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夢與心理有關
您家的孩子還經常做夢嗎?夢裡的情景是否都是一樣的呢?每天早早睡下,可是最後還是會被夢而弄醒,這是為什麼呢?請看以下的故事: 16歲的阿美一直被一個奇怪的夢所困擾,為此她找到我。 夢中,她和幾個夥伴在河裡游泳,突然天空中出現一條龍
2017-03-13 28 -
從存錢罐開始進行節儉教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從小就知道糧食是農民辛勤勞動換來的,掉下的飯粒必須撿起來吃了,不能浪費。可見,勤儉教育自古就有。當下,節儉這種行為應該如何教育呢?我們如何給我們的孩子進行節儉教育?一起看看吧。
2017-03-13 17 -
給寶寶正確的早期教育
現代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是關注的重點。因此,寶寶的早期教育父母們早早做好了打算。怎樣給寶寶做好早期教育呢?又要注意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提出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給寶寶正確的早期教育 現在一般說早期教育,指的是0~3歲的教育
2017-03-13 23 -
逛公園可以培養BB的注意力
寫作業時老是動來動去,不能專心致志;休息時手腳仍不閑著,總安靜不下來……這可能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不少家長對此束手無策。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在綠樹成蔭的公園裡散步20分鐘,可以幫助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 “讓孩子多與大
2017-03-13 17 -
兩代育兒 觀念迥異(圖)
兩代育兒 觀念迥異 老一輩愛用棉尿布 新一代喜歡紙尿褲 時下已經到了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們生育的旺季,昔日的“小公主”、“小皇帝”搖身一變成了“孩子他媽”、“孩子他爸”,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很不適應。 由於工作壓力
2017-03-13 13 -
爸爸心情差寶寶愛哭鬧
媽媽的情緒似乎總能對孩子產生影響,但最近,荷蘭的有關研究表明,嬰兒的哇哇啼哭跟爸爸的情緒也有關係。 鹿特丹市艾拉斯莫醫療中心的精神科醫生凡登・伯格博士在發表于《兒科》雜誌七月刊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嬰兒過度啼哭(一周中至少有三天,每天啼
2017-03-13 40 -
先學認字還是先學拼音好?
在早教期間,父母在教孩子認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個詞、乃至整句話,有些人指出,是否應該先教拼音,再教拼寫,最後教字呢?其實四歲以前的孩子抽象思維還未形成。還不能理解將字母拼起來這個過程。 學前兒童應該先學習認字還是先學習拼音呢?許多
2017-03-13 61 -
寶寶怕醫院媽媽有對策
兒子1歲零4個月, 1歲的時候曾在醫院輸液吃了不少苦頭,自那以後就對醫院充滿了恐懼,即使換了一家醫院,只要一進大門,他就開始大哭不止,現在發展到對陌生的房子、屋子都害怕,進去就哭,除非有什麼吸引他的玩具,玩一會就好了,但對醫院除了哭還是
2017-03-13 18 -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父母們認為自己最有發言權,因為從出生到學前這段人生的啟蒙教育大多是由父母來完成的。但是父母也有許多類型,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一、過度保護型: 這類父母對孩子十分不放心,事先為他考慮得周周全全,總擔心自己微小
2017-03-13 24 -
孩子“道德智商”知多少
養兒育女絕對不是一件有絕對把握的事情,然而一些著名教授提出建議,也放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借鑒。下面就是了解孩子道德智商的一些辦法: 一、孩童是最敏銳的觀察者 道德智商不只是從背誦條規得來,而主要是從學習怎麼跟人相處,怎麼對待他人時
2017-03-13 29 -
父母的暗示也是種間接鼓勵
你做得漂亮極了 1 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當孩子對某件事做得雖不一定正確但卻很投入時就說:你做得漂亮極了。 2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亮亮從小就特別喜歡搞小製作。有一天,他想給自己做一副眼鏡,爸爸很支持他,為他準備了許
2017-03-13 36 -
靠攏寶寶隨時翱翔的心
某天,全家人圍坐一堂,歡聲笑語之時,我發現胖球很不合時宜地拿著個小熊(玩具)用力地在空中胡亂地揮舞,那力道真可謂吃奶的勁兒都使上了。按理說,沒人招他惹他,剛才還好好的,緣何他要無故地折騰他一向喜歡的小熊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時心情
2017-03-13 25 -
早教 媽媽要理性對待
在早期教育領域,很多媽媽都糾結于選擇蒙氏還是杜曼,也有的家長分析如果真正理解兩種理論,其實是殊途同歸,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如果完整看完兩種理論,估計要花很長時間,下面兩位媽媽的討論為大家瞭解兩種理論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正
2017-03-13 15 -
孩子看到針管就害怕
問:我的孩子特別膽小,在商場遇上比自己體積大的如米老鼠等,都會受到驚嚇,安慰也不管用。最近,對醫生產生了恐懼感,見到打針就哇哇大哭。怎麼幫助他面對恐懼呢? 答:在大多數情況下,安慰的話並不管用。解決這個問題更成功的方法是使孩子不要那
2017-03-13 14 -
兩歲寶寶有哪些跳躍空間(圖)
跳躍是寶寶最重要的身體活動之一,跳躍有助於寶寶肌肉運動能力的發展和全身動作的協調,也是寶寶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當寶寶高興、生氣、激動或受挫時,常常就會跳躍。兩歲左右,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有了很大發展,雙腳能跳離地面,特別喜歡蹦蹦
2017-03-13 21 -
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最大
家庭教育方法的不當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孩子並不能夠正確發出危險信號,父母情緒焦躁、對孩子的愛撫疼愛不夠、以及對孩子嬌生慣養,過多干預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並常常通過身體上的疾病表現出來。當孩子出現肚子疼、噁心、拉肚子、食欲不振
2017-03-13 15 -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並可能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條件。由於孩子還不成熟,自尊意識往往處於嫩芽狀態,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一旦他們的自尊受到傷害,他們便會用諸多的“不聽話”來進行對抗。
2017-03-13 24 -
誘發孩子的潛藏“創造力”
要點激發寶寶創造力 多鼓勵、給孩子探索的機會 當我們想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時,我們首先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營造可供探索的環境,並且多鼓勵孩子多方探索發展。例如帶孩子到郊外踏青,孩子在觀察花圃、植物時,就應多鼓勵他們去看與想像,並滿足
2017-03-13 14 -
不要阻礙孩子的自我實現(圖)
你還小,讓我來幫你!──不要阻礙孩子的自我實現 一天,孩子們圍成一圈,有說有笑。圈子中間放著一個水盆,盆裡漂浮著一些玩具。 學校裡有個剛剛兩歲半的男孩。他獨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他充滿了好奇心。我饒有興趣地在遠處觀察著他。他開
2017-03-13 21 -
慎待孩子的“人來瘋”
兒子長大後,一副文質彬彬的樣子。這讓許多知道他小時候愛“瘋”的親友們感慨不已:一個小時候那樣愛“瘋”的孩子何以有如此大的改變? “人來瘋”是小孩子的通病,我不清楚這裡面有什麼生理原因,也無法從醫學的角度加以闡述。因此,我只能表達自己
2017-03-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