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3歲的孩子為什麼愛說謊?

我女兒還不到3歲, 就養成了愛說謊的習慣。 有一天下午, 朋友來我家做客, 客人要走, 我對客人說:“以後經常來做客哦!”女兒卻跑過來說:“阿姨, 奧巴馬昨天來我家做客了!”朋友聽了樂壞了, 還故意逗她說:“奧巴馬給你帶禮物了嗎?”她竟然還點點頭。 我真是覺得很難為情。 我很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誠實可信的人, 可是她怎麼這麼小就學會說謊了呢?真令人擔心。

雨欣媽媽

雨欣媽媽:

很能理解你作為一個媽媽的擔心。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 你卻是多慮了。

三歲的孩子, 正處於語言的飛速發展期, 他們的詞彙量會迅猛的發展,

Advertisiment
這一階段他們對外界的語言特別敏感, 並會去模仿。 但是, 他們運用語言卻絕對不僅僅停留在模仿的層面, 他們會去自己組織一個語言的情境來進行表達。 有時候, 他們自己組織的語言情境對於大人來講, 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 但對孩子來講卻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你的女兒說奧巴馬到家裡做客一事, 她的初衷並不是要說謊, 也不是要吹牛, 跟品質品德更是沒有關係, 她很可能是屢屢在電視媒體中聽到奧巴馬的名字, 又將這件事情與朋友來家裡做客的事情進行了無意識的拼接。 這只是她學習語言的一個過程和方式, 遠遠沒有成人想像得那麼複雜。

而渴望禮物本來就是孩子的願望, 所以當你的朋友沿著孩子的話逗孩子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孩子很可能就會點點頭。 這一反應, 也與孩子撒謊扯不上關係。 只不過我們是用成年人的心理去推測孩子, 結果把問題搞複雜了。

其實, 不僅僅是你的女兒, 很多孩子都被家長認為有說謊的現象, 其實, 只要理解了孩子的心理, 家長就會發現自己實際上在誤解孩子。 而能夠根據不同情況, 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才是家長應該做的事。

一般來講, 3歲以下的孩子“撒謊”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原因。

想像和現實的混淆

兩三歲的孩子, 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同時想像力也非常的豐富。 在孩子眼裡, 一粒石塊也是有生命的, 人是可以住到月亮上的……他們常常分不清想像還是現實, 因此, 經常把想像中的事情說出來。

Advertisiment
比如, 一個小女孩對媽媽說, 自己的書包被樹上的小鳥拿走了。 如果媽媽不理解, 會將孩子這種天馬行空子虛烏有的說法理解成是說謊, 實際上, 卻是孩子寶貴的想像力的體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

傾聽孩子想像出來的故事,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 小鳥是什麼顏色啊?它是怎麼飛的啊?它的房子建在哪裡啊?在這個過程中, 不但引導了孩子的想像力, 同時, 也能更加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借此豐富孩子的知識。

為了達到願望的自我安慰

孩子在傷心時, 在願望不能得到滿足時, 往往會通過對與願望有關的想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 一個男孩對媽媽說, 幼稚園的小朋友吃掉一盒巧克力。 他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欺騙媽媽,

Advertisiment
而是因為自己喜歡吃巧克力, 卻不被允許, 所以, 他便有了和巧克力相關的想像。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切不可當中戳穿孩子在撒謊, 而是要慢慢地問孩子, 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比如“你覺得吃掉一盒巧克力會怎麼樣呢?”這樣一來, 既讓孩子明白了道理, 也沒有傷及他們的自尊。

渴望被關注

每個小孩子都在尋求父母和老師的認可, 兩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瞭解哪些行為能夠引起大人的誇讚。 有時候, 他們為了得到誇讚, 會出現說謊的行為。 比如, 老師問幼稚園的小朋友, 誰畫好畫了請舉手。 其中很可能就沒有畫完畫的孩子舉起了手。 這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們有從眾的心理現象, 看周圍孩子都舉手,

Advertisiment
他便也舉了起來。 另一面, 也因為他們知道, 舉起手來可以得到老師的誇讚。 但是孩子這個行為, 卻經常被解讀成是不誠實的表現。

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可以通過童話故事等孩子容易理解的形式, 告訴他們一些規則。 比如, 什麼情況下舉手。 沒舉手並不代表不是好孩子, 而只是說你還沒有完成任務。 總之, 大人對孩子的偏見少一些, 能夠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優點, 孩子就可以減少為贏得某一種關注而去說謊了。

模仿

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強的。 所以家人的行為會不知不覺被孩子學會。 如果父母和家人就經常在孩子面前撒一些小謊, 那麼孩子也很容易學會。 一個小男孩明明吃了一粒糖, 媽媽問時, 他卻說:“沒有, 沒有啊!”媽媽為此很生氣。 不過她卻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煙,卻怕被妻子嘮叨而說:“沒有,沒有啊!”由此可見,大人的行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媽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家長覺察出了孩子的行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那麼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問題。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那天對阿姨說謊是不對的,媽媽以後會改正。”“爸爸那天也不應該騙媽媽,爸爸今天已經改了,還是好爸爸!”這樣一來,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改正說謊行為的好榜樣。當然,家長也要說到做到。

避免被懲罰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懲罰過於嚴厲,那麼孩子也會容易出現說謊的行為。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到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媽媽懲罰,當事情發生時,他們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逃避被懲罰。比如,打破了杯子,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或者說不是寶寶弄的。

媽媽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這類的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並鼓勵孩子再次去嘗試。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撒謊了。>>網友分享:寶寶說謊父母應該怎麼辦?
育兒問答:
友niuniuhf問:孩子為什麼自己學會說謊了?

特聘專家瀟瀟(向她提問)解答:孩子說謊,父母要關心其說謊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懲罰孩子。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出實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不給予處罰,反而讚賞他勇於認錯的行為,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深入孩子的內心,在處理小孩說謊話時,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則需要先針對他不喜歡些什麼;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作一個好的榜樣,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不過她卻想起,前一天,丈夫明明抽了一支煙,卻怕被妻子嘮叨而說:“沒有,沒有啊!”由此可見,大人的行為太容易被孩子模仿了。

媽媽可以這樣做:

如果家長覺察出了孩子的行為是在模仿大人的行為,那麼一定不要回避大人的問題。可以對孩子說:“媽媽那天對阿姨說謊是不對的,媽媽以後會改正。”“爸爸那天也不應該騙媽媽,爸爸今天已經改了,還是好爸爸!”這樣一來,家長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改正說謊行為的好榜樣。當然,家長也要說到做到。

避免被懲罰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懲罰過於嚴厲,那麼孩子也會容易出現說謊的行為。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能夠從日常生活中感覺到哪些事情可能會被媽媽懲罰,當事情發生時,他們會通過說謊的方式來逃避被懲罰。比如,打破了杯子,他們會說是小貓打破的,或者說不是寶寶弄的。

媽媽可以這樣做:

對於孩子這類的錯誤,家長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並鼓勵孩子再次去嘗試。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因為逃避懲罰而撒謊了。>>網友分享:寶寶說謊父母應該怎麼辦?
育兒問答:
友niuniuhf問:孩子為什麼自己學會說謊了?

特聘專家瀟瀟(向她提問)解答:孩子說謊,父母要關心其說謊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懲罰孩子。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出實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諾言不給予處罰,反而讚賞他勇於認錯的行為,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重視;深入孩子的內心,在處理小孩說謊話時,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為了逃避某些事情,則需要先針對他不喜歡些什麼;多聆聽並與孩子溝通。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溝通互動,多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作一個好的榜樣,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孩子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