力狀況。3個月後若中耳積液仍存在,建議做聽力測驗,若確定對聽力無影響,可以繼續觀察,或服用抗生素,並配合改善家庭環境來幫助寶寶。但此時如果聽力已受損且達20分貝以上,應使用抗生素治療或是做耳膜切開術放置引流管治療。如果4~6個月後仍有積液未消,且兩耳聽力皆喪失達20分貝以上,則兩耳均需做耳膜切開放置引流管的動作,並視情況是否需長期服用抗生素。

相關閱讀:寶寶感冒謹防中耳炎症狀 寶寶聽力健康護理知識須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