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餵養學齡前BB 媽咪常走錯6條路

在餐桌上, 媽咪不僅要為寶寶提供營養的食物, 還要培養寶寶合理的飲食習慣。 6條錯路, 媽咪們千萬別走!

媽咪易誤闖的6條錯路

錯路一:讓寶寶錯過了味覺最佳發育機會

每種沒有吃過的食物, 對於寶寶來說都是新鮮的、好奇的, 他們並不會天生就有什麼成見, 不過, 通常需要媽咪適時地給予, 以此培養出良好的味覺及嗅覺感受。 寶寶的味覺、嗅覺在6個月到1歲這一階段最靈敏, 因此是添加離乳食品的最佳時機, 因為, 寶寶通過品嘗各種食物, 可促進對很多食物味覺、嗅覺及口感的形成和發育, 也是寶寶從流食——半流食——固體食物的適應過程。

Advertisiment
在1歲左右時, 已經能夠接受多種口味及口感的食物, 因此而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 順利斷奶。 然而, 在給寶寶添加離乳食品的過程中, 如果媽咪一看到寶寶不願吃或稍有不適, 就馬上心疼地讓寶寶停下來, 不再讓吃, 這樣, 便使寶寶錯過了味覺、嗅覺及口感的最佳形成和發育機會, 不僅造成斷奶困難, 而且導致日後典型的厭食症。

錯路二:對寶寶最初表現的“偏食”採取強制態度

寶寶在8個月時, 對於食物已經能表示出喜厭, 這就是最初的“偏食”現象。 然而, 這種偏食是很天真的, 不能同大一點的孩子的偏食相提並論。 因為寶寶在這個月齡不喜歡吃的東西, 很有可能到了下個月就又愛吃了,

Advertisiment
這種事對於這一階段的寶寶是常有的。 而媽咪並不瞭解這一點, 生怕寶寶缺了營養, 因此, 對寶寶不吃的行為非常在意, 十分“較真”, 以致採取強硬的態度, 結果給寶寶的腦海中留下十分不良的印象, 以後很難再接受這種食物, 從而導致真正的偏食習慣。

錯路三:對於寶寶的營養攝取過於關注和擔心

媽咪總是按照自己對於營養知識的瞭解, 去給寶寶安排膳食, 從來不允許寶寶按照自己的欲望去喜好某種食物, 認為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的攝取。 然而, 兒科醫學專家表明, 只要寶寶的味覺、嗅覺及對食物的口感發育正常, 正常的寶寶是完全可以從愛吃的各種搭配得當的食物中, 選擇出有益健康的飲食組合。

Advertisiment
雖然寶寶的食欲可能會經常變化, 但這是自然的, 只要不過分受到人為偏見的影響, 從長遠看他們的飲食一般是能夠達到平衡的。 因此, 媽咪應該允許寶寶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喜厭某種食物, 不必大驚小怪的, 過分的關注和擔心反而會起反作用。 再者, 如果媽咪對於米飯、牛奶、肉類、蛋類、蔬菜、水果等各種食品的營養價值不太瞭解, 也不能為寶寶提供能夠滿足身體生長發育需要的均衡營養。

錯路四:在飲食上總是嬌縱寶寶

通常寶寶都是碰到喜歡吃的食物, 就沒完沒了地吃個不停, 而媽咪卻對此不以為然, 一味地嬌縱寶寶。 然而, 小孩子的消化器官還很嬌嫩, 如果一味地嬌縱, 就會使寶寶傷了脾胃, 結果造成傷食, 以後一碰到這種食物,

Advertisiment
就感到十分厭惡, 從此再也不吃了, 由此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 發生“營養不良”。

錯路五:糾正寶寶偏食、厭食習慣過於心急

當寶寶不愛吃某種東西時, 媽咪一著急, 就常常採取強迫、誘惑、收買或威脅等做法, 硬要寶寶往肚子裡吃, 結果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 時間一長, 就會使寶寶對這種不愛吃的食物形成條件反射, 即一見到便感到噁心。 長此以往, 也會影響營養的均衡攝取。

錯路六:媽咪自己有不良飲食習慣

寶寶偏食、厭食, 往往受媽咪的影響, 如對媽咪對自己不愛吃的飯菜, 懶於很好地去做, 也不注重口感和色澤, 常常在言語之中經常流露出對這些食物的偏見。 這樣, 就會使寶寶先入為主, 對某些食物沒等進口就感到厭惡了。

Advertisiment
或是一種飯菜只要自己認為有營養, 便讓寶寶上頓吃完下頓又吃, 最終使寶寶對這種飯菜倒了胃口, 以後再也不吃了。

在餐桌上, 媽咪不僅要為寶寶提供營養的食物, 還要培養寶寶合理的飲食習慣。 6條錯路, 媽咪們千萬別走!

7條小貼士 培養寶寶飲食好習慣

規律時間

一日三餐是一直以來的飲食習慣, 每到一家人吃飯的時候, 都可以嘗試著讓寶寶也參與進來, 添加一頓輔食, 這樣不僅可以達到讓寶寶接觸新食物的目的, 同時也是熟悉吃飯時間、吃飯環境的好機會。 同時, 父母還要學會提前預告, 在吃輔食之前10分鐘, 對寶寶說:“寶貝, 我們要吃飯飯了, 一起去洗手吧!”雖然寶寶還小, 可能聽不懂, 但是你的行為舉止會讓他慢慢熟悉整個過程, 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寶寶的好習慣也紮下了根。

安謐環境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安靜的吃飯環境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如果周圍充斥著電視聲、音響聲、雜亂的說話聲,寶寶的注意力就會受到干擾,不會靜下心來享用自己的食物,進而影響到身體的正常發育,因此要給寶寶提供安靜的吃飯環境,培養一個餐桌小紳士。

固定地點

常常看見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寶寶餵飯的情景,家長累得要命,寶寶也吃得不好。為了避免這種情景的出現,在最初添加輔食時,就要養成固定地點吃飯的習慣。在餐桌前,在寶寶專用的高腳凳上,不論在什麼位置,都要以安全、方便為原則。讓寶寶慢慢熟悉自己的“地盤”,漸漸地,一提到吃飯,寶寶就會條件反射地轉向那個地方。這樣不但家長輕鬆,寶寶也會吃得舒服,也會為寶寶將來的良好用餐習慣打下基礎。

專用餐具

可愛的圖案、鮮豔的顏色,嬰兒專用的漂亮餐具會讓寶寶對輔食產生濃厚的興趣,既安全,又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欲。讓寶寶從小擁有自己專屬的餐具,這對飲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都會有促進作用。

拒絕挑食

如果寶寶一吃某種食物就吐出來,拒絕再吃,怎麼辦?以後不再給他吃,還是繼續嘗試?有的時候,適當的嚴厲、堅持,對寶寶的均衡飲食習慣非常有幫助。不要一味地順從寶寶的脾氣,這樣很容易導致今後的挑食、偏食,媽媽可以把寶寶排斥的食物換一種方式烹調,或者換一個時間再試,讓寶寶有不同的嘗試方法,慢慢地接納。

禁止強迫

父母還要留意寶寶的飲食欲望,如果寶寶到了吃飯時間還沒有餓的跡象,不要硬讓他吃。常常逼迫寶寶進食,會讓他產生排斥心理。給寶寶餵食時,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後,應讓寶寶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如果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更要放慢速度,給寶寶做示範,讓他多試幾次,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親身示範

時常和寶寶面對面,用各自的餐具自己吃飯,給寶寶做示範,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子點點戳戳,用小手去撿碗裡的麵條,不用擔心弄髒衣服、弄髒地板,這樣的獨立嘗試,會讓寶寶對輔食的興趣更加濃厚,也是培養獨立性的初嘗試。

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寶寶的好習慣也紮下了根。

安謐環境

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安靜的吃飯環境對於寶寶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好處,如果周圍充斥著電視聲、音響聲、雜亂的說話聲,寶寶的注意力就會受到干擾,不會靜下心來享用自己的食物,進而影響到身體的正常發育,因此要給寶寶提供安靜的吃飯環境,培養一個餐桌小紳士。

固定地點

常常看見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寶寶餵飯的情景,家長累得要命,寶寶也吃得不好。為了避免這種情景的出現,在最初添加輔食時,就要養成固定地點吃飯的習慣。在餐桌前,在寶寶專用的高腳凳上,不論在什麼位置,都要以安全、方便為原則。讓寶寶慢慢熟悉自己的“地盤”,漸漸地,一提到吃飯,寶寶就會條件反射地轉向那個地方。這樣不但家長輕鬆,寶寶也會吃得舒服,也會為寶寶將來的良好用餐習慣打下基礎。

專用餐具

可愛的圖案、鮮豔的顏色,嬰兒專用的漂亮餐具會讓寶寶對輔食產生濃厚的興趣,既安全,又可以促進寶寶的食欲。讓寶寶從小擁有自己專屬的餐具,這對飲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都會有促進作用。

拒絕挑食

如果寶寶一吃某種食物就吐出來,拒絕再吃,怎麼辦?以後不再給他吃,還是繼續嘗試?有的時候,適當的嚴厲、堅持,對寶寶的均衡飲食習慣非常有幫助。不要一味地順從寶寶的脾氣,這樣很容易導致今後的挑食、偏食,媽媽可以把寶寶排斥的食物換一種方式烹調,或者換一個時間再試,讓寶寶有不同的嘗試方法,慢慢地接納。

禁止強迫

父母還要留意寶寶的飲食欲望,如果寶寶到了吃飯時間還沒有餓的跡象,不要硬讓他吃。常常逼迫寶寶進食,會讓他產生排斥心理。給寶寶餵食時,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後,應讓寶寶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活動。如果寶寶因為不習慣咀嚼,用舌頭將食物往外推,更要放慢速度,給寶寶做示範,讓他多試幾次,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親身示範

時常和寶寶面對面,用各自的餐具自己吃飯,給寶寶做示範,讓寶寶自己拿著勺子點點戳戳,用小手去撿碗裡的麵條,不用擔心弄髒衣服、弄髒地板,這樣的獨立嘗試,會讓寶寶對輔食的興趣更加濃厚,也是培養獨立性的初嘗試。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語言情況?

    學齡前兒童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