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_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養生之道網導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所以父母們對自身的行為應該謹慎。那麼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那些呢?小編為你講解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過失往往折射出父母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的錯誤以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親子教育的看重的就是耳濡目染,兒童3歲前處在“圖譜時代”,他們把人們的行為模式看成一些圖譜,照著這些圖譜學習各種行為。換言之,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他們的行為舉止對於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想寶寶獲得好的發展,擁有優良品格,像是最典型的飲食習慣,言行舉止等,爸爸媽媽們要做好他們的榜樣。

每天吃飯時總是諄諄教導孩子不要挑食,但是父母首先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樣才有說服性,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到吃飯香香,不要有任何挑食的行為,孩子看到父母吃飯開心,自己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也會吃的更開心。

父母要先個人的思維習慣蛻變一下,孩子新思維發散的廣,成人的理所當然有時她們不能理解,因而要想孩子能夠學會更多,掌握的更好,無論什麼問題都要學著以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簡潔。教育不能操之過急,把心沉到教育的土壤上來,心靜理自明。關於孩子的成長問題,父母要把目光轉移到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

孩子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父母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將會使讓寶寶更好的接受,比如父母見到熟人時笑著問好,分別是揮手再見。這些在我們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行為對於寶寶們來說可是積極地正能量。他們會對父母的行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且照此行事。反之,如果父母行為不端,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想而知。

父母不端的行為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孩子自理能力差,情感脆弱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愛孩子,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竟然到學校幫孩子做衛生,這樣的事情還挺多。”楊甫德說,這些事情雖不大,但卻容易讓孩子覺 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詢問父母,甚至推給家長,以至於養成凡事不動腦筋、沒有主見的習慣。而一旦這些孩子走進社會後,他們就會認為周圍的人照顧自己理所應當, 這會造交往上的障礙。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被呵護慣了,他們遇到困難就會異常脆弱。

2.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心裡想什麼就會做什麼,他們往往只顧滿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規則。比如父母對孩子上幼稚園獨佔玩具的行為不加以約束,就會讓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後,體會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今後就極可能變得橫行霸道、肆無忌憚。

3.一緊一松,孩子極端

很多人都認為嚴厲教養不好,其實,父母時緊時鬆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對孩子嚴加管教是會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夠説明他們學會遵守既定規則,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而一緊一松,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人格缺陷。

改正辦法:

1.

在心理上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都是有道理的。

2.

如果短時間無法統一意見,那麼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在對方教訓孩子時,你可以出去轉轉,等到夫妻獨處時,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

3.

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可以共同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借“權威”調整兩個人的認知,進而改變不當的行為。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言傳身教是很有效並且有藝術感的教育方式,它利用的正是滲透的原理,讓孩子通過重複動作和耳濡目染來學會正確的為人處世,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與此同時也有著教育孩子成才的重責,因而在生活中要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