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多產時代的子宮,血液循壞好

眾所周知,經常使用的器官會變得強大,不使用的器官則會逐漸退化。如果過去女性的懷孕力、分娩力和現代女性相同,就必須考慮下器官的"用進廢退"原理。

對多產時代女性的強大孕育力深感震驚的我,每次與婦產科醫生見面,都會拿大正14年的統計資料徵詢醫生的看法。而醫生的意見也是因人而異,既有認為"這資料很奇怪"的醫生,也有說"海外也有相同的報告"的醫生。說"海外也有相同報告"的醫生都是不孕治療領域的專業醫生,他們看到這組資料後都會說:"這些人因為年輕時擁有豐富的分娩經驗,所以可以在這麼大的年齡孕育生命。”

曾翻閱過日本紅十字會助產師學校珍藏的日赤產院(現-日本紅十字會醫療中心)歷史性文獻《日赤產院創立30周年紀念冊》。觀察大正11年(1922年)〜昭和5年(1930年)年按分娩先後順序排列的產婦的平均年齡,我發現,第6子的平均分娩年齡超過35 歲,第9子及其以後孩子的平均分娩年齡均在40歲以上。從這可以看出,前文介紹的大正末期的超高齡分娩者,很多都是分娩孩子多達10人以上的女性,如同我丈夫的奶奶一樣。

淺田義正醫牛曾說:"孕育過生命的女性,其子宮周圍的血管較粗。” "年輕時,我經常在大學附屬醫院做剖宮產手術。處於臨產狀態的子宮,其周圍血管高度隆起,十分壯觀。血液迴圈非常好。因為分娩後的血管比懷孕前更粗些,所以孕育過多個孩子的女性,其骨盆內的血液迴圈非常好。”

如果骨盆內的血液迴圈很好,不僅卵巢和子宮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成分,而且更能促進排卵。因為排卵只有接收到促卵泡激素的指令才能進行,而促卵泡激素經腦下垂體分泌後會進人血液迴圈。

"在腦下垂體不斷將激素釋放到全身血液中的過程中,激素會逐漸分解、消失。因此如果血液迴圈不佳,子宮和卵巢就無法得到足量的激素。在這一點上,血管越粗越有利。”淺田義正醫生如此說道。

此外,IVF詠田醫院院長詠田由美醫生也曾指出:"由於女性在懷孕期間處於無月經狀態,而多產女性的月經次數明顯少於平常人,所以可以在高齡孕育生命。” "無月經時間較長的過去時代的女性,按現在的說法,其無異於從年輕開始一直吃避孕藥的人。

“排卵、為懷孕做準備這項艱巨的任務,對卵巢來說是很重的負擔哦!”詠田醫生還告訴我,包括她在內的很多婦產科醫生都會讓自己的適齡女兒吃避孕藥。因為如果為排卵分泌的激素長年累月地暴露在外,就容易引發婦科疾病等問題。

"現在,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平滑肌瘤的現代女性不斷增多。而其中絕大多數重症患者都是沒有分娩經驗的女性。在視年輕時孕育多個孩子為平常現象的過去,幾乎沒有人為這些病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