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7周孕婦上高鐵,孟非差點成接生婆!

這可真是人生新挑戰!為什麼懷孕37周的孕婦還要出遠門呢?這位製片人孕媽為了工作也真是太拼了!不過想到孟爺爺亮著光頭拿著小夾子和打火機幫忙接生, 這畫面感太強了……

那些年, 我們看過的“接生”

看到小夾子和打火機, 小編腦海裡瞬間閃過無數電視劇中的接生情節。 古裝劇裡對於孕婦生產的鏡頭處理一向粗枝大葉, 伴隨著“要生了要生了”的哀嚎, 就是看起來非常五大三粗的穩婆或者臨危受命的女主角/女二號/其他女配角, 聲明需要“熱水、蠟燭、剪刀”, 然後指導孕婦呼吸, 孕婦滿頭大汗掙扎叫疼,

Advertisiment
“出來了出來了”, 連剪臍帶都略過不給鏡頭, 一個毛髮充足的小寶寶就在繈褓裡笑了。 這麼簡單的接生鏡頭雖然有時看來滑稽, 不過也確實是事實:在醫療不發達又禮教昌盛的古代, 接生是男大夫絕對不能去做的事情, 而穩婆的品質又嚴重參差不齊。 基本上, 她們只靠經驗和封建迷信來接生。 蠟燭用來給剪刀消毒, 而熱水則用來清洗擦拭產婦或胎兒的毛巾。 遇到難產, 她們並沒有科學的方法來應對。

不過古代對於孕婦分娩, 依然產生過許多專門的書籍。 漢代以來陸續出現了諸如《婦人嬰兒方》、《張仲景療婦人方》、《生產符義》、《唐千頃大生要旨》、《傅山女科.又產後編》等產科專著, 清代又出現了產科名著《達生篇》, 這部通俗論著所總結的接生方法,

Advertisiment
在民間一直被廣泛採用。

靠鞭打來分娩

國外的產婦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產婦有時會被鞭打或看其他人被鞭打來引產。 根據德國的一個傳說, 一位晚產的皇后被抬到一間屋子看20個人被鞭打, 其中兩人被打死, 皇后被所見事物驚嚇而順利生產。

為了減緩生產過程中的疼痛, 可在產婦腹部放一塊暖和的布;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有效方法。 酒精、鴉☆禁☆片和印度麻會常用於其他醫學問題中的緩痛, 但很少用於分娩中的婦女。 陣痛被認為是生產中必然發生的, 是上帝給所有女人自夏娃時代就必須承受的懲罰。 當時, 任何對陣痛的緩解都被認為是對上帝的反對——他要聽到女人懺悔的叫聲來得到懲罰的滿足。

Advertisiment

這些醫療不發達年月裡駭人聽聞的生產故事已經是過去時了。 現代醫療條件好, 交通便利, 資訊充足, 因此還是奉勸各位孕媽媽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為順利生產做好準備。 要知道, 對於孕媽媽來說, 滿37周就是足月了, 這時候就要隨時準備好迎接胎兒的出生。 別說遠途旅行上高鐵了, 出門散個步也要小心再小心啊。

足月後媽媽要注意了

一般懷孕37周—42周之內的就是足月兒了。 這個時候孕媽媽和孩子爸爸等親人就要為生產做好一切準備。 這些準備包括但不限於:

1.一周產檢一次, 隨時關注胎動、宮縮頻率

足月以前大約2周-4周左右查一次體, 進入足月以後, 就要縮短到一周檢查一次了, 目的是隨時去醫院檢測胎兒狀態,

Advertisiment
便於醫生、准媽媽及時瞭解胎兒狀況, 為分娩做好準備;足月後由於胎兒比較大, 胎動幅度比足月前略有減少, 但是准媽媽還是能感受到胎兒活動, 所以數胎動仍要繼續。 再就是注意宮縮, 如果宮縮比較頻繁, 有任何不適及時就醫。

2.適當的身體活動

如果准媽媽是決定順產的, 那麼此時就要保持一定的活動量, 不要每天坐著不動了。 爬樓梯、游泳等許多人推薦的運動還是值得商榷, 其實此時最好的運動是慢節奏的散步, 選擇空氣清新的地方, 三十周前可以每天散步三次, 每次20分鐘到30分鐘;三十周以後就要減少時間, 還是每天三次, 每次15分鐘左右, 要在餐後補水後進行。

3.購置好嬰兒用品

寶寶馬上就要出生了,

Advertisiment
必需品就要提前購置齊全, 不要等到分娩之後再手忙腳亂。 如紙尿褲、衣服、包被、沐浴液等, 要準備好哦。

4.請假!別上班了!

孕期一直在上班的准媽媽, 在孩子足月後, 就可以提前向單位申請休產假, 畢竟單位還要交接工作, 所以最好進入36周後就提前著手工作交接事宜。 像非誠勿擾的這位製片人, 就有些為了工作對肚裡的孩子不負責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