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10-12個月寶寶的性格培養計畫

一位有預見的媽媽, 當寶寶10-12個月大時, 就已經注意其性格培養了。

很多媽媽會說到對寶寶管緊了怕抹殺天性, 任其發展又怕將來管不住。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所謂掌握一個"度"的問題。 最有效的培養, 不是嚴格得不得了, 這也不許, 那也不許;也不是過份的允諾, 這也可以, 那也答應。 兩個極端都會使他辨別不了對和錯, 而能辨別對和錯, 是性格培養的開始。 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要從立規矩、定界限做起, 但不是嚴得不得了。 為什麼要這樣做?第一, 植入對於對和錯的理解。 雖然一開始他不能完全懂得這種區別,

Advertisiment
但講多了會慢慢理解的;第二, 種下自我控制的種子, 這個種子不會很快發芽, 但如果好好培養, 它會變成未來行為的根。 完全靠成人控制才能表現好行為的話, 一旦成人不在場, 他就不知所措了;第三, 可以讓他們對正確行為尊重, 他就會從自我中心轉變成有同情心的、關心他人的寶寶;第四, 在你的寶寶長大一點時, 給他成為快樂的大寶寶的機會;第五, 保護你的家, 保護寶寶本人, 保證你神志正常, 因為沒有管教的寶寶, 放縱自己, 會無法無天, 家裡會搞得亂七八糟, 你也會失去理智。

在培養寶寶守規矩、有界限時, 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結合年齡。 對一歲寶寶要立的規矩一定要和對兩三歲寶寶的規矩不同。 對一歲寶寶你只能要求他不大聲亂嚷、不能“打”媽媽;對兩歲寶寶,

Advertisiment
你可以要求他不打小朋友、上街自己走路, 不要抱;;對五歲的小朋友則可以要求他把玩具玩過以後收起來、吃飯前去洗手、安靜地玩或看圖畫書、小朋友跌倒了要扶他起來等。

第二, 對寶寶要表示愛, 但不是溺愛。 沒有受到愛的寶寶, 自我價值會受到影響;受到太多的非理智的愛, 會自我砰膨脹, 目空一切。 表示愛的方法是對事不對人。 你可以對寶寶說:“我不喜歡你穿著鞋爬到沙發上去”, 不要說:“我不喜歡你”, 這兩者是不同的。 錯誤行為糾正了, 但仍不傷害寶寶。

第三, 有效的訓練是個別化的。 每個寶寶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環境的特點, 不能一樣對待。

第四, 兒童需要界限。

Advertisiment
他們往往不能自己控制衝動, 而當他們失去控制時, 又會非常駭怕。 比如他們亂蹦亂跳, 毫無約束, 會把櫃子弄翻, 東西嘩嘩啦啦全掉出來了, 使他們不知所措。 如果家長設置了界限, 並執行, 他們知道可以欺望什麼, 而且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範圍, 使他安全、穩定。

第五, 寶寶有時是會有些行為問題的, 但他並不“壞”, 不要說他是壞寶寶。 他們做出不恰當的事是他們缺乏經驗, 不知道對和錯。 他們要通過實踐、觀察因果關係、體驗周圍環境認識世界。 比如:我把牛奶弄翻了, 看媽媽怎麼辦?廚房抽屜裡有什麼?倒出來看一看, 看爸爸會怎麼樣?……不要老說他壞, 這會損害他的自我形象, 也會干擾他自信心的發展。 老聽:“你總是這麼壞”, 以後可能會變成預言(“如果媽媽說我壞,

Advertisiment
我一定就是壞了”)。 要表揚寶寶好的行為, 他才能對比, 才能棄惡從善。

第六, 堅持是必要的。 如果昨天允許吃飯前不用洗手, 今天又非要洗手不可, 寶寶會想事兒怎麼這麼亂呀?到底是不是一定要洗手呢?

第七, 兒童的記憶是有限的。 你不可能讓他們只聽一兩遍就記住規定了。 一定要耐心, 而且要在他“犯錯誤”的過程中, 不斷重複說規定, 這樣才可以把規定印刻在他腦子裡。 比如說不要撿地上掉的髒東西吃, 他往往撿一次、兩次、三次, 你每次都告訴他這不能吃, 漸漸地他就懂了。 如果只說一遍, 他可能什麼也沒聽見。

第八, 在對他進行教育時, 最好走近他, 面對面地對他說, 讓他看清你的姿勢、表情、聽清你的語調,

Advertisiment
這有利於他理解。 第九, 偶而為之的行為與故意為之的行為要分開處理。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權利。 寶寶由於智力、情緒、身體等方面的不成熟, 可能會犯更多的錯誤, 但不一定是有意的。 比如他因為取遠處一塊麵包, 碰灑了牛奶, 你可以說:“寶寶, 下回小心啊!”但如果是他有意弄翻的, 你就應該說:“牛奶是喝的, 不是玩的。 你看, 現在什麼也沒有了。 ”然後可以給前一種情況的寶寶另外倒一杯牛奶, 而對後一種情況的寶寶只倒半杯牛奶, 並告訴他下回不可以這樣了。

第十, 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 也不要要求寶寶是完美無缺的、不要設置寶寶達不到的目標, 他達不到時, 就批評他, 使他蒙冤受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