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那7個需細心呵護的敏感部位

 

如同看到電視節目裡的大廚下廚一般,看著容易做著難,護理寶寶也是一樣的。很多年輕的媽媽們看著育兒書籍說得很簡單,但到了自己實踐的時候就覺得連幫寶寶洗澡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特別是面對寶寶的敏感部位,再加上道聼塗説很多關於敏感部位的危險事,更覺得如臨大敵。

其實年輕的媽媽也無需過於緊張。寶寶的敏感部位,確實需要你的細心呵護,但不需要過於慌張。牢記以下幾個資訊,你就能輕鬆地做好哦。

第一個是寶寶的囟門。看到寶寶尚未彌合的頭骨中間有一菱形空間,並且像脈搏一樣一跳一跳,年輕的媽媽不免要緊張。不過,不要過於害怕這部分的護理。這裡有很厚的一層膜保護。正常洗頭不會對它造成傷害。這個部位還是寶寶病情的觀察室,一旦寶寶不適,可以通過檢查它來確定病情。

第二個是頭垢。有的寶寶在頭皮上有一層黃褐色、魚鱗般的污垢,不甚雅觀。不過,媽媽們千萬不要去摳。正確的辦法是用植物油軟化,漸漸會自然脫落。一般到六個月左右,寶寶的頭皮就乾淨了。

第三個是臍帶。洗澡時不要在水中浸泡過久。墊尿布過長時要在腰部反折下來,以免被尿液浸濕。浴後用酒精棉消毒。注意觀察,有紅腫或滲水等異常要及時看醫生。

第四個是小屁屁。護理小屁屁的工作最頻繁。傳統的布尿布與現代的紙尿褲各有千秋,可以交互使用。布尿布更貼身,透氣,經濟環保,晴好的白天與夏天使用起來很方便;紙尿褲在陰雨天與夜晚可以大顯身手。還有大便後,用柔膚巾與溫水洗屁屁相結合。柔膚巾使用方便,含有護膚成分,缺點是天冷時冰涼,有時一次就用去好多張紙,很不經濟;溫水洗屁屁要徹底些,合適的水溫令小寶寶感到很愜意,缺點是麻煩些,適合有幫手時使用。尿布疹發生在幾乎所有的寶寶身上,我對付它辦法是防範在先。武器就更平常了,空氣與陽光。

寶寶剛換下尿布後或剛剛方便過,就讓它自然晾曬一會兒,不要立刻就包上。

第五個是眼睛。眼睛的護理需要非常小心,孩子出生時容易攜帶致病菌,尤其是眼部容易發生結膜炎,另外孩子還喜歡小手亂抓異物等,都較容易傷及眼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溫開水清洗眼部,如果結膜比較紅,可以用眼藥水點眼,每天3次。如果是抓傷,最好把指甲剪短並戴上薄手套,以防抓傷。眼部異物可以輕輕地用水沖洗或用消毒棉簽擦拭掉,如果比較困難,最好找醫生處理,以免傷及眼角膜。

第六個是耳朵。給孩子洗澡時,儘量避免洗澡水流進外耳道,如果不小心流進去,則可把孩子的頭側向一邊,有利於水流出,也用棉簽輕輕地把水擦拭掉,但不要把棉簽插進外耳道。在感冒時也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耳朵的不適,是否有分泌物流出或有特殊異味。如果孩子老是抓耳朵,要小心患中耳炎的可能。

第七個是口腔。要保持口腔的清潔,尤其是進食後要適當喂些溫開水,不要嘴裡總有食物殘渣。如果嘴裡出現白色的分泌物,則可能是患了鵝口瘡,需要用抗黴菌的藥物、紫藥水等抗黴菌。平時可適當給孩子補充維生素,以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防止口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