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早期閱讀的重要性_閱讀的重要性

養生之道網導讀:

學東西需要從小抓起,也有說三歲定八十,所以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隨小編看看: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早期閱讀的4大重要性

前言:

母親翻撿舊物時,翻出了幾本小人書,就拿給我女兒看,誰知我女兒根本就不喜歡,只拿過來翻了翻就扔在了沙發上。

想想也是,這些簡陋呆板的黑白小書怎麼能比得上她那些精緻華麗的彩色卡通畫冊呢?但我們小的時候,在沒有電視機沒有遊戲機,也看不懂大書的情況下,那些圖文並茂,甚至不認識字也能對照著圖畫看個八九不離十的小人書,的確是我們當時惟一的認識世界的視窗。

我記得那時我們有一位鄰居叔叔在新華書店上班,因為常有人托他買書,他就乾脆每天下午下班時都帶一些回來。我們就喜歡天天往他的家裡跑,對著每本書都翻翻撿撿,愛不釋手,可總不能只看不買吧?特別是對那些鍾愛的小人書,更是看一遍不過癮,還想抱在手裡看它個幾十遍。一次,弟弟看中了一套《傲蕾一蘭》,可那套書定價四毛一,而當時父親的月工資只有四十幾元,生活非常困難。弟弟回家要錢,媽媽不給,弟弟哭鬧了一通,沒辦法,只好出去找別人商量, 最後竟是幾個男孩子每人出一份錢,合夥把那本書買了回來。

偶爾在過年的時候掙得幾毛錢的壓歲錢,我從不捨得把它們買冰棒吃了,而是全都買了小人書。在這點上弟弟就比不上我,他老是沒有遠見,不是拿錢買了鞭炮,就是買了好吃的,等看見在我名下的書比他多時,也就只有老老實實聽我話的份,不然,就不給他看我的小人書唄!有一次,我手裡攥著八分錢,跟四五個同樣六七歲的小孩子一起去書店,書店很遠,記得爸爸用自行車載著我去時也得走很長時間,我們在路上走走停停,一個小孩累得哭了,我們就拖著他走,好容易到了書店,面對著滿滿的幾十個書架上的書,我們卻不知該要哪本好了。書店裡那位鄰居叔叔給我們拿了一本又一本,可我們只有八分錢,最後只得由他給我們挑了一本《拳王阿裡》。那次回家,是鄰居叔叔送我們回去的,我們自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父母的責怪,有一個小孩子甚至被他父親打了一頓,以後,我們就只敢在大院裡玩,再也不敢走遠路了。

後來,上學了,認字了,就開始看大書,小人書就扔給了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開始看大書時,那些小人書就漸漸地不見了。

等我有了女兒後,再上書店給女兒買書時,連書店裡也不見有賣小人書的了,倒是我跟女兒的目光一下就都被那些花花綠綠珠光寶氣的卡通畫冊吸引了過去,雖然這些卡通畫冊的價格貴了點,但是更適合孩子看。

不可否認,小人書的時代已的確過去了,小人書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了。而現在的孩子們,他們生活在這個改革開放的年代裡,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有兒童樂園,有動畫片,有卡通畫冊,更有千變萬化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讓他們應接不暇,誰還會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把擁有一本小人書當作最大的快樂呢?

怎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時機呢?首先我們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實施方案:

一、構建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體系

目標是教育行為的指南,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閱讀教育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按美國課程專家瑞夫·泰勒的觀點,教育目標的構建應從孩子的興趣、認知、能力、習慣、態度等方面考慮。

從早期閱讀教育的特點看,它是幼稚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早期閱讀教育在語言教育中又有其獨特的價值,在構建目標時,應體現其特殊性,同時必須遵循幼兒語言發展的規律,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結合趙寄石、樓必生教授主編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有關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及本園幼兒實際,確立了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對書面語言的敏感性,説明幼兒認識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的對應轉換關係,掌握早期閱讀的方法,培養幼兒將早期閱讀經驗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的能力,養成良好習慣,提高幼兒觀察、想像和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據此,我們再確定分解目標及各年齡班的層次目標。

早期閱讀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和確立,使教師明確了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所要達到的要求,使早期閱讀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二、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途徑

(一)教師根據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的閱讀能力進行系統培養,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準上獲得發展。

1.閱讀活動(按早期閱讀教育目標開展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教育活動)

(1)大圖書閱讀活動: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製大型圖畫故事書,並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按序仔細觀察畫面和將前後畫頁聯繫起來理解的閱讀技能。(適合集體活動、分組活動。)

(2)小圖書閱讀活動:同一內容的圖畫故事書幼兒人手一冊,獨立閱讀,主要幫助幼兒掌握翻圖書的方法, 讓幼兒在看書過程中自己感受、體會,不斷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適合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3)聽賞活動:以聽賞圖畫故事或其他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主要讓幼兒反復傾聽老師的講述,不斷體驗品味,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適合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4)排圖活動: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幼兒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邏輯規律將圖片按順序排列起來,並表述排圖理由,這有利於培養幼兒有序思維能力。(適合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2.以閱讀為主的綜合活動

(1)自編圖畫故事書活動、詩配畫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運用已有閱讀經驗和繪畫技能,將自己創編的故事、詩歌配上與其情節、內容相符的畫面,編成圖畫故事書,培養幼兒將語言符號轉化能力並發展其創造性 思維能力。

(2)聽音樂編構故事:這是閱讀經驗與音樂感受相結合的活動。幼兒通過感受理解音樂,將它轉化成語言符號,進行講述,並配上畫面組成音樂圖畫故事書,培養幼兒將音樂符號轉化為語言符號和繪畫符號的能力並發展其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材料,能動建構、積累和同化閱讀經驗。教師給予適當指導,鼓勵幼兒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1.區域活動中提供閱讀材料

閱讀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區、圖書角提供相應新圖書、新圖片,並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讓幼兒自願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教師主要觀察瞭解幼兒感知、體驗的水準,為專門性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閱讀活動結束後,教師繼續為幼兒創設各種活動情境或條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實踐,幼兒往往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或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故事情節,這有利於發展幼兒的再造想像力。

2.開設幼兒閱覽室

我們開闢了幼兒閱覽室,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準,有的放矢地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幼兒讀物,讀物每月更換一次,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于自主閱讀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閱讀教育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將季節的變化、生活的特點、動植物的生長規律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通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同時,教師提供一定時間讓幼兒自主選擇交流物件、交流內容、 交流地點,進行閱讀交流活動。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實踐,幼兒會自由選擇合作辦報;幼兒會興高采烈地來到漢字角,挑選自己喜歡的字寶寶,說上幾句與之有關的小廣告、小故事;幼兒會戴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頭飾,與牆面上的小動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兒還會把最新的消息告訴同伴、老師、阿姨。幼兒的閱讀經驗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遷移,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三、實施早期閱讀教育的方法

為保證幼兒早期閱讀順利進行,我們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像創造的規律和幼兒年齡特點,採用六種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師創設幼兒自己閱讀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觀察感受閱讀內容,並獲得有關資訊。如讓幼兒掌握有序地翻看圖書這一方法時,教師先講故事,然後為幼兒提供5~6冊圖書,請幼兒找出教師所講故事的那本圖書,最後請幼兒自己根據故事內容一頁一頁翻看圖書。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受,獲得了有序翻看圖書的經驗。

2.符號轉譯

引導幼兒將美術符號轉譯成語言符號,初步瞭解美術符號與文字符號的對應關係。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圖書時,説明幼兒通過觀察把握畫面內容,並將畫面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會講述圖畫故事後,往往會興趣盎然地認讀圖畫故事,明白了圖畫符號與文字符合的對應關係。

3.開放式提問

即所提問題“大”、“活”、“深”。“大”即提問範圍大,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從各個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問從幼兒思維現狀出發,順著幼兒思路啟發引導而不是按教師的意圖要求幼兒回答;“ 深”指的是提問不局限於一幅畫,而是著眼於對整個故事的理解。

4.體驗表現

在對故事重點情節或細節的把握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情、言語等外顯行為進一步理解作品,將靜態畫面與動態體驗結合起來。實踐中,我們為幼兒創設圖畫故事的情景,讓幼兒在動態的情景中體驗故事內容,並在情景中講述故事、表演故事,讓幼兒將接收到的語言資訊再現到相應的動態情景中。

5.假設想像

教師引導幼兒跳出常態下故事進展程式,讓幼兒根據圖畫故事中提供的各種線索,通過思考、想像,假設出不同條件下故事進展順序,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經驗遷移

教師創設或利用各種環境,為幼兒提供各種條件,讓幼兒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於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師帶幼兒到公園、校園欣賞春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用規範、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將這些感受用圖畫故事書的形式表現出來,以達到經驗遷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