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鵝口瘡白色小點

一、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thrush), 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 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 是由真菌傳染, 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 或因哺乳乳☆禁☆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 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 所以稱為雪口病。 它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 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

Advertisiment
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

它的病發物件多為身體虛弱或營養不良, 特別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兒。 另外濫用或長期使用抗菌素也能引發這種病, 並通過餐具造成感染。 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二、鵝口瘡症狀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 周圍無炎症反應, 形似奶塊無痛, 擦去斑膜後, 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 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粘膜, 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 否則不易發現, 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

Advertisiment
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 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 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 少數可併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 造成敗血症。

輕症可見口腔粘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 可逐漸融合成大片, 不易擦去, 強行剝離後局部粘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 不痛, 不流涎, 一般不影響吃奶, 無全身症狀;重症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 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頭、食管、氣管、肺等處,

Advertisiment
可伴低熱、拒食、吞咽困難。 取白膜少許放玻片上加10%氫氧化鈉一滴, 在顯微鏡下可見真菌的菌絲和抱子。

三、嬰兒鵝口瘡圖片

四、嬰兒鵝口瘡怎麼治療?

一、用藥治療

1、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 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 塗搽在創面上, 每4小時用藥一次, 療效顯著。 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 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 塗搽在創面上, 每4小時用藥一次, 療效顯著。

2、全身用藥:

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 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 進行綜合治療。

用棉花千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在口腔患處, 或用1%龍膽紫塗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

Advertisiment
以上藥物每天可塗3—4次。

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 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 一般每日滴2—3次, 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每日二次, 每次各一片, 壓碎成粉, 加水溶解後喂。

飲食衛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 奶瓶、乳☆禁☆頭、碗勺等專人專用, 使用後用堿水清洗, 煮沸消毒。 母乳餵養者每次餵奶前, 母親應先洗手, 清潔乳☆禁☆頭。

營養供給: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 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用弱鹼性溶液如2%—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塗擦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糊狀蜜劑)制黴菌素混懸劑等效果良好, 加強營養特別適量增加維生素B2和C。

Advertisiment

二、按摩治療

1、清天河水300次, 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 清心經300次, 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臥, 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 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 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 揉板門50次, 然後, 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

隨證加減

1、心脾鬱熱型:口腔粘膜佈滿白屑, 白屑周圍紅暈較甚, 伴心煩口渴, 面赤, 口臭,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尖紅, 苔黃。 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200次, 清心經加至500次。 ②推下七節骨300次。 ③按揉心俞、脾俞各1分鐘。

2、脾虛濕盛型:口腔粘膜佈滿白屑, 周圍紅暈色淡, 伴面色白, 身體瘦弱, 四肢欠溫, 口唇色淡, 大便溏薄, 小便清長, 舌質淡, 苔白膩。 常用手法加①摩中脘5分鐘。 ②補脾經300次, 揉板門加至100次。 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鐘。 ④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偏方治療

板藍根治鵝口瘡配方:板藍根10克。

用法:上藥水煎成液。

功效:反復塗擦患處,1日5-6次,並可內服。1-5天即可愈。

板藍根薄荷治鵝口瘡配方:板藍根20克,薄荷5克。

用法:煎汁,取一半擦洗患處,日5-6次,另一半分2-3次內服。

紅糖治鵝口瘡配方:紅糖適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輕輕塗搽口腔患處數次。功效:治鵝口瘡。

黃連銀花治鵝口瘡配方:黃連3克,銀花6克。

用法:水煎3次,取液50毫升,加奶1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威靈仙湯治鵝口瘡配方:威靈仙8克。

用法:水煎服及含嗽,日3-4次。功效:治鵝口瘡。如果嬰兒不能嗽口,可用布蘸藥洗滌口腔。

五、鵝口瘡反復不愈怎麼辦?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禁☆道寄生。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禁☆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復感染發作。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孩子,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鵝口瘡的主要表現: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常見於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牙齦、上齶等處,有時可蔓延至咽部。此白膜不容易拭去,剝落後局部黏膜潮紅。一般孩子無疼痛感,不流口水,吃奶不受影響,但是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

因此,預防、治療應遵照以下原則:

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護理者要注意個人衛生,操作要乾淨。哺乳者每次餵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天天要換洗內衣。孩子必須勤洗手,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注意孩子的營養,對於長期腹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避免體內菌群失調,造成真菌滋生。

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10萬~20萬單位/毫升),塗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防止復發。

六、寶寶生鵝口瘡怎麼辦?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寶寶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會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形狀如“鵝口”,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偶爾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

寶寶患這種病,主要是因為乳☆禁☆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感染所致。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容易患此病。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用2%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後清潔口腔,局部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溶液,每日2~3次即可。

七、寶寶鵝口瘡的護理

塗抹藥物

寶寶出現鵝口瘡時,新媽媽可用2%蘇打水清洗乳寶寶患處,再用制黴菌素甘油塗口;每日需堅持3~5次,一般輕症乳寶寶塗藥2~3次就可以治癒。

清洗乳☆禁☆房(母乳餵養者)

鵝口瘡主要通過黴菌傳播,新媽媽在餵奶前應用溫開水洗乳☆禁☆頭,保持乳☆禁☆頭衛生。如為人工餵養,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

口腔清潔

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餵奶後,新媽媽可以給寶寶喂些溫開水以清潔寶寶口腔,使黴菌不易生長和繁殖。但不要用棉芊或紗布用力去擦寶寶稚嫩的口腔粘膜。

餵奶時間控制

寶寶患鵝口瘡時,新媽媽要控制自己的餵奶時間,每次餵食時間都不要超過20分鐘,同時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急救處理

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粘膜黴菌病,

鵝口瘡左頰部假膜

俗稱鵝口瘡。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

引起鵝口瘡的原因很多,主要由於小孩抵抗力低下,如營養不良、腹瀉及長期用廣譜抗生素等造成,也可通過污染上黴菌的食具、乳☆禁☆頭、手等侵入口腔造成,故平時應注意餵養的清潔衛生,食具及乳☆禁☆頭在餵奶前要清洗乾淨。一旦出現鵝口瘡,可採用下列方法處理: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1~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④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偏方治療

板藍根治鵝口瘡配方:板藍根10克。

用法:上藥水煎成液。

功效:反復塗擦患處,1日5-6次,並可內服。1-5天即可愈。

板藍根薄荷治鵝口瘡配方:板藍根20克,薄荷5克。

用法:煎汁,取一半擦洗患處,日5-6次,另一半分2-3次內服。

紅糖治鵝口瘡配方:紅糖適量。

用法:以手指蘸糖,輕輕塗搽口腔患處數次。功效:治鵝口瘡。

黃連銀花治鵝口瘡配方:黃連3克,銀花6克。

用法:水煎3次,取液50毫升,加奶1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威靈仙湯治鵝口瘡配方:威靈仙8克。

用法:水煎服及含嗽,日3-4次。功效:治鵝口瘡。如果嬰兒不能嗽口,可用布蘸藥洗滌口腔。

五、鵝口瘡反復不愈怎麼辦?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禁☆道寄生。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禁☆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復感染發作。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孩子,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鵝口瘡的主要表現: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常見於頰黏膜、上下唇內側、舌、牙齦、上齶等處,有時可蔓延至咽部。此白膜不容易拭去,剝落後局部黏膜潮紅。一般孩子無疼痛感,不流口水,吃奶不受影響,但是病變嚴重則可引起嗆奶、吞咽困難、呼吸困難。

因此,預防、治療應遵照以下原則:

所用一切物品必須嚴格消毒,護理者要注意個人衛生,操作要乾淨。哺乳者每次餵奶前,一定要用清水清洗乳☆禁☆頭,天天要換洗內衣。孩子必須勤洗手,杜絕可以引起反復感染的環節。

注意孩子的營養,對於長期腹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孩子做好預防工作。在疾病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減少抗生素和激素的應用,避免體內菌群失調,造成真菌滋生。

一旦患病,可以用制黴菌素溶液(10萬~20萬單位/毫升),塗口腔,每天3~4次,或遵照醫囑口服制黴菌素。可同時服用維生素B2及維生素C。鵝口瘡消失後繼續口服藥物2~3天,防止復發。

六、寶寶生鵝口瘡怎麼辦?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寶寶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會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形狀如“鵝口”,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偶爾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響吃奶。

寶寶患這種病,主要是因為乳☆禁☆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感染所致。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容易患此病。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用2%碳酸氫鈉溶液于哺乳前後清潔口腔,局部塗抹10萬~20萬U/ml制黴菌素溶液,每日2~3次即可。

七、寶寶鵝口瘡的護理

塗抹藥物

寶寶出現鵝口瘡時,新媽媽可用2%蘇打水清洗乳寶寶患處,再用制黴菌素甘油塗口;每日需堅持3~5次,一般輕症乳寶寶塗藥2~3次就可以治癒。

清洗乳☆禁☆房(母乳餵養者)

鵝口瘡主要通過黴菌傳播,新媽媽在餵奶前應用溫開水洗乳☆禁☆頭,保持乳☆禁☆頭衛生。如為人工餵養,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

口腔清潔

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餵奶後,新媽媽可以給寶寶喂些溫開水以清潔寶寶口腔,使黴菌不易生長和繁殖。但不要用棉芊或紗布用力去擦寶寶稚嫩的口腔粘膜。

餵奶時間控制

寶寶患鵝口瘡時,新媽媽要控制自己的餵奶時間,每次餵食時間都不要超過20分鐘,同時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急救處理

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粘膜黴菌病,

鵝口瘡左頰部假膜

俗稱鵝口瘡。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粘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

引起鵝口瘡的原因很多,主要由於小孩抵抗力低下,如營養不良、腹瀉及長期用廣譜抗生素等造成,也可通過污染上黴菌的食具、乳☆禁☆頭、手等侵入口腔造成,故平時應注意餵養的清潔衛生,食具及乳☆禁☆頭在餵奶前要清洗乾淨。一旦出現鵝口瘡,可採用下列方法處理: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簽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1~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于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