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歲以下寶寶常見疾病及處理方法

一歲以下的寶寶, 身體處於發育期, 很容易出現各種疾病, 而且此階段身體抵抗力比較弱, 一不小心就會感染上疾病, 針對一歲以下的寶寶, 我們總結了幾種常見的疾病以及處理方法, 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冒

感冒對於成年人來說都是時常發生的, 對於一歲以下抵抗力比較差的寶寶來說, 更是家常便飯。 即便出現這種情況, 家長們也沒必要大驚小怪。 多喝水、多通風, 讓孩子多休息, 如出現發熱, 在溫度上升期手腳稍涼, 可進行局部按摩、洗溫水澡等以擴張血管加強散熱。

在給寶寶吃藥降溫時, 多給寶寶喝水,

Advertisiment
補充身體水分, 另外, 寶寶生病期間, 儘量不要讓外人總和寶寶太過親近, 大人身上的細菌很容易傳染給寶寶。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差, 在一般情況下, 當患了感冒的媽媽、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噴嚏、鼻子不通氣、稍有發燒、頭痛, 自己剛感覺到患感冒的時候, 就已經傳染給寶寶了。 新生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腹瀉

腹瀉在一歲以下寶寶來說是比較常見的, 此時腸胃發育還不成熟, 比較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的情況。 寶寶腹瀉, 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 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 主要是餵養不當, 天氣太熱, 或突然受涼引起。 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 一旦食物變化較多, 寶寶腸道不能適應,

Advertisiment
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寶寶腹瀉, 家長可給孩子做飲食上的條例, 在發現寶寶腹瀉時, 第一時間應給他多飲水, 並嚴密觀察寶寶的尿量和尿的顏色, 防止脫水的發生,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 目前不主張禁食, 同時到醫院就診尋找腹瀉原因再對症治療。

吃母乳的寶寶, 出現腹瀉時不用停止餵奶, 但要縮短餵奶時間, 同時延長餵奶的間隔。 此時, 母親還應少食脂肪類食物, 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餵奶前, 母親可喝一大碗開水, 稀釋母乳, 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

濕疹

濕疹是比較常見的寶寶皮膚疾病, 也可以說是一種身體過敏性的疾病, 因為是皮膚疾病, 出現也是反復無常的, 所以很難根治。

Advertisiment

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用軟膏。 濕疹可使用的藥物種類繁多, 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凡更換新藥前, 一定把以前所用藥物清除乾淨。 在更換藥物時最好先在小塊濕疹塗擦, 觀察效果, 以決定是否使用。 避免因藥物使用不當加重病情。

對濕疹不嚴重的寶寶, 只需局部用藥, 但不能自行濫用藥物, 以免引起皮膚損害或感染。

口瘡

新媽幾乎都會有這樣的體會, 寶寶剛出生那段時間, 會出現沒有原因的哭鬧, 以及不愛吃飯的情況。 若媽媽對此有常識, 會檢查寶寶的口腔環境, 就會發現舌頭上有乳白色的斑片。 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 又叫雪口。 患有此病的寶寶因喝奶時會有刺痛感,

Advertisiment
因此經常哭鬧不安或不願意吃奶。

母乳餵養的媽媽, 每次餵奶前用溫毛巾將乳☆禁☆房擦洗乾淨並洗手。 同時寶寶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 同時每次餵奶之後應用棉簽清潔寶寶口腔。 除此之外, 可用1.4%的碳酸氫鈉液洗口腔後用制黴素片塗口腔, 每天2-3次, 最好選擇兩次餵奶之間進行。 在口腔白膜狀物消失後還需治療2-3天, 以免反復。

(原標題:1歲以下寶寶 那些常見的疾病及處理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