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寶寶健康 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是什麼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症治療。

手足口病的原因

1.常見托兒所或是公共場所人群密切接觸傳播。

2.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污染過的水和食物。

4.小兒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手足口病症狀

1、一般症狀表現:

(1)急性起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症。

(2)除手足口外,亦可見於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於軀幹及四肢,數天后乾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

(3)個別兒童可出現泛發性丘疹、水皰,伴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4)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肺水腫、迴圈衰竭等。

(1)呼吸系統表現為:呼吸淺促、困難,呼吸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聞及痰鳴音或濕羅音;

(2)神經系統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無力或癱瘓;查體可見腦膜刺激症、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現為頻繁抽搐、昏迷、腦水腫、腦疝;

(3)循環系統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脈搏淺速、減弱甚至消失,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血壓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

1、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2、易感人群: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可獲得免疫力。

3、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佈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

手足口病的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