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怎樣培養寶寶飲食習慣

養生之道網導讀:

怎樣培養寶寶飲食習慣?很多寶寶都有不愛吃飯,或者吃飯不認真,偏食的飲食習慣,這種壞習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及時給予糾正。那麼怎樣培養寶寶飲食習慣呢?

不必生硬地照搬某個專家提出的育兒方法;或是書本上列出的所有條文,而是要根據寶寶的性格特點,靈活地採取因人而異的餵養與撫育方式。比如,有些寶寶吃東西時特別“斯文”,一頓飯要吃挺長時間。但只要寶寶既開心,又能健康地成長,父母就不必為此而擔心。

愛心和耐心是寶寶最需要的東西。均衡的營養能使寶寶成長得更好,但是要讓他們快樂地吃進食物,才能發揮食物的營養效果。因此,應該特別注意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另外,不要因進食問題而責駡寶寶,強迫進食或“收買”孩子,比如作出多吃一口飯就給一粒糖的許諾。

不要讓寶寶看出父母對自己的吃飯問題特別關注,為一頓飯吃少點就表現出焦急萬分;而只要多吃一些,家人就會對自己百依百順。別當寶寶還小,他/她也會在家裡“爭權奪利”,以吃飯來控制大人,滿足自己的要求。當寶寶吃飯的“成績”不太好時,最好不動聲色、泰然處之,讓寶寶明白:吃飯完全是自己的事。

建立規律的膳食制度,定時進食。這樣可以促進寶寶形成必要的條件反射,引發他們的主觀食欲。餵食時,最好在同一地點、用同樣的餐具和相對固定的餵食者。

禁止寶寶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尤其不要追著餵飯。幫助寶寶建立起進餐是該在餐桌上進行的正確觀念,從小培養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進食過程,而不受周圍事物的干擾。

父母除了自己要以身作則,不挑食、偏食,還要鼓勵寶寶嘗試各種不同的食物,少吃零食和甜味飲料。更不要在飯前吃零食或做劇烈的運動。

儘量使進食過程充滿著愉快、溫馨的氣氛。全家人至少每天能有一次機會共同進餐,其間只談些令大家愉快的話題,也可播放賞心悅耳的輕音樂,偶爾點根蠟燭,來個燭光晚餐。但注意不要逗得寶寶大聲說笑,也別在這個時候討論寶寶的吃飯問題。

使孩子樂於吃飯的生活準則

1、不要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吃東西

幼兒對於大部分味道的感知能力尚不發達。因此,只要儘量將食物做得清淡一些,然後告訴孩子“這是好吃的東西”,那麼,未滿5周歲的孩子便會信以為真地食用起來。其實,正是因為大人在給孩子食物時強調這個味淡、那個不辣,孩子才會學大人的樣子加鹽、加辣椒面的。

2、最好讓孩子食用天然食品

最好讓孩子食用未經過深加工的天然食品。為此,在孩子可以食用飯菜時,應為其烹製清淡的食品,通過略淡的,至少口味不重的菜肴培養孩子的味覺。

另外,如果孩子一向不愛進食,那麼在他第一次吃菜時,應將菜肴做得微酸、可口,也可時常性地煮柚子茶和幹橘皮給孩子喝。

3、自幼開始為孩子培養“正確的味覺”

從小開始便讓孩子適應味道清淡的食物。此外,面制食品不易消化,而市場上的食物由於添加了大量化學調味劑,刺激性太大,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儘量不要給孩子食用。自孩子幼時起便為其培養“正確的味覺”,則無需再擔心孩子會患上小兒肥胖症、食物過敏症、過敏性皮膚炎等疾病。

4、給孩子的食物要與其體質相符

同樣食用所謂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可是有的孩子一吃肉便會腹瀉,有的孩子卻沒關係。如果孩子一接觸肉食便會引發腹瀉,應注意少給孩子吃肉,因為這樣的孩子腸胃功能相對較弱,無法充分消化肉食。

但是,肉類食品中含有諸多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因此一定要以海鮮和豆類食品替代肉食,為孩子補充必備的營養元素。要知道,世界上絕對沒有對海鮮、肉類、藻類、蛋類、豆類、油類等所有蛋白質供給源都過敏的人,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孩子能夠安全食用的食物,幫助孩子攝取必需的營養。

5、不要對孩子的嘔吐或腹瀉症狀過於敏感

媽媽們經常會因孩子的突然嘔吐或腹瀉大受驚嚇,其實,只要不是由於心理因素造成的習慣性症狀,就沒有必要過分擔憂。因為兒童大部分嘔吐或腹瀉現象,均是由於其胃部及腸絨毛未發育完全所致。

6、儘量不要讓孩子吃夜宵和過多零食

上班族媽媽由於工作之故日間無法照顧子女,是故她們大多希望將晚餐烹製得豐盛一些,多少對孩子做出些許補償,且晚飯時間一般而言並不規律。因此,孩子們大多很晚才能夠吃到晚飯,也會不分時間地食用零食。注意!晚飯時間一定要具有規律性,最好定在晚6點之前,另外,睡前3~4小時內最好不要讓孩子進食,這樣既不會給胃造成負擔,也能夠保證孩子睡得更加香甜。

7、儘量不要給孩子吃速食食品

一些上班族媽媽無法抽出時間為孩子購買零食,因此她們時常會塞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們獨自在外面吃飯或購買自己中意的食品。但是,市場上的食物大多添加了化學調味劑,藉以刺激食欲,很容易使孩子暴飲暴食,且其中營養含量不足,熱量大,吃後極易發胖。

8、與孩子一起做菜

週末時,與其全家一同外出就餐,不如如同玩遊戲一般在家中一起做飯。如此,既可以使孩子在親手做菜的過程中,逐漸改掉偏食的不良習慣,又可以使家庭關係更加和睦,此外也可減少孩子食用速食食品及刺激性食物的次數。最重要的是,全家人一同做家務,可以有效增進彼此間的瞭解。

注意事項

注意飲食衛生。俗話說“病從口入”,許多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疾病大部分是因不部分是因不注意飲食衛生引起的。因此應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飯後漱口,不喝生水,不吃不乾淨和不新鮮的食品。

按時進餐。胃排空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性,1-2個月的小嬰兒吃母乳,一般每隔2-3小時吃1次,以後隨著胃容量逐漸增大,每次哺乳量增多,胃排空時間逐漸延長,到4-5個月時就會自然地形成3-4小時哺乳1次的習慣。5-6個月後隨著輔食的添加,飲食也從流質過濾到半流質、固體食品,胃排空的時間也逐漸延長。1-2歲時每日可安排進食5次,2歲後可逐漸過度到一日3次主餐,另外定時加餐。每日如此,可使進食前胃已排空,有饑餓感,食欲好,食物消化吸收也好。

定位進餐。從5-6個月開始添飯菜時起,每次都讓孩子坐在固定的場所和座位上,並讓孩子使用獨自的小碗、小勺、杯子等餐具。孩子每次坐下後,看到這些餐具便通過條件反射知道該吃東西了,就會有口唇吸吮及唾液的分泌,讓孩子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

思想集中,心情愉快。訓練孩子吃飯時要專心,不要在吃飯時跟孩子談論與吃飯無關的話題,更不要開著電視吃飯。有的家長常在飯前或吃飯時進行批評教育,這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吃飯時孩子保持心情輕鬆愉快。

不偏食、不挑食。從5-6個月添飯菜時就要注意,給孩子吃的食品不要過於單一,宜多樣化。1-2歲孩子的主食中,米、面、雜糧都應該有,輔食也不能只吃蛋、肉、魚,而忽視蔬菜、水果。否則養成偏食、挑食的習慣,再想改就比較困難了。

吃零食方法要得當。不要在飯前吃零食,特別是糖果,即使吃得很少,也會影響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