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 朋友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而童年的朋友在人們心中的印記又最深、最美好。 當我們回想童年的時候, 總能憶起幾個經常一同嬉戲的玩伴, 這些玩伴讓我們體驗到了玩耍的樂趣、童年的歡樂, 難以想像沒有夥伴的童年會讓人孤獨成什麼樣子。 雖然我們的童年早已過去, 但是孩子的童年正是現在, 讓我們在這樣的日子裡, 與孩子一起談談同伴、朋友吧。
理論依據
同伴, 被定義為“彼此之間地位平等的人”, 在學前兒童領域, 同伴是指兒童與之相處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會認知能力的人。
Advertisiment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
Advertisiment
2歲以下的兒童已經具備了一些有助於發展同伴交往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教您關注寶寶
同伴關係不同于親子關係, 因為雙方處於平等地位, 需要兒童管住對方的反應態度, 並提高自己行為的表現性和反應的靈活性, 以保持順利實現雙方的資訊交流, 完成交往活動。
在實際的交往中, 兒童需要向對方發出交往行為, 如微笑、請求、邀請等, 從而嘗試、練習社會交往技能和策略, 並根據對方的反應做出調整。
交往中, 兒童還要通過觀察同伴的社會行為,
Advertisiment
當兒童處於困境, 比如遇到危險、有了難題、受到欺侮時, 同伴的幫助常常是其擺脫困境、恢復平靜、獲得愉悅的有力途徑。
良好的同伴交往使兒童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 從而心情愉悅。 同伴交往是兒童的一種情感依賴, 對其具有重要的情感支持作用。
同伴交往為兒童提供了大量彼此協商、相互討論的機會, 有助於兒童擴展知識、豐富認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兒童在與同伴的交往理解中, 逐漸學會與同伴相處、認識別人、瞭解別人、理解別人、約束自己、改變自己不合理的想法與行為模式, 説明兒童克服認知上的自我中心狀態。
Advertisiment
同伴交往為兒童自我評價提供了有效的對照標準, 使兒童通過對照更好地認識自己, 為兒童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打下了最初的基礎, 如“我比你快”、“你沒我好”等等。
兒童在交往中發出的不同行為, 往往會招致同伴的不同反應。 因此兒童不僅可以瞭解自己行為的結果和性質, 還可以瞭解自己是否為他人所接受, 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 對兒童自我調控系統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兒童最初的友誼與成人間的友誼看上去不同。 孩子之間的交友方式更像是“侵犯”, 比如他們喜歡一起吃一樣的東西, 喜歡搶對方手裡的玩具等等。 所以父母要瞭解孩子的交往方式, 不要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教您怎麼做
一周歲多到兩歲的孩子,雖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們喜歡注視彼此的活動,也喜歡彼此靠近。不過多數情況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父母最好能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遊戲場所,引導他跟別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願的基礎上。
獨生子女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往往出現困難,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裡的言行,不能事事依著孩子,聽他指揮,使其學會既能支配別人,也可以被別人支配。只有這兩種角色都能擔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們的集體。
父母不要干涉孩子自己選擇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覺得有父母的堅強後盾,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尋求庇護。父母只需要在孩子受到冷遇排斥時,及時發現,給予關心,從實際出發,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懷疑等,讓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觸小夥伴。孩子只有在通過自己獨立結交朋友的過程中,才能增長智慧!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指導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時與別人家的小夥伴相處。例如,向孩子提出要求,要讓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裡做小主人不同,要守規矩懂禮貌,別人家的東西,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拿。給孩子介紹去做客家的情況,特別應介紹對方小夥伴的情況和如何稱呼等基本情況,如對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愛護。孩子之間玩耍時,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要多用商量、徵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等。
教您怎麼做
一周歲多到兩歲的孩子,雖然很少在一起玩,但他們喜歡注視彼此的活動,也喜歡彼此靠近。不過多數情況下,依然是各玩各的。父母最好能帶孩子到有小朋友的遊戲場所,引導他跟別的小朋友玩。但是,一定要在自願的基礎上。
獨生子女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中,往往出現困難,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家裡的言行,不能事事依著孩子,聽他指揮,使其學會既能支配別人,也可以被別人支配。只有這兩種角色都能擔任的孩子,才容易加入同伴們的集體。
父母不要干涉孩子自己選擇朋友,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覺得有父母的堅強後盾,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回到父母身邊,尋求庇護。父母只需要在孩子受到冷遇排斥時,及時發現,給予關心,從實際出發,解除孩子心理上的懷疑等,讓孩子勇敢地再次接觸小夥伴。孩子只有在通過自己獨立結交朋友的過程中,才能增長智慧!
帶孩子到親朋好友家做客,指導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時與別人家的小夥伴相處。例如,向孩子提出要求,要讓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裡做小主人不同,要守規矩懂禮貌,別人家的東西,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拿。給孩子介紹去做客家的情況,特別應介紹對方小夥伴的情況和如何稱呼等基本情況,如對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愛護。孩子之間玩耍時,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見,要多用商量、徵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