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宝宝网

曾經的“高”字圖章已成為歷史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日本人一直視30歲為生育能力變弱的轉捩點,將30歲以上懷孕的女性稱為"丸高"。其原因是,當時產科醫院會在30歲以上初次分娩的女性的病歷上蓋一個"高"字圓章。據說有的自治團體還會直接在母子手冊封面上印"高"字。

"丸高"源自日本婦產科學會的專業用語"高齡初產婦"一詞。現在,該學會將35歲以上初次分娩的人稱為"高齡初產婦"。而在這之前,30歲以上初次分娩的女性都屬於"高齡初產婦"。

把30歲改為35歲,是1992年的事。因為當時國外的主流思想是將35歲作為分界線,所以該學會在徵求全國大學教授的意見後,將年齡提升了5歲。據該學會的宣傳雜誌稱,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和高齡初產安全性的提升,將高齡定為30歲以上只會"給孕婦增添不安",因此決定與國際同步。之後作為"區別對待"時代的見證物的"高"字的圖章也隨之自然消亡。

而今,當初被稱為高齡的30歲已成為女性的平均初產年齡。

35歲以上分娩的女性,若算上經產婦,全國每4人中便有1人。東京23區的比例則更高,每3人中有1人,人數直逼半數。

在東京市中心,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沒過40歲就不是高齡分娩。我曾在某市中心醫院的走廊上聽到兩位元孕婦的對話,她們認為:

“將35歲以上的人稱為高齡孕婦,很不恰當。應該將高齡分娩的年齡提升至40歲。”

但這恐怕是不可能的事。雖說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的女性延遲懷孕,但女性的生育能力在35歲以後開始發生變化是不爭的事實。30歲的女性受年齡增長的影響還較小,但35歲以上的女性明顯有別於20多歲的女性::

女性不再年輕意味著卵細胞質變得陳舊,無法正常進行分裂。而如果分裂無法正常進行,就會出現染色體數目異常等現象,從而使"不孕""流產""染色體異常"等問題發生的幾率增加。

而這便是經不孕治療專業醫生反復提醒和“NHK Special”大型節目反復報導後廣為人知的"卵子老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