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從小培養衛生習慣_如何從小培養衛生習慣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從小培養衛生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使孩子受益終生。每個媽咪都希望自己的寶貝乾淨整潔、人見人愛。訓練寶貝的衛生習慣,也是媽咪需要認真完成的功課。可讓媽咪煩惱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那麼,怎樣從小培養衛生習慣?

孩子會走了,他的活動範圍擴大了,每天在星裡東串西跑,爬上爬下,一會兒也不閑著。如果爸爸媽媽帶他出去玩,那他更是歡蹦亂跳。他的眼界開始擴大,這個世界對他來說處處新鮮、件件好奇,什麼都想摸一摸,甚至抓來放到嘴裡嘗嘗。他們似懂非做,根本沒有什麼清潔衛生的概念。可想而知,這時的手是很不衛生的。

俗話說,“病從口入”,一切人口的東西都必然經過手,如果不注意,病菌、寄生蟲卵就會隨時經口而入,引起疾病。培養衛生習慣首先要從這裡著手。孩於要定期剪指甲,指甲裡的污垢往往是病菌、寄生蟲卵的大本營,不能讓它們有藏身之處。飯前便後要洗手,如能長期堅持,久而久之就能養成習慣。應在給孩子講故事時有意識地灌輸講衛生的思想。對於80後來說,在剛剛享受為人父母的快樂時,他們也擔心孩子的成長問題,如如何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等。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記者就此做了採訪。

家住市區龍橋社區的吳燕華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的兒子才2歲多。她認為孩子的衛生狀況好不好非常重要,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她對孩子的衛生要求十分高,不但自己勤給孩子洗澡、換洗衣服等,而且從小就要求孩子養成洗手等衛生習慣。兩、三歲正是招人喜愛的時候,爸爸媽媽幾乎形影不離,無論到哪兒都愛帶著孩子去。當然,適當的戶外活動,到公園去玩玩,是大有益處的。但不要忘記,人多的公共場所是傳播呼吸道疾病最有利的條件,看戲看電影或逛商店最好不要帶孩子去,特別是冬春季傳染病流行時。

另外,一有點兒小毛病就抱到醫院去看病,或者根本沒病也要找醫生檢查檢查,更是不必要。醫院是治病的去處,也是傳播疾病的場所,是呼吸道傳染病最集中的地方,最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孩子常有這種情況:水豆還沒好,又得了眼腺炎,肥腺炎還沒治好,又出了麻疹。迷信大醫院的思想,許多父母都有,其實有害無益。

寶貝應該從小養成的6個衛生習慣

1.勤清洗

洗臉、洗澡、洗屁股、洗腳,勤換洗衣服等,要教寶貝知道什麼是骯髒和乾淨。

2.飯前便後洗手

這是防止病從口入的關鍵環節,父母應加強督促,讓寶貝做到習慣成自然。

3.吃飯用餐具

初學吃飯的寶貝,要教會他用勺等餐具取食,杜絕用手抓飯菜。

4.每天刷牙漱口

3歲開始給寶貝準備兒童牙刷、牙膏,訓練寶貝早晨起床後和睡前刷牙、漱口。

5.用具專用

手帕、毛巾、牙具、食具和水杯等,要個人專用,不隨便亂用其他人的東西。

6.大、小便要用盆

1歲以後即訓練寶貝大、小便用盆,不能隨地大小便。

培養寶貝良好衛生習慣5原則

1.多鼓勵、多獎勵

適當的獎勵會使寶貝更有學習的熱情,當嘗到獎勵帶來的愉快體驗時,下次就會表現得更好。

2.強化習慣

發現寶貝能自覺遵守衛生規則的行為要立即給予強化,直至形成習慣。

3.父母必須做好表率

如果父母或寶貝周圍的成人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培養寶貝有好習慣就非常困難了。

4.創造方便條件

衛生設施對衛生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水龍頭太高寶貝就可能為了省事而不去洗手。

5.堅持一致一貫的要求

如果家裡有人要求嚴,有人要求松,或者忽嚴忽松,都會增加好習慣養成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