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雨綢繆防孩子“節後綜合征”

兒童“節後綜合征”表現為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焦慮煩躁、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 重者可誘發呼吸道感染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事實上, 每逢長假過後, 生病或者發生意外傷害的兒童往往成為各大醫院裡的常客。 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節後綜合征”要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節日期間飲食要有節制

節日期間, 父母會不自覺地對寶寶放縱一些, 寶寶的不良習慣也很容易在節日裡養成, 並把這些“惡習”在節後“發揚光大”, 帶到日常生活中去, 形成兒童“節日後遺症”。

節日裡菜肴豐富, 會出現很多油炸食品或油很重的食物,

Advertisiment
這些食物容易引起寶寶腸胃功能紊亂。 還有各種色澤鮮豔的小零食、小點心、瓜子、糖果等, 孩子雖然容易對有顏色的食物感興趣, 但建議還是讓孩子少吃含有食用色素的食物。 寶寶的克制能力一般較差, 看見好吃的就貪吃, 吃後, 感冒、咳嗽、腹瀉和腸胃道疾病隨之而來。 家長們帶孩子外出就餐時, 應以衛生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

節日過後, 家中剩餘的飲料及月餅等應儘快收起來, 不能讓孩子養成每餐喝飲料、沒事吃甜食的習慣;對於過節期間已經進食過多脂肪、蛋白質食物的孩子, 節後應以清淡飲食, 即蔬菜、菌類食物為主, 且不可進食過飽;對過節期間食欲差、未良好進食的孩子, 要注意調整飲食種類, 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攝入量,

Advertisiment
以免發生營養不良。

孩子的生物鐘不要被打亂

“節後綜合征”還表現在節日期間孩子作息方面沒有規律, 節後甚至賴床、不願意去幼稚園等現象出現。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首先, 家長應以身作則, 早睡早起。 節日期間, 孩子因生物鐘被打亂, 大多處於“缺覺”狀態。 節日過後, 全家人均應在晚10時前睡覺, 嬰幼兒應在9時前入睡, 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關閉電視、熄燈, 營造睡眠的環境, 儘快使兒童的作息時間恢復正常。

節假日裡, 大人難得聚在一起娛樂, 因此無暇顧及寶寶的生活規律。 如果寶寶的生活起居日夜顛倒, 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再加上現在日夜溫差大, 中秋晚上賞月不可時間太長,

Advertisiment
注意讓孩子保暖。

防止各種可能的意外

假日期間, 父母往往會帶上寶寶走親訪友, 或者去公園、商場遊玩購物。 由於寶寶在公共場所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弱, 而此時父母也可能因為購物等原因而疏忽了孩子。 因此, 長假中, 寶寶出現意外傷害的概率很高。 所以, 國慶佳節在全家人高高興興過節的同時, 千萬不能對寶寶的安全問題掉以輕心, 防止因為父母、家人的疏忽而給孩子造成意外傷害。

此外, 因假日外出頻繁, 旅途奔波容易導致寶寶抵抗力下降, 加之孩子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 父母應注意給孩子隨時加減衣物, 防止冷熱不均而致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